逼令趙頊,必須把那個不識抬舉的馮氏斬了。


    趙頊心裏就日了狗了,這個弟弟一直就不是個什麽省油的燈,二十九還賴在宮裏不走,現在居然還裝媽寶!


    高滔滔卻還很偏心倆弟弟,對當皇帝的兒子反而嚴厲。


    她本身是個強勢的女人,當年因為英宗納妃一事,就敢頂撞曹太後,明說不行。


    蘇油獻計建立皇宋慈善基金,小妹一邊負責管理,一邊建立製度,一邊還要教曹太後,高滔滔,向皇後運作基金會。


    其中就數高滔滔學得最上心。


    第九百二十二章 殿試


    後來小妹嫁給了陳昭明,生了小椅子後,便退出了基金的管理層,除了協助料理商號和銀行,就是在皇家理工學院精研數理,傳道授業,不再過問皇家事務。


    曹太後生病後,基金會名義上是高滔滔和向皇後共同管理,而實際上是高滔滔大權獨攬。


    身為皇弟的趙顥想休妻,不直接找皇帝哥哥,反而跑去讓親媽出麵,讓親媽去勒令自己,這讓趙頊覺得非常討厭。


    馮王妃是多失心瘋才會想要燒死你?!而這麽明顯的事情怎麽還遇到個拉偏架的老媽?!


    趙頊早就知道自家兄弟兩口子不和睦,也明白弟妹馮氏必定是被左右誣陷冤枉的。


    遂命侍講鄭穆在皇城司重新審問兩個宮婢,查明的確是誣告後,又命翊善馮浩把事情來龍去脈記錄下來,之後就召見馮王妃。


    馮王妃接到詔命的時候嚇壞了,當時就想自殺,還是趙頊特別讓使者告訴弟媳婦,說你沒罪,不要害怕。


    還偷偷給馮王妃支招,你直接去太皇太後宮中等著,婆婆是老厲害,嘿嘿,可惜婆婆上頭,還有婆婆!


    太皇太後,乃是宋仁宗繼後,英宗嗣母,高滔滔的親姨媽兼嗣婆婆!


    果然,太皇太後好言安慰無辜的馮氏,讓她別怕。


    然後趙頊才把自家娘親請上,一起來到太皇太後宮裏。


    高滔滔依舊不依不饒,看到兒媳婦就詰問她縱火案的事,馮王妃哭著磕頭謝罪說她並沒有縱火,又說自己是小家女,福氣太薄,不足以匹配岐王殿下,乞求削髮為尼。


    看到都嚇得自請出家的兒媳婦,毒婆婆高滔滔還滿懷惡意的質問兒媳婦,是否咒罵過兒子趙顥,馮氏也老實的說以往他們夫妻不睦時,的確曾經有咒罵的時候。


    其實高滔滔這麽做的原因很簡單,就是要給自家兒子脫罪,免除趙顥的懲罰。


    歷朝歷代宮禁失火都是重罪,宋太宗的長子趙元佐,就是因為居住的宮殿發生火災,被親爹認為是他發瘋縱火,以此為藉口廢為庶人。


    趙元佐的幼弟趙元儼也因為宮室發生大火,被降封端王,出居宮外。


    對嘍……出居宮外,是重點。


    高滔滔的目的,就是逼迫趙頊,不得效仿祖宗那樣,處置自己的弟弟。


    趙頊自然明白,也很無奈,不過他好歹是水準以上的帝王,沒有讓無辜的馮氏做犧牲品,也沒有讓趙顥因為這件事受到處罰,依舊留他在禁中狐假虎威。


    懲罰了趙顥的乳母以及兩個寵妾後,趙頊命人把馮王妃送到看管犯罪宗女宗婦的瑤華宮,出家為道。


    雖說馮氏為道,但其實並沒有真的披戴出家,神宗還特別將王妃的月俸提高到五十貫,並寬慰馮氏,說等岐王想通了,就會讓趙顥接她回家。


    至此,趙顥夫妻算是正式分居。


    事情就算是這樣了結了,不過趙頊心裏的鬱結,可想而知。


    直到看見六百多進士在殿上奮筆疾書,趙頊的心情方才好過了一些,這兩年大宋總算是開始有了些起色,對外也開始擴張,所謂西邊不亮南邊亮,新宋洲的發現不算,光交趾那邊,就整整多出了四路之地,外加半個海峽。


    想到這裏,便想到這次交趾郡也送來了十幾名考生。


    多數都是醬油黨,但是有兩個聽說不錯,舉進士的名次都在上遊,便信步由之地在殿中巡視起來。


    交趾郡的士子不難找,看靴子邊和腰帶就知道。


    蘇油為了給交趾郡士人打氣加油,贈送了全套的赴京儀程,就好像當年大理玄香太守送自己禮物一般,給士子們備下了全套裝備,衣冠,靴帶,筆墨紙硯,每人還給了十貫錢。


    所以交趾士子們的靴子底是地丁硫化膠的,防雨防水的高檔貨,形如牛筋,被稱為「牛筋底」。


    趙頊自己也在穿,當然認識。


    還有就是腰帶,玳瑁和犀牛角在大宋是高檔貨色,在交趾郡也就是那麽回事兒,因此別看隻是交趾舉人,蘇油給他們的腰帶,也是玳瑁和犀角為裝飾的。


    再加上價格還沒有起來的翡翠環佩,這身份一眼就能看出來。


    楊蒔已經忘記了自己所處的環境,正在認真分析試題。


    來到大宋之後,他遵照蘇油的吩咐,低調低調再低調,除了考試做題,連交遊都免了。


    好在嵩陽書院裏都是高才,光和邵伯溫等人切磋琢磨,也讓他受益匪淺。


    一句詩經,有多種解讀方式,揣摩出主考官出這道題的本意,才能獲得較好的名次。


    孔子魯人,日常操魯語。惟於此三者必雅言。


    為什麽呢?好多種解釋。


    首先就是「重正」。《四書考異》:「古者,學禮行禮,皆有詔贊者為之宣導,使無失錯,若今之贊禮官,其書若今之儀注。於此而不正其言,恐事亦失正,故子必雅言也。」

章節目錄

閱讀記錄

蘇廚(上)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,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二子從周的小說進行宣傳。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二子從周並收藏蘇廚(上)最新章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