再深入一下,鄭康成曰:「讀先王典法,必正言其音,然後義全,故不可有所諱。禮不誦,故言執。」
第二種理解,則是「明達」。
《論語正義》曰:「周室西都,當以西都音為正。平王東遷,下同列國,不能以其音正乎天下,故降而稱『風』。而西都之雅音,故未盡廢也。夫子凡讀《易》及《詩》《書》、執禮,皆用雅言,然後辭義明達。」
《論語駢枝》則曰:「《詩》之有風雅也亦然。王都之音最正,故以『雅』名;列國之音不盡正,故以『風』名。王之所以撫邦國諸侯者,七歲屬象胥,諭言語、協辭命;九歲屬瞽史,諭書名、聽聲音。正於王朝,達於諸侯之國,是謂雅言。雅之為言夏也。」
理解到這一層,這道試題就有點意思了。
雅言,隱藏的意思,是先進文化的代表和象徵。
主考官的意圖,應該是讓考生闡述華夏文明在這個時代的優越性,先進性,進而闡述如何將之「正於王朝,達於諸侯之國」。
結合到最近的交趾和占城局勢,這道題,具有明顯的針對意義。
楊蒔實在是太開心了,滿殿對這一點體會最深的,除了自己和黎侍講,還能有誰?!
唰唰唰寫下:
聖門以文明為教,詩書執禮,文明之學也。
《詩》以治性情,明德之學也;《書》以道政事,新民之學也;禮以範視聽言動,克己復禮,止至善之學也。
不言詩書,則無以教人;不言禮,則無以明分。故子所雅言者,詩書也。執而不敢議者,禮也。
禮者,止也。思無邪,則心正矣。允執其中,則天下平矣。動容周旋中禮,則聖德之至矣。
子曰:「如有用我者,我其為東周乎?」
趙頊站在這名交趾士子身邊,看著這一段文字,不由得心中暗贊,隨著他的落筆點頭。
難得,交趾郡能出這等人才,實在是難得。
楊蒔寫完這段,感覺對試題已經徹底把控,接下來就該是對其先進性的引申和傳播方法的闡述了。
不知道黎文盛有沒有把握到這一層來,想到這裏,就不由得抬頭觀望了一下。
這才發現一個三十出頭,穿著樸素的人,不知道什麽時候起,就已經站在他的身前看著他。
楊蒔嚇了一大跳,想起來蘇油給他們講過的當年在殿試中的情形,趕緊擱下筆,躬身施禮,低聲道:「見過陛下。」
趙頊也不知道他究竟是誰,心想能做出這樣的文字,一個郡王師絕對沒問題,這人大概率是黎文盛。
便點頭道:「道理很通透,一時看得入神,不想打擾到你了,你接著寫罷。」
說完巡視下一桌去了。
楊蒔這才鬆了一口氣,也顧不得看黎文盛那邊了,趕緊低頭寫了起來。
第九百二十三章 程氏兄弟
沂州,承縣郊區。
這裏有一座綠柳環繞的大莊,叫程家莊。
一個戴著高高紗籠帽子的胖大官人,兩腮下一副美髯,穿著一身絲光棉暗花鶴氅,腳下卻蹬著一雙芒鞋,施施然地在鄉間道路上行走。
意態瀟灑輕鬆,飄然若仙,背著手欣賞莊子的景色,身後的手裏邊,還握著一支細細的邛竹杖。
來到莊外大路上,莊門大開,一個雄壯的漢子領著數十壯丁湧出門來,奔到胖大官人身前納頭便拜:「小人程棐,見過夫子,多謝夫子搭救舍弟之恩。」
胖大官人正是蘇軾,聞言笑道:「哦?你的消息倒是靈通。」
漢子連連叩頭:「小人隻是求夫子讓弟弟在桂州日子好過一些,不料夫子如此恩厚,舍弟今日如困虎脫牢籠,程家上下,莫不感恩戴德。」
蘇軾嗅了嗅鼻子:「燒豬?」
漢子抬頭:「知道夫子今日要來,小人特意差人去了趟徐州,把鐵冶上的大師傅請了來,為夫子料理了一口豬。夫子今日無論如何賞小人一場臉麵,留在莊上吃頓飯,喝場酒。」
說完赧然:「小人兄弟不孝,告訴老父弟弟如今有了官身,父親隻是流淚不信,夫子……夫子你的話,家父必定是要聽的。」
蘇軾哈哈大笑:「那趕緊起來吧,你那弟弟啊,桀驁不馴,可也不見得領這情。」
說完擺手:「不過那也由別人去頭痛,走吧,去拜會一下令翁。如今令弟可是跑到你前頭去了,今後弟兄同殿為臣,報效國家,也是一場佳話。」
元豐二年正月,沂州盜賊何九郎謀劃打劫利國監,與此同時,闞溫、秦平等奸猾之人與何九郎遙相呼應,轉戰於沂、兗二州之間。
官軍對此無可奈何,蘇軾訪得沂州有一個大俠,叫程棐,決心起用他。
但是程棐卻是個犯人家屬,他有個弟弟程嶽,豪俠勇健,精通武藝,卻因為與盜匪李逢一道謀反,被配隸桂州牢城。
蘇軾了解這一情況後,便給蘇油寫了封信,說明情況,讓他想想辦法。
桂州與交趾鄰路,沈括本來就是桂州知州,提一個囚犯出來,那是輕而易舉。
不料程嶽是桀驁之人,自以為武功天下無敵,知道是蘇油要納自己入麾下,成為朝廷鷹犬,壓根不想搭理。
蘇油沒辦法,隻好請自家郡君出馬。
石薇單人獨劍,去了桂州,按足江湖規矩,把程嶽殺得滿地打滾。
第二種理解,則是「明達」。
《論語正義》曰:「周室西都,當以西都音為正。平王東遷,下同列國,不能以其音正乎天下,故降而稱『風』。而西都之雅音,故未盡廢也。夫子凡讀《易》及《詩》《書》、執禮,皆用雅言,然後辭義明達。」
《論語駢枝》則曰:「《詩》之有風雅也亦然。王都之音最正,故以『雅』名;列國之音不盡正,故以『風』名。王之所以撫邦國諸侯者,七歲屬象胥,諭言語、協辭命;九歲屬瞽史,諭書名、聽聲音。正於王朝,達於諸侯之國,是謂雅言。雅之為言夏也。」
理解到這一層,這道試題就有點意思了。
雅言,隱藏的意思,是先進文化的代表和象徵。
主考官的意圖,應該是讓考生闡述華夏文明在這個時代的優越性,先進性,進而闡述如何將之「正於王朝,達於諸侯之國」。
結合到最近的交趾和占城局勢,這道題,具有明顯的針對意義。
楊蒔實在是太開心了,滿殿對這一點體會最深的,除了自己和黎侍講,還能有誰?!
唰唰唰寫下:
聖門以文明為教,詩書執禮,文明之學也。
《詩》以治性情,明德之學也;《書》以道政事,新民之學也;禮以範視聽言動,克己復禮,止至善之學也。
不言詩書,則無以教人;不言禮,則無以明分。故子所雅言者,詩書也。執而不敢議者,禮也。
禮者,止也。思無邪,則心正矣。允執其中,則天下平矣。動容周旋中禮,則聖德之至矣。
子曰:「如有用我者,我其為東周乎?」
趙頊站在這名交趾士子身邊,看著這一段文字,不由得心中暗贊,隨著他的落筆點頭。
難得,交趾郡能出這等人才,實在是難得。
楊蒔寫完這段,感覺對試題已經徹底把控,接下來就該是對其先進性的引申和傳播方法的闡述了。
不知道黎文盛有沒有把握到這一層來,想到這裏,就不由得抬頭觀望了一下。
這才發現一個三十出頭,穿著樸素的人,不知道什麽時候起,就已經站在他的身前看著他。
楊蒔嚇了一大跳,想起來蘇油給他們講過的當年在殿試中的情形,趕緊擱下筆,躬身施禮,低聲道:「見過陛下。」
趙頊也不知道他究竟是誰,心想能做出這樣的文字,一個郡王師絕對沒問題,這人大概率是黎文盛。
便點頭道:「道理很通透,一時看得入神,不想打擾到你了,你接著寫罷。」
說完巡視下一桌去了。
楊蒔這才鬆了一口氣,也顧不得看黎文盛那邊了,趕緊低頭寫了起來。
第九百二十三章 程氏兄弟
沂州,承縣郊區。
這裏有一座綠柳環繞的大莊,叫程家莊。
一個戴著高高紗籠帽子的胖大官人,兩腮下一副美髯,穿著一身絲光棉暗花鶴氅,腳下卻蹬著一雙芒鞋,施施然地在鄉間道路上行走。
意態瀟灑輕鬆,飄然若仙,背著手欣賞莊子的景色,身後的手裏邊,還握著一支細細的邛竹杖。
來到莊外大路上,莊門大開,一個雄壯的漢子領著數十壯丁湧出門來,奔到胖大官人身前納頭便拜:「小人程棐,見過夫子,多謝夫子搭救舍弟之恩。」
胖大官人正是蘇軾,聞言笑道:「哦?你的消息倒是靈通。」
漢子連連叩頭:「小人隻是求夫子讓弟弟在桂州日子好過一些,不料夫子如此恩厚,舍弟今日如困虎脫牢籠,程家上下,莫不感恩戴德。」
蘇軾嗅了嗅鼻子:「燒豬?」
漢子抬頭:「知道夫子今日要來,小人特意差人去了趟徐州,把鐵冶上的大師傅請了來,為夫子料理了一口豬。夫子今日無論如何賞小人一場臉麵,留在莊上吃頓飯,喝場酒。」
說完赧然:「小人兄弟不孝,告訴老父弟弟如今有了官身,父親隻是流淚不信,夫子……夫子你的話,家父必定是要聽的。」
蘇軾哈哈大笑:「那趕緊起來吧,你那弟弟啊,桀驁不馴,可也不見得領這情。」
說完擺手:「不過那也由別人去頭痛,走吧,去拜會一下令翁。如今令弟可是跑到你前頭去了,今後弟兄同殿為臣,報效國家,也是一場佳話。」
元豐二年正月,沂州盜賊何九郎謀劃打劫利國監,與此同時,闞溫、秦平等奸猾之人與何九郎遙相呼應,轉戰於沂、兗二州之間。
官軍對此無可奈何,蘇軾訪得沂州有一個大俠,叫程棐,決心起用他。
但是程棐卻是個犯人家屬,他有個弟弟程嶽,豪俠勇健,精通武藝,卻因為與盜匪李逢一道謀反,被配隸桂州牢城。
蘇軾了解這一情況後,便給蘇油寫了封信,說明情況,讓他想想辦法。
桂州與交趾鄰路,沈括本來就是桂州知州,提一個囚犯出來,那是輕而易舉。
不料程嶽是桀驁之人,自以為武功天下無敵,知道是蘇油要納自己入麾下,成為朝廷鷹犬,壓根不想搭理。
蘇油沒辦法,隻好請自家郡君出馬。
石薇單人獨劍,去了桂州,按足江湖規矩,把程嶽殺得滿地打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