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剩餘的廢亂纖維,可製出極厚韌的紙,用蕉線縫製成袋子,能裝二十斤水泥,稻米,搬運粗放也不至破損。」


    蘇油想起一個事情:「內裏再粘上魔芋膠薄膜,這就是最好的防水水泥袋!」


    沈括笑道:「想到一處去了,正是如此!今後湄洲會成為大港,為海船提供補給,這些東西,都是當用之物。」


    蘇油難得老臉一紅:「處處留心皆學問,設非存中留意,我這蕉布衣裳都穿了快一年,楞沒想到蕉麻還有如此大用。」


    沈括說道:「不怪少保,土人不善物性,工也不行,哪裏有我宋人這般能耐?隻有我們才能通過酸鹼處理,將粗糙的外層蕉杆製成細麻。」


    「以他們的手藝,脫膠脫肉都不過關,做出的粗索,連竹纜都不如。」


    也是,說起玩纖維,種花家的確是行家,別人家都是拿著大麻葉子窮嗨,種花家卻照樣拿著其纖維織布。


    蘇油不由得笑道:「加上這個,南海的造船業所需的物料,算是徹底齊全了。」


    竹筏經過了一些地勢稍高的稻田,才剛過三月,田裏稻穀都開始吊穗。


    蘇油看得舒適度滿點:「咱們湄洲,就是這麽不講理啊……」


    郟亶在身後笑道:「所以存中說,這裏的漢子缺女人嘛!」


    第八百八十一章 嫁妝


    浮稻是一種神奇的作物,在湄洲的一月,沼澤水位最低,露出泥床的時候播種。


    等到水位剛過淹沒泥床,浮稻就開始生根發芽,接著隨水位的上漲開始生長。


    一直長到十一月水位退去,浮稻也成熟了。


    種植期相當長,但是產量抵消了劣勢,一畝水麵,能夠收穫六百來斤。


    基本不用管理,宋人比當地人稍微講科學一點,也隻是用大竹子圍成一個個大長筐子,將稻苗關在筐子裏以免被水沖走而已。


    竹筏一路走了快半個時辰,才來到一片「城郊」地帶。


    一片片在建的圩田和圩田之間,就是一大片的原生沼澤,不過現在裏邊的原生植物已經被剔除幹淨了,變成了一個個浮在淺水中的竹筐,竹筐裏邊,是紅褐色的粗壯稻苗。


    還有一個好處,不用施肥,施肥也留不住。


    沼澤的泥土本來就異常肥沃,每年還都會有水流帶來養分。


    竹筐和竹筐之間也有水道,泥都被挖去堆整圩田去了,蘇油能看到不少堆放著竹筐的竹筏在水道間忙碌運泥。


    辛苦是必須的,不過看得出漢子們營養跟得上,營養和勞作,讓他們變得強壯無比。


    沈括和郟亶在這裏受到的不僅僅是擁戴,而是崇拜。


    蘇油問道:「存中算過沒有?這裏一人能勞作幾畝地?」


    沈括說道:「一年三收,這裏的勞動強度比兩浙路強得多,按兩丁五口的家庭來算的話,能將十五畝地料理下來,已經很不容易了。」


    蘇油點頭:「還可用有些不那麽費勞工的魚塘,竹林,桑果林,柴火地,一戶家庭要能有三十畝,遠超內地絕大多數編戶了吧?」


    郟亶點頭:「那是,收成比兩浙路還多三成,兩浙路如今一丁五畝,都將日子過出花兒來了!」


    蘇油看著一眼望不到邊的漊港和浮稻:「存中說得對啊,是該給他們分田找媳婦了……」


    郟亶說道:「少保,其實還可以給他們申請政策,朝廷對於開荒之地,七年免租的,這些地要是都能算作開荒的話……」


    蘇油對郟亶說道:「郟公,為政首要,是大體公平。以湄洲這樣的產出地,以我們如今的開發效率,還要用內地州府的開荒政策,那是一種政策上的失衡。」


    「吃虧太多的是國家,最終必然會引來逆流,重新平衡,再此過程中,必將是反覆的動盪。」


    「因此還是如兩浙路那樣,由四通負責開發,然後作為熟地交給政府,政府按照官田發賣的方式給移民,為了鼓勵生產,在可擁有麵積上予以一定的優惠就行了。」


    「老話兒說得好,升米恩,鬥米仇,如果這樣招誘熟戶和移民的政策效果不彰,那我們再想辦法,總比口子一下子放得太敞,最後收不回來好得多。」


    郟亶這才明白太湖開發之後,蘇油為什麽會給流民和當地戶設定那麽多的條條框框,如今看來,兩浙路太湖周邊,對兼併的抑製相當有效,國家利益,富人利益,流民利益都在「平衡」的前提下,實現了最大公平,也得到了各方力量的支持。


    蘇少保,果然是宰執之才,計慮深遠。


    按照蘇油的意見,在湄洲給予比兩浙路寬鬆兩倍的土地政策,已經是足夠的優惠了,真要把可以作為熟地的圩田當做開荒發給移民享受七年免稅政策,反而會出問題。


    占領一地後不能自足,政府還要承受七年的負擔,按照現在的朝廷主流,這就是以華夏之富供養貧瘠之民,是虧本生意,是邊將貪圖軍功擅起邊釁,自己升官發財,國家承擔苦果。


    蘇油真這樣做了,那肯定是會被群起而攻之的。


    房屋已經在建第二代,宋人還是喜歡磚瓦木頭梁的房子,之前的竹筋水泥牆大通鋪板房,屬於軍營那種,純屬臨時應急。


    磚瓦廠日夜不停的開工,沈括開始修建高管們的房屋。


    圩田還軟,就用了蘇油提供的技術,木頭為基,上麵壓石頭,然後覆土,造屋。

章節目錄

閱讀記錄

蘇廚(上)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,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二子從周的小說進行宣傳。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二子從周並收藏蘇廚(上)最新章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