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外,船隊還帶回來西洋十幾個國家的國書,使節,如今在杭州等待陛下的召見。


    一路海運,一年所獲,有朝廷三年之積,且宣恩四境,眾國來朝。


    這誠是漢唐方有的勳業,請陛下獎掖功臣!


    趙頊大喜,七月黃河再次在上下遊的鄭州,曹村決口,正是捉襟見肘的時候,立刻命趙抃發運漕船,先將貴金屬運送到汴京。


    然後下詔,特擢張散西上合門使,靜海軍都鈐轄,歸李憲旗下,節製東海。


    錢可久是吳越王後代,升賞比較特殊,升上柱國,封國從錢塘升吳郡,為吳郡開國候。


    庫羅,艾爾普,學問精深,心向中華,搜求書籍儀器,招攬蕃商投順,成果豐碩。特賜同進士出身,加將作監丞,工部員外郎。


    蒲蠡為海西蕃首,此次組織商貨,還為大宋尋到兩種珍貴的種馬,功勳卓著,賜歸德將軍,交州刺史。


    正好,大船隊一次可以運輸兩千多噸貨物,又是順風,命兩浙路轉運安撫司,提舉常平倉事開倉,運送稻米,前往密州賑災!


    第八百四十七章 請求移民


    就在這個時候,蘇油的一封上書,引來了朝中大嘩。


    在上書中,他提出京東的災情既然如此嚴重,可以將一些流民送到交趾去,甚至更南邊的西貢。


    張散的船隊完全可以在運送完稻米之後,利用冬月的東北風將災民運到交趾。


    相比陸路遷移到他州就食,看起來路程雖然遠了很多,但時間上卻也差不多。


    從京東到交趾,縱帆船利用順風,不過二十日就能到達。


    在交趾之外的南洋,臣已經購置了一片河口,那裏方圓數百裏,地處占城和真臘之間,能夠一年三熟,養幾萬人都不成問題。


    以後那裏會是南洋海貿的重要中轉地,有宋人在那裏耕作,可以為船隊提供給養。


    希望陛下考慮,任用沈括和郟亶,效西漢鑿空西域,在南洋要地,屯田建城。


    為了誘惑趙頊,蘇油還提出了另外一項建議,隻要朝廷同意,那一文錢都不用出,交給四通商號全權負責就行,包吃包送。


    這個建議太可怕了,理論上,這是將大宋子民送到不測之地,道義上是講不通的。


    而且漢武帝在大宋就是反麵教材,當時的西域真沒給漢朝帶去多少利益,反而差點拖垮了漢朝經濟,而北方草原,並沒有實際控製。


    打垮了匈奴,不過是給鮮卑騰地方而已,如今西域何在?不足效仿。


    這種言論在朝中占了主流,不過《兩浙潮報》上刊登了一篇匿名文章,提出了一個問題,「名」與「實」,到底什麽重要?


    為了所謂的「體麵」,寧願將老百姓餓死在轄區內,都不讓他們去能夠活命的地方開始新生活,算不算不仁不義?


    此次滅亡交趾,外貿巨利,和漢武帝打擊匈奴,殫竭民力,是一樣的嗎?


    京東河北流民遍地,盜賊蜂起,朝廷嚴命痛剿,可這些「盜賊」裏麵,有多少是以前的順民?


    如果張示布告,告知百姓們可以領糧去安南生活,讓百姓們自行選擇,是不是對平息兩路盜匪能有些幫助?


    此次朝廷征交趾很有章法,過去因為疫病而死的情況完全沒有發生,張散他們的船隊一路揚帆,也沒有出瘟疫,那在河北這樣危急的情況下,我們是不是可以考慮信任一下蘇油?


    這篇文章被《時報》轉載,因為文章裏邊提到了「名實」的問題,這是當年王安石變法前的老論調,所以大家都懷疑是王安石匿名寫的。


    王安石沒有承認,也沒有否認。


    蔡確正在準備彈劾蘇油不仁不義胡亂瞎搞,一見到這篇文章,立刻偃旗息鼓了。


    此次洪災,上遊嚴重的是鄭州,下遊嚴重的是徐州。


    好死不死,徐州太守是蘇軾。


    蘇軾很苦,走到哪裏都是救災。


    密州旱情救完,朝廷任命他知徐州,本來要回京復命時,受到王珪阻撓,都快要到京城了,朝廷命他不許進京,立即赴任。


    於是蘇軾和趕來與他見麵的蘇轍一起掉頭,先去陳留拜訪了張方平,然後和蘇轍一起,一路考察民風民情,遍覽彭城山水,在四月抵達徐州,度過一段愜意的日子,還在徐州修了個逍遙堂。


    七月十七日,黃河在澶州曹村決口,波濤洶湧,不可阻遏,淹沒二十五個縣,沖毀田地十五萬頃。


    這其實已經比真實歷史上好多了,真實歷史此次大洪水乃是百年一遇的級別,河流改道,再次掃蕩了一遍京東東路,淹沒四十五個縣,沖毀田地三十萬頃。


    好在蘇油和司馬光當年定策北流之後,王安石一力鞏固提防,疏浚下遊,中間雖然出現了浚川耙之類的傻黑科技,但是好歹大方向是正確的。


    經過拗相公多年倔強一路剛,此次洪災愣是沒有改道,反倒把下遊沖寬了不少。


    不過災情依舊是嚴重的,「漂廬舍,敗塚墓,老弱蔽川而下,壯者狂走。」


    八月二十一日,洪水侵到徐州城下。


    徐州城南群山環繞,加之連日暴雨,水匯城下,城外竟高達兩丈八尺,比城中的街道還要高出一丈多。


    並且越積越高,洪峰時節,水離城頭隻有數寸。


    有錢人拖家帶口,要求出城避難,這給廣大百姓帶來了更大的恐慌,市民紛紛湧到城北,連正在抗洪的隊伍也軍心不穩。

章節目錄

閱讀記錄

蘇廚(上)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,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二子從周的小說進行宣傳。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二子從周並收藏蘇廚(上)最新章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