它為世人描繪了一個華夏民族理想世界的藍本,故後世有「禮運大同」之說。
大道之行也,天下為公。
選賢舉能,講信修睦,故人不獨親其親,不獨子其子,使老有所終,壯有所用,幼有所長,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,男有分,女有歸。
貨惡其棄於地也,不必藏於己;力惡其不出於身也,不必為己。
是故謀閉而不興,盜竊亂賊而不作,故外戶而不閉,是謂大同。
今大道既隱,天下為家。各親其親,各子其子,貨力為己。
大人世及以為禮,城郭溝池以為固,禮義以為紀。
以正君臣,以篤父子,以睦兄弟,以和夫婦。
以設製度,以立田裏,以賢勇知,以功為己。
故謀用是作,而兵由此起。禹、湯、文、武、成王、周公,由此其選也。
此六君子者,未有不謹於禮者也。
以著其義,以考其信,著有過,刑仁講讓,示民有常。
如有不由此者,在埶者去,眾以為殃,是謂小康。
文中其實是將大同置於小康之上,從表麵上看,似乎也的確很有道理。
而理學思潮,卻第一次提出了一個問題,大同,真的可以在今世重現嗎?
蘇油如今也算是思想家,在他的啟發和帶領下,如今的理學一宗認為,「大同」,是一個數學裏「絕對」的概念,可以無限趨近,但永遠不能達到。
而使社會無限趨近「大同」的,是「小康」所論的製度和方法。
是以「大同」為理念,製定出來的人類應當共同遵守的禮法和典章;
是以「大同」為理念,從啟蒙到成人的一套倫理教育過程;
是以「大同」為理念,從鄉野到朝堂,構建起來的一套社會結構模式。
「大同」,其實就是「內聖」,是宗旨,是追求,是一個人對於自身品質修養的最高標準,是一個儒家思想繼承者最高遠的誌向。
「小康」,其實就是「外王」,是一個人對外與人相處,行為做事應當遵循的方式和方法,是一個儒家思想繼承者,在實踐中踐行大同理念的體現。
兩者是一種內部的矛盾統一,這就解釋了為什麽內聖者一樣會用兵,立法,以外王為手段,去推行政治製度。
原因就在於「大道既隱」,大同的產生條件,已經不存在了。
一個以儒家思想武裝自己的人,他的內心應該是具備「大同之心」的,而他的行為,則體現為「小康之行」。
或者反過來說,不以血裔民族為標準,能這樣踐行的人,才是真正的儒家。
這就從理論上解釋了李常傑和蘇油的區別,也解釋了兩者在戰爭中的正義性和非正義性,解決了交趾學子們思想上的矛盾和苦悶,給了他們武裝頭腦的思想武器。
這是理學成熟的思想體係在交趾的牛刀小試,蘇油引經據典,聲情並茂,讓一幹學子聽得如癡如醉。
蘇油沒有將儒家說得多麽高大,而是給學子們指出了一條道路,一套方法論,而且是一條切實可行,能夠一步步達到的方法論。
學子們覺得,自己從來沒有如此接近過大道深旨,蘇油告訴他們不需要崇拜古人,隻要和他們一樣不斷地修為和實踐,一樣可以無限接近於古代的那些聖人和大賢。
每一個人,都可以「內聖外王」,不在於能不能達到和趨近,而在於那個人自己,選不選擇走上這條道路而已。
就這麽簡單。
當然這隻是解決了思想選擇上的問題,具體到學習上,無論心還是行,要匯通圓融,還是非常艱難複雜的。
僅僅最表麵的君子六藝,要全麵掌握,那都一輩子學不完。
僅僅一個「慎獨」,多少人在艱苦與誘惑之前,選擇了放棄。
不過這些卻是下一節課的內容了。
一堂課講完,蘇油相當於將在交趾的執政綱領交代了一遍,李道成和黎文盛恍如醍醐灌頂,不但對蘇油的學養氣度佩服萬分,更是對他之前的種種作為有了進一步深刻的理解。
同時,也對他今後的施政完全放心。
的確,一切都解釋得通了,這和李常傑那樣的窮兵黷武,完全是境界與檔次上的差別。
課程結束,學子們各回學舍,今天同時也是開學典禮,下午還有分班考試。
趁中午的時間,蘇油舉行了一場小型宴會,招待新聘用的學宮直講們。
這一堂課,收穫最大的其實是他們,很多學子還是懵懵懂懂,真正能聽明白道理的,主要還是這一幫人。
交趾人最愛的一道菜,是用牛骨,鹿骨,羊骨,雞鴨骨,加上香料,熬製成濃鬱鮮美的湯汁。
然後他們還喜歡吃水牛肉。
為了辦好這次招待會,蘇油特意聘請了王室的大廚,買了一頭牛,給直講和學子們打牙祭。
直講們的學問也要經過考核的,蘇油按照眉山學宮的考試方式出了詩,賦,策問各一道。
其中一份,蘇油認為去大宋拿個進士功名都沒有問題,印象很深刻,這時便開口問道:「誰是楊曙?」
就聽「噹啷」一聲,有人摔碎了盤子。
一個文士抖抖索索地過來:「後學楊曙,見過大學士,罪大於天,不敢請死。」
蘇油見楊曙這幅模樣不由得有些納悶,對李道成問道:「李公,這怎麽回事兒?」
大道之行也,天下為公。
選賢舉能,講信修睦,故人不獨親其親,不獨子其子,使老有所終,壯有所用,幼有所長,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,男有分,女有歸。
貨惡其棄於地也,不必藏於己;力惡其不出於身也,不必為己。
是故謀閉而不興,盜竊亂賊而不作,故外戶而不閉,是謂大同。
今大道既隱,天下為家。各親其親,各子其子,貨力為己。
大人世及以為禮,城郭溝池以為固,禮義以為紀。
以正君臣,以篤父子,以睦兄弟,以和夫婦。
以設製度,以立田裏,以賢勇知,以功為己。
故謀用是作,而兵由此起。禹、湯、文、武、成王、周公,由此其選也。
此六君子者,未有不謹於禮者也。
以著其義,以考其信,著有過,刑仁講讓,示民有常。
如有不由此者,在埶者去,眾以為殃,是謂小康。
文中其實是將大同置於小康之上,從表麵上看,似乎也的確很有道理。
而理學思潮,卻第一次提出了一個問題,大同,真的可以在今世重現嗎?
蘇油如今也算是思想家,在他的啟發和帶領下,如今的理學一宗認為,「大同」,是一個數學裏「絕對」的概念,可以無限趨近,但永遠不能達到。
而使社會無限趨近「大同」的,是「小康」所論的製度和方法。
是以「大同」為理念,製定出來的人類應當共同遵守的禮法和典章;
是以「大同」為理念,從啟蒙到成人的一套倫理教育過程;
是以「大同」為理念,從鄉野到朝堂,構建起來的一套社會結構模式。
「大同」,其實就是「內聖」,是宗旨,是追求,是一個人對於自身品質修養的最高標準,是一個儒家思想繼承者最高遠的誌向。
「小康」,其實就是「外王」,是一個人對外與人相處,行為做事應當遵循的方式和方法,是一個儒家思想繼承者,在實踐中踐行大同理念的體現。
兩者是一種內部的矛盾統一,這就解釋了為什麽內聖者一樣會用兵,立法,以外王為手段,去推行政治製度。
原因就在於「大道既隱」,大同的產生條件,已經不存在了。
一個以儒家思想武裝自己的人,他的內心應該是具備「大同之心」的,而他的行為,則體現為「小康之行」。
或者反過來說,不以血裔民族為標準,能這樣踐行的人,才是真正的儒家。
這就從理論上解釋了李常傑和蘇油的區別,也解釋了兩者在戰爭中的正義性和非正義性,解決了交趾學子們思想上的矛盾和苦悶,給了他們武裝頭腦的思想武器。
這是理學成熟的思想體係在交趾的牛刀小試,蘇油引經據典,聲情並茂,讓一幹學子聽得如癡如醉。
蘇油沒有將儒家說得多麽高大,而是給學子們指出了一條道路,一套方法論,而且是一條切實可行,能夠一步步達到的方法論。
學子們覺得,自己從來沒有如此接近過大道深旨,蘇油告訴他們不需要崇拜古人,隻要和他們一樣不斷地修為和實踐,一樣可以無限接近於古代的那些聖人和大賢。
每一個人,都可以「內聖外王」,不在於能不能達到和趨近,而在於那個人自己,選不選擇走上這條道路而已。
就這麽簡單。
當然這隻是解決了思想選擇上的問題,具體到學習上,無論心還是行,要匯通圓融,還是非常艱難複雜的。
僅僅最表麵的君子六藝,要全麵掌握,那都一輩子學不完。
僅僅一個「慎獨」,多少人在艱苦與誘惑之前,選擇了放棄。
不過這些卻是下一節課的內容了。
一堂課講完,蘇油相當於將在交趾的執政綱領交代了一遍,李道成和黎文盛恍如醍醐灌頂,不但對蘇油的學養氣度佩服萬分,更是對他之前的種種作為有了進一步深刻的理解。
同時,也對他今後的施政完全放心。
的確,一切都解釋得通了,這和李常傑那樣的窮兵黷武,完全是境界與檔次上的差別。
課程結束,學子們各回學舍,今天同時也是開學典禮,下午還有分班考試。
趁中午的時間,蘇油舉行了一場小型宴會,招待新聘用的學宮直講們。
這一堂課,收穫最大的其實是他們,很多學子還是懵懵懂懂,真正能聽明白道理的,主要還是這一幫人。
交趾人最愛的一道菜,是用牛骨,鹿骨,羊骨,雞鴨骨,加上香料,熬製成濃鬱鮮美的湯汁。
然後他們還喜歡吃水牛肉。
為了辦好這次招待會,蘇油特意聘請了王室的大廚,買了一頭牛,給直講和學子們打牙祭。
直講們的學問也要經過考核的,蘇油按照眉山學宮的考試方式出了詩,賦,策問各一道。
其中一份,蘇油認為去大宋拿個進士功名都沒有問題,印象很深刻,這時便開口問道:「誰是楊曙?」
就聽「噹啷」一聲,有人摔碎了盤子。
一個文士抖抖索索地過來:「後學楊曙,見過大學士,罪大於天,不敢請死。」
蘇油見楊曙這幅模樣不由得有些納悶,對李道成問道:「李公,這怎麽回事兒?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