章惇也在試官之列,因為和蘇油關係不錯,對這些人都比較了解:「陛下,晁補之博聞強記,有張學士過目不忘之能,因此蘇明潤在兩浙路時闢為書記,算是參贊幕府,但是無官。」
趙頊鬆了口氣:「幸好幸好,嗬嗬嗬,要是蘇油當時薦上來,我朝可就少了一個三元及第了!」
章惇微笑道:「功名隻在直中取,就算是蘇明潤有這意思,晁無咎估計也會拒絕。」
趙頊看了章惇一眼,麵前這位,當年可是因侄子排位在自己之前,就拋掉進士敕告,換了一屆重考,名次一樣很高的主。
再想想前段時間發落的那些投機幹謁的上捨生,嘆了口氣。
算了,學霸的境界,學霸才懂,學渣們隻有瑟瑟發抖的份……
第一把開了個好張,第二名揭開,青神人,唐瞻。
唐瞻的經術學問比晁補之還深專,不過在實務上稍微欠缺一點,孫洙猶豫了好久,還是將實務精彩的一卷置為頭名,把唐瞻的放到了第二。
唐淹是西南經學大家,如今邕州學宮裏邊有一千多學生,除了蜀中慕名而去的,尚有周圍的西南夷,甚至大理,吐蕃人。
唐淹倒是有教無類,每日授講,大量吸收和繼承了龍昌期的理念,深得蕃夷信服,聲望非常高。
孫洙皺了皺眉,龍昌期,這個名字讓他很不舒服,當年進京的時候,歐陽修上書反對龍昌期留朝,他雖然很年輕,卻也是附議了的。
第三名揭開,交趾郡交州人,楊蒔。
名不見經傳,交趾又太偏遠,沒人知道是誰。
文章前麵部分趙頊倒是在殿試上看過,不由「咦」了一聲:「這人竟然不是黎文盛?交趾郡還有比李道成黎文盛更突出的文才?知道他是誰嗎?」
眾人都是麵麵相覷,然後搖頭,沒聽說過。
第九百二十五章 唱名
接著解封,第四名,李夔,後邊還有陳瓘,時彥……邵伯溫拿了第七,直到第十名解封,才出現了黎文盛的名字。
趙頊點頭:「交趾郡相當不弱啊,南海萬裏之外,十名裏竟然能有兩人!實在是出乎意料。」
章惇說道:「出乎意料的就是這個楊蒔,至於黎文盛,一直就是王室侍講,交趾未平之前,位列副相,這個名次,算是合情合理。」
趙頊看了下前十名,皺眉道:「國子監是國家育才之地,《三經新義》也是首先發給了他們,怎麽這次……這讓大家怎麽看我朝官學?」
章惇想了想:「要不,將這個楊蒔與李夔互換一下?」
「他們一個第三,一個第四,相去不遠。李夔卻是禦史黃履之侄,天生聰穎。」
「當年黃履得中進士之後回鄉,見他聰明勤奮,親自帶在身邊調教,學問一日千裏,以第一名入讀國子監太學上舍。」
「而這個楊蒔,無人知其名,交趾郡這科有黎文盛得中,已經足可光耀,須知澹耳從立國到現在,可是一個進士都沒有出過呢。兩人對調,國子監出個一甲,也算是保有了一些顏麵。」
趙頊有些不舍:「人才難得,尤其是交趾郡出的人才,更加難得……」
孫洙趁機拱手:「交趾新附,為了安撫遠人,既然得中,那就該取。」
「與其用楊蒔與李夔換,不如用唐瞻與李夔換。」
「唐瞻之學,受其父唐淹,師長龍昌期影響甚深,與王公《三經新義》,多有牴牾之處。」
「而此子雖用《新義》而取高位,但是內心裏邊,怕是也不以《新義》為然。」
「這就是矯偽枉飾,取在第二名,是臣失職了。」
趙頊搖頭:「孫公過責了,唐瞻怕是受蜀學的影響更深,蜀學講求『求同存異』,還講求『追求真理』,他們有句話怎麽說來著?』吾愛吾師,更愛真理?『」
「就算是自己師長的傳授,要是覺得有問題,都能提出異議,更何況外宗?」
「此次試題,本就刻意避開了《新義》裏邊頗招非議的那些疑點,因此唐瞻的文章,也不能算是矯偽枉飾。」
「國子監三千多人,這成績,朕很不滿意。」
「接下來國子監要大力整頓,那裏應該入皇家理工學院一樣,成為國家培才育士之地,而不是給官員和權貴的子弟們拉關係求幹謁的汙穢場所!」
說完又嘆了口氣:「罷了,還是給官學留著點顏麵,便如孫卿所議,擢李夔第二名,唐瞻降第四,放榜吧。」
元豐二年黃榜張貼出來,開封府頓時轟動。
蘇文熟,吃羊肉。實錘了!!!
晁補之,唐瞻,楊蒔,邵伯溫,黎文盛!
前十名裏邊,一半都跟蘇家有關係!!
尤其晁補之,大三元,天下至高榮耀!
最開心的莫過於報信的急腳,都不用到處亂跑,這幾個如今全都在可貞堂刻版,一找得一窩!
……
文德殿前,新科進士們站得規規矩矩,等候唱名。
「元豐二年舉進士第一人——晁補之,進!」
三唱之後,晁補之出列。
「元豐二年舉進士第二人——李夔,進!」
三唱之後,李夔出列。
「元豐二年舉進士第三人——楊蒔,進!」
三唱之後,楊蒔出列。
禮官引三魁入殿,麵見趙頊。
趙頊鬆了口氣:「幸好幸好,嗬嗬嗬,要是蘇油當時薦上來,我朝可就少了一個三元及第了!」
章惇微笑道:「功名隻在直中取,就算是蘇明潤有這意思,晁無咎估計也會拒絕。」
趙頊看了章惇一眼,麵前這位,當年可是因侄子排位在自己之前,就拋掉進士敕告,換了一屆重考,名次一樣很高的主。
再想想前段時間發落的那些投機幹謁的上捨生,嘆了口氣。
算了,學霸的境界,學霸才懂,學渣們隻有瑟瑟發抖的份……
第一把開了個好張,第二名揭開,青神人,唐瞻。
唐瞻的經術學問比晁補之還深專,不過在實務上稍微欠缺一點,孫洙猶豫了好久,還是將實務精彩的一卷置為頭名,把唐瞻的放到了第二。
唐淹是西南經學大家,如今邕州學宮裏邊有一千多學生,除了蜀中慕名而去的,尚有周圍的西南夷,甚至大理,吐蕃人。
唐淹倒是有教無類,每日授講,大量吸收和繼承了龍昌期的理念,深得蕃夷信服,聲望非常高。
孫洙皺了皺眉,龍昌期,這個名字讓他很不舒服,當年進京的時候,歐陽修上書反對龍昌期留朝,他雖然很年輕,卻也是附議了的。
第三名揭開,交趾郡交州人,楊蒔。
名不見經傳,交趾又太偏遠,沒人知道是誰。
文章前麵部分趙頊倒是在殿試上看過,不由「咦」了一聲:「這人竟然不是黎文盛?交趾郡還有比李道成黎文盛更突出的文才?知道他是誰嗎?」
眾人都是麵麵相覷,然後搖頭,沒聽說過。
第九百二十五章 唱名
接著解封,第四名,李夔,後邊還有陳瓘,時彥……邵伯溫拿了第七,直到第十名解封,才出現了黎文盛的名字。
趙頊點頭:「交趾郡相當不弱啊,南海萬裏之外,十名裏竟然能有兩人!實在是出乎意料。」
章惇說道:「出乎意料的就是這個楊蒔,至於黎文盛,一直就是王室侍講,交趾未平之前,位列副相,這個名次,算是合情合理。」
趙頊看了下前十名,皺眉道:「國子監是國家育才之地,《三經新義》也是首先發給了他們,怎麽這次……這讓大家怎麽看我朝官學?」
章惇想了想:「要不,將這個楊蒔與李夔互換一下?」
「他們一個第三,一個第四,相去不遠。李夔卻是禦史黃履之侄,天生聰穎。」
「當年黃履得中進士之後回鄉,見他聰明勤奮,親自帶在身邊調教,學問一日千裏,以第一名入讀國子監太學上舍。」
「而這個楊蒔,無人知其名,交趾郡這科有黎文盛得中,已經足可光耀,須知澹耳從立國到現在,可是一個進士都沒有出過呢。兩人對調,國子監出個一甲,也算是保有了一些顏麵。」
趙頊有些不舍:「人才難得,尤其是交趾郡出的人才,更加難得……」
孫洙趁機拱手:「交趾新附,為了安撫遠人,既然得中,那就該取。」
「與其用楊蒔與李夔換,不如用唐瞻與李夔換。」
「唐瞻之學,受其父唐淹,師長龍昌期影響甚深,與王公《三經新義》,多有牴牾之處。」
「而此子雖用《新義》而取高位,但是內心裏邊,怕是也不以《新義》為然。」
「這就是矯偽枉飾,取在第二名,是臣失職了。」
趙頊搖頭:「孫公過責了,唐瞻怕是受蜀學的影響更深,蜀學講求『求同存異』,還講求『追求真理』,他們有句話怎麽說來著?』吾愛吾師,更愛真理?『」
「就算是自己師長的傳授,要是覺得有問題,都能提出異議,更何況外宗?」
「此次試題,本就刻意避開了《新義》裏邊頗招非議的那些疑點,因此唐瞻的文章,也不能算是矯偽枉飾。」
「國子監三千多人,這成績,朕很不滿意。」
「接下來國子監要大力整頓,那裏應該入皇家理工學院一樣,成為國家培才育士之地,而不是給官員和權貴的子弟們拉關係求幹謁的汙穢場所!」
說完又嘆了口氣:「罷了,還是給官學留著點顏麵,便如孫卿所議,擢李夔第二名,唐瞻降第四,放榜吧。」
元豐二年黃榜張貼出來,開封府頓時轟動。
蘇文熟,吃羊肉。實錘了!!!
晁補之,唐瞻,楊蒔,邵伯溫,黎文盛!
前十名裏邊,一半都跟蘇家有關係!!
尤其晁補之,大三元,天下至高榮耀!
最開心的莫過於報信的急腳,都不用到處亂跑,這幾個如今全都在可貞堂刻版,一找得一窩!
……
文德殿前,新科進士們站得規規矩矩,等候唱名。
「元豐二年舉進士第一人——晁補之,進!」
三唱之後,晁補之出列。
「元豐二年舉進士第二人——李夔,進!」
三唱之後,李夔出列。
「元豐二年舉進士第三人——楊蒔,進!」
三唱之後,楊蒔出列。
禮官引三魁入殿,麵見趙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