蘇油知道,福建路,廣南東西路普遍種植的空心菜,其實也可以通過這樣的種法栽培,是種花家玩老了的路數。
這種稻子種植期比較長,脫粒比普通水稻麻煩,但是有個好處——粒大,產量高,一畝水麵可以收穫五百斤!
有脫粒機械的幫助,稻農們最大的麻煩已經被蘇油解決了,現在的西貢旱地和水田還很珍貴,但是洪泛區,那是多得不要不要的!
郟亶沒有閑著,第一批圩田三個月下來已經收了六十萬斤稻米,土壤的肥沃程度,讓他恨不得能把這片土地搬到兩浙路去。
第一片圩田周圍區域,已經種上了甘蔗和金合歡樹苗,還有一些咖啡,低處的水田已經開墾了出來,正在養水肥田,中心地區的池塘裏,種植了蓮藕,雞頭米,百合,菰米,另外還養了數十頭水牛。
沈括一來,大工程建設就交給他了。
北方流民們對這裏四季常青,溫暖適宜的冬季驚訝莫名,開始在理工小組的指導下進行大建設。
四月雨季就會到來,因此圩田和造屋的工作必須同時進行。
好在這裏都是原始雨林,木材那是多得不要不要的,範師哲對宋人砍樹的本領非常吃驚,因為真臘沒有大片鋸這樣的神器。
一萬多人,被沈括和蘇油分成了伐木隊,水利隊,基建隊。
以嘉定村為中心,二期工程就像一個巨大的半圓,在九龍江北江的南岸展開。
而同樣的,還有幾個圓點,在九龍江平原上的高地和石場上展開。
當然麻煩也有很多,蛇蟲野獸,現在還是這片大地上的主人。
連鱷魚都有兩種,就問你怕不怕!
蘇油帶過來的第一批雞雛,幾乎全餵了這些東西。
除此之外,病痛也是一項挑戰。
雖然是水鄉,但是蘇油和石薇還是以軍法行衛生條例,石薇要負責治病,而蘇油則負責挖井。
井是蘇油設計的,先挖出大坑,然後加上柳樹段圍出井來,在周圍埋上木炭,河沙。
然後在井底同樣埋上這兩樣東西,鋪上石板,連續淘兩天之後,一口幹淨衛生的水井就造好了。
之後修建井欄,搭建涼亭,避免雨水汙染。
雖然經過木炭與河沙過濾得到的井水已經非常衛生了,蘇油和石薇依然要求移民們飲用涼開水。
為了養成移民的好習慣,石薇幹脆教會了移民們煮涼茶。
這裏的大竹子多的是,將竹筒鋸下來一節就是水壺,幹活時攜帶倒也簡單。
還有藤蔓,蘆葦,移民裏多是河東人,他們玩蘆葦編和柳條編本來也是行家,這方麵不用教。
倒是修房子比蜀中麻煩,需要修建類似後世雲南傣族那樣的竹樓。
不過有巨大的雲邱竹,毛竹,箭楠,以及水力木工坊和輪鋸,大工地上每天都能出產無數的竹材。
竹材都是標準件,同樣可以使用榫卯結構,隻不過需要在開孔處的上下用麻繩纏繞紮緊。
為了高效生產,一萬人是按照屯田軍團來組織的,先期抵達的廖恩和他的族人,成了小組長,同樣五人一保十人一隊,組織嚴密,每日裏集體上工集體下工,在郟亶,沈括,蘇油的帶領下大力建設。
很快,陶坊,鹽場,漁場,船場,村落,倉場,曬場,官衙,採石場,木料場,草料場,牲畜棚……紛紛修建了起來。
最危險的是伐木隊,他們經常會遇到一些事故傷害,還有老虎,豹子,鱷魚,蟒蛇,甚至野象和野牛,也常常傷人。
蘇油從交趾調來一支神機銃隊,對他們實施保護,孫能和王韶聽說之後,輪流帶隊前來進行輪換,圍獵如今在各國,可都算是軍訓項目。
叢林裏槍聲不斷,蘇油倒是因此得了不少的好皮張。
這裏本來就是得天獨厚的鹽場,當食鹽儲備達到三萬斤以後,蘇油組織了一次海捕。
南海魚類甲殼類貝類品種之豐富,那是叫人嘆為觀止的,如今的外海是占城真臘駕駛獨木舟的漁民們所不敢涉足的區域,蘇油隨便找了個洋流交匯處圍了幾網,就捕到能讓兩艘眉山型滿載的漁獲。
第八百五十七章 回交州
鮁魚,帶魚,各種鯧魚,秋刀,鬼頭刀,青衣,紅歌鯉……
還有無數叫不出名字的。
雖然不是底拖網,還是逮到了一些石斑類。
石薇也跟著出海,大網圍攏萬魚競掠的場麵,讓她看得嘆為觀止,小油哥哥打魚摸蝦的本領又進階了!
一群小魚突然掠出水麵,展開翅膀一樣的鰭翼,從圍網裏飛了出來,輕鬆逃脫了圍網的包圍,在海麵上銀光閃閃地滑翔了數十米,然後落入水中,貼著水麵滑動尾巴,接著又掠起來。
「小油哥哥!那些小魚會飛!」石薇興奮地喊道:「好漂亮!」
蘇油笑道:「讀千卷書,行萬裏路,古人誠不我欺。等到下龍灣那裏修好,我們造一艘小艇,休沐的時候就去海灣裏弄弄帆!」
魚汛的到來,也意味著海風的改變,張散和趙宗佑該出發了。
修養了一段時間,張散的隊伍重新兵強馬壯,此行還帶著十幾個城邦的使節,無需嚮導,沿途倒騰貨物的海商們就是帶路黨。
蘇油對張散一行提出了嚴厲的批評,看看人家邵子文,那才叫章法,出去一趟海岸線都探測得清清楚楚,你的海圖上全是一些點子,這次老老實實沿著海岸線走,每天駐泊的時候上岸給我測經緯,把海岸線標示明白。
這種稻子種植期比較長,脫粒比普通水稻麻煩,但是有個好處——粒大,產量高,一畝水麵可以收穫五百斤!
有脫粒機械的幫助,稻農們最大的麻煩已經被蘇油解決了,現在的西貢旱地和水田還很珍貴,但是洪泛區,那是多得不要不要的!
郟亶沒有閑著,第一批圩田三個月下來已經收了六十萬斤稻米,土壤的肥沃程度,讓他恨不得能把這片土地搬到兩浙路去。
第一片圩田周圍區域,已經種上了甘蔗和金合歡樹苗,還有一些咖啡,低處的水田已經開墾了出來,正在養水肥田,中心地區的池塘裏,種植了蓮藕,雞頭米,百合,菰米,另外還養了數十頭水牛。
沈括一來,大工程建設就交給他了。
北方流民們對這裏四季常青,溫暖適宜的冬季驚訝莫名,開始在理工小組的指導下進行大建設。
四月雨季就會到來,因此圩田和造屋的工作必須同時進行。
好在這裏都是原始雨林,木材那是多得不要不要的,範師哲對宋人砍樹的本領非常吃驚,因為真臘沒有大片鋸這樣的神器。
一萬多人,被沈括和蘇油分成了伐木隊,水利隊,基建隊。
以嘉定村為中心,二期工程就像一個巨大的半圓,在九龍江北江的南岸展開。
而同樣的,還有幾個圓點,在九龍江平原上的高地和石場上展開。
當然麻煩也有很多,蛇蟲野獸,現在還是這片大地上的主人。
連鱷魚都有兩種,就問你怕不怕!
蘇油帶過來的第一批雞雛,幾乎全餵了這些東西。
除此之外,病痛也是一項挑戰。
雖然是水鄉,但是蘇油和石薇還是以軍法行衛生條例,石薇要負責治病,而蘇油則負責挖井。
井是蘇油設計的,先挖出大坑,然後加上柳樹段圍出井來,在周圍埋上木炭,河沙。
然後在井底同樣埋上這兩樣東西,鋪上石板,連續淘兩天之後,一口幹淨衛生的水井就造好了。
之後修建井欄,搭建涼亭,避免雨水汙染。
雖然經過木炭與河沙過濾得到的井水已經非常衛生了,蘇油和石薇依然要求移民們飲用涼開水。
為了養成移民的好習慣,石薇幹脆教會了移民們煮涼茶。
這裏的大竹子多的是,將竹筒鋸下來一節就是水壺,幹活時攜帶倒也簡單。
還有藤蔓,蘆葦,移民裏多是河東人,他們玩蘆葦編和柳條編本來也是行家,這方麵不用教。
倒是修房子比蜀中麻煩,需要修建類似後世雲南傣族那樣的竹樓。
不過有巨大的雲邱竹,毛竹,箭楠,以及水力木工坊和輪鋸,大工地上每天都能出產無數的竹材。
竹材都是標準件,同樣可以使用榫卯結構,隻不過需要在開孔處的上下用麻繩纏繞紮緊。
為了高效生產,一萬人是按照屯田軍團來組織的,先期抵達的廖恩和他的族人,成了小組長,同樣五人一保十人一隊,組織嚴密,每日裏集體上工集體下工,在郟亶,沈括,蘇油的帶領下大力建設。
很快,陶坊,鹽場,漁場,船場,村落,倉場,曬場,官衙,採石場,木料場,草料場,牲畜棚……紛紛修建了起來。
最危險的是伐木隊,他們經常會遇到一些事故傷害,還有老虎,豹子,鱷魚,蟒蛇,甚至野象和野牛,也常常傷人。
蘇油從交趾調來一支神機銃隊,對他們實施保護,孫能和王韶聽說之後,輪流帶隊前來進行輪換,圍獵如今在各國,可都算是軍訓項目。
叢林裏槍聲不斷,蘇油倒是因此得了不少的好皮張。
這裏本來就是得天獨厚的鹽場,當食鹽儲備達到三萬斤以後,蘇油組織了一次海捕。
南海魚類甲殼類貝類品種之豐富,那是叫人嘆為觀止的,如今的外海是占城真臘駕駛獨木舟的漁民們所不敢涉足的區域,蘇油隨便找了個洋流交匯處圍了幾網,就捕到能讓兩艘眉山型滿載的漁獲。
第八百五十七章 回交州
鮁魚,帶魚,各種鯧魚,秋刀,鬼頭刀,青衣,紅歌鯉……
還有無數叫不出名字的。
雖然不是底拖網,還是逮到了一些石斑類。
石薇也跟著出海,大網圍攏萬魚競掠的場麵,讓她看得嘆為觀止,小油哥哥打魚摸蝦的本領又進階了!
一群小魚突然掠出水麵,展開翅膀一樣的鰭翼,從圍網裏飛了出來,輕鬆逃脫了圍網的包圍,在海麵上銀光閃閃地滑翔了數十米,然後落入水中,貼著水麵滑動尾巴,接著又掠起來。
「小油哥哥!那些小魚會飛!」石薇興奮地喊道:「好漂亮!」
蘇油笑道:「讀千卷書,行萬裏路,古人誠不我欺。等到下龍灣那裏修好,我們造一艘小艇,休沐的時候就去海灣裏弄弄帆!」
魚汛的到來,也意味著海風的改變,張散和趙宗佑該出發了。
修養了一段時間,張散的隊伍重新兵強馬壯,此行還帶著十幾個城邦的使節,無需嚮導,沿途倒騰貨物的海商們就是帶路黨。
蘇油對張散一行提出了嚴厲的批評,看看人家邵子文,那才叫章法,出去一趟海岸線都探測得清清楚楚,你的海圖上全是一些點子,這次老老實實沿著海岸線走,每天駐泊的時候上岸給我測經緯,把海岸線標示明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