趙頊就問中書,這個聽著好像也很有道理,我隻有一個問題,廣南兩路都缺人,那交趾呢?


    吳充查了資料回來稟告:「陛下,交趾似乎……不缺。」


    趙頊就傻了,廣南都缺,交趾不缺,你們告訴我這是什麽道理?


    王珪知道,王珪不想說。不就是因為那裏有個蘇明潤?!


    最後大家稀裏糊塗,將交趾定為大宋最艱難的地方,也是,外敵猖獗,水土惡劣,政務繁難,都沾邊。


    其實不缺的根本原因,是大量四通背景的商人們,本身就帶著朝廷捐官的背景。


    這些人被蘇油招誘到了交趾,然後授予轉運司官職,負責督促地方財政運轉。


    ……


    蘇油這個月給自己放了幾天假,和石薇在下龍灣好好玩了幾天。


    下龍灣的地勢絕佳,這裏的陸地從天空上看下去,就好像是一個巨大的龍頭,大張著嘴,銜著一枚寶珠。


    東北的上頜尖端,就是以前的錦普港,現在的冶州。


    那裏如今能夠停泊泰山號這樣的大船,而裏邊的海灣,就是船隻的天然避風地。


    第八百六十三章 商品交易會


    灣內還有不少小港可供停船,一千六百多座大大小小的島嶼錯落有致的分布在海灣內,有的一山獨立,一柱擎天;有的兩山相靠,一水中分;有的峰巒重疊,崢嶸奇特。就像一座座海上盆景,堪稱奇觀。


    海灣西邊,靠近升龍府的那個海角,龍口的下頜和寶珠之間,也有一個小通道連通外海,這個通道如今成了豪華遊艇的出入口,而通道邊上美麗的內灣海灘的山坡上,修起了一幢幢的別墅,成為了一個美麗的商業城鎮。


    離這裏不遠有一個島嶼,出產的珍珠特別明亮,圓潤,帶著美麗的光暈。


    傳說在黑夜裏,海底的貝殼們會一起打開,讓體內蘊含的珍珠吸收月光的精華。


    漁民們經過這片海域,經常看見海底珍珠的光澤形成的玉暈,將整個小島籠罩起來。


    那個島嶼因此被起名為玉暈島,而如今這個離它不遠美麗城鎮,也得到了一個美麗的名字——蘊州。


    蘊州和冶州,一東一西,占據了下龍灣的兩端。


    正月初十,交州的慶祝活動還沒過完,蘇油便帶著石薇,蘇輻,張麒,李舜舉來到了這裏。


    大批的海商在等著他們,其中有不少還是廣州,泉州,福州的海商。


    宋人海商們的嗅覺是最靈敏的,交趾之戰還沒結束,他們就已經在下龍灣外幾個大島開始了貿易,如今更是心急難耐。


    眼前的一幕給了蘇油恍如隔世的感覺,當年第一屆眉交會的情形,在今日的蘊州,竟然一模一樣的重現了。


    不過好笑的是,自己從幕後走到了幕前。


    此次過來的外國海商也很多,除了臨近的占城,真臘,還有大食,丹流眉,蒲甘,三佛齊,闍婆,柯沙裏,渤泥,麻逸,呂宋諸國。


    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,蘇油選擇的殖民地,大宋新開的外海疆域湄洲,正好在南亞和東南亞諸國圍成的大圓圓心之處。


    如今那裏有了三萬多男丁,所以這次蘇油不光是招攬生意,還有宣示大宋主權,重建南海新秩序的意思在裏頭。


    穿上紫袍,戴上襆頭,蘇油與李舜舉並肩而坐,一個個接見諸國來使。


    使節們都有引伴陪同,這些引伴都是早年在南海刀頭浪尖喝血的人物,說白了就是宋人海盜水匪。


    蘇油讓海商們發出告示之後,各路島主紛紛出動,蘇油這才知道,原來宋朝有這麽多人在南海裏討生活。


    這些人對南海的水情,風向,島礁,海路都異常熟悉,也各自有各自的銷贓窩點,那就是南海諸國。


    這些人來到市舶司報到後,蘇油給他們掛了交趾戶口,這就算是大宋人了。


    然後李舜舉授予他們三班借職的散官,這些人再次搖身一變,成為大宋武臣。


    雖然是武臣中最低等的官職,但是一樣讓這幫人感激涕零,回去後就抖了起來,帶著自己昔日的銷贓夥伴前來進行商務考察,成了大宋的駐外聯絡員,名為「引伴」。


    蘇油也派遣了理工測量小組隨他們一道,前往測量南海各個國家的準確經緯度,記錄航海日記,海深等高線,完善海圖。


    到今天,蘇油和王韶手上的南海諸國地圖,不再是那種胡亂瞎畫的東西,和後世東南亞地圖,已經差不多了。


    同時也搜集到了更加全麵的情報,對南海局勢有了更加清晰的理解。


    南海中,三佛齊和闍婆是兩個較大的國家,國人好勇鬥狠,是世仇。


    三佛齊曾經占領過真臘,現在真臘已經獨立,兩個國家間的關係也不算是太好。


    相對溫和的幾個國家,在南海的東邊,呂宋,麻逸,琉球和渤泥,對大宋比較恭順。


    這些國家認大宋為宗主,其目的也不過是希求大宋的貨物而已。大宋對朝貢物資從來都是從優返給,再沒有比這更劃算的生意了。


    很多國家甚至分別從幾個大城出發去大宋朝貢,在宋史裏邊記錄的一些小國,其實是同一個國家的不同城市而已。


    王韶對此極度憤慨,倒是蘇油讓他稍安勿躁,一切自有安排。


    川峽四路,在蘇油出生之初,便已經是千人耕萬人食之地,土地和人口的矛盾非常突出。

章節目錄

閱讀記錄

蘇廚(上)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,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二子從周的小說進行宣傳。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二子從周並收藏蘇廚(上)最新章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