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唯鼻子一處地方不去,是其本肉,味道最好,南人以其肥脆為珍,猶好炙烤。」


    王中正看著郭淮那一身肥肉:「你還真是得了少保幾分真傳,可咋就光學得一嘴,手底稀鬆呢?!上回吃你烤肉,差點沒給老子齁死!」


    郭淮赧笑道:「失誤,那次是失誤……」


    王中正摸著脖子吩咐軍士:「那就將那些死象的鼻子割下來,用石灰醃上。光聽說是好東西,可不知道怎麽弄啊!」


    「先按保存熊掌的法子弄上,待到見到少保再說。將象腰肉剃下來紅燒!吃飽了大軍上路追趕前軍!」


    熙寧九年十一月末,宋軍在決裏隘大敗交趾軍隊,張世矩驅逐象群踐踏交趾軍隊,騎兵隨後掩殺,陣斬李朝洪真侯,拔取桄榔縣。


    祿平州太守申景福命從屬出降,自己在府衙懸樑自盡。


    此役三萬交趾精銳全覆,宋軍俘虜了近萬人,順便還收穫了七十多頭大象。


    宋軍西路,中路,大獲全勝。


    不過東路趙卨那裏,進展就有些不順利了。


    李常傑以富良江和元江為依託,部署了三道防線,而其牽製宋軍的,是兩支水師。


    富良江下遊水網縱橫,安博州太守韋首安和昭文侯採用了正確的戰術,利用水師船隻以昌江渡口為中心,展開了靈活的遊擊戰,極大地牽製了趙卨的行動。


    而蘇油旗下的廣南水師,東路和斌、西路楊從先,從水路進攻富良江,卻被交趾另一支水師——駐守元江海口李繼元派船與韋首安合擊,一時勢均力敵。


    而蘇油的幾艘殺手鐧縱帆船,絲毫不見蹤影。於是宋軍在獲取了初期巨大戰果之後,戰局陷入了僵持。


    十一月底,郭逵西路軍和中路軍會師,沿途境內各溪峒的頭首也都相率投降,成為帶路黨。


    當時的交趾,鄉間還處於半封建半公社製度,官田和社田,則多由交趾劫掠的各國人口耕種。


    按照蘇油的建議,宋軍每到一地,立刻收集文書,籍冊,打開官倉,給奴隸和農人們分配種子,糧食,同時將官田和朝中權貴們的土地,分給奴隸和下戶,約租息兩厘。


    僅此一項舉措,宋軍所到之處,雖然不至於簞食壺漿以迎王師,至少當地老百姓睜隻眼閉隻眼兩不相幫是做得到的。


    第八百一十五章 重挫


    大宋也不虧,反正軍中不缺糧食,打劫百姓不如打劫官府。


    如今大宋已經拿下了廣源州全境,諒山府,富良州大部,富良江以北基本落入宋人手裏。


    這裏是李越朝最重要的貴金屬產地,除了近五十處金穴,還有產珍珠與玳瑁的蘇茂州,這通搜刮,已經讓大宋已經發了一筆小財。


    當年蕭注從桂州知州任上下課的原因,就是因為在任期間收了儂蠻三百兩黃金,一個邊州知州收的賄賂都這麽多,何況如今李越朝一半金穴已經易手!


    反應最快的是商賈,他們不怕刀頭舔血,外海都還沒有完全清空敵艦,他們的船就已經來到了蘇茂洲外的大島之上!


    交趾局勢開始變得嚴峻,尤其是洪真侯的陣亡與申景福的自盡,讓黎太後不得不下詔李常傑,指責他指揮失當。


    當侍講黎文盛帶著黎太後的懿旨來到富良江防線的時候,卻發現李常傑沒有一絲一毫的驚惶。


    黎文盛宣讀了旨意之後,李常傑按照規矩伏地請罪,然後展開軍圖,給黎文盛講解起了軍略。


    「侍講,我在陛辭前便已經說過,此戰要勝,大越隻有一個方法,那就是將宋軍拖到雨季的到來!」


    「不過如果到時候宋軍還在邊境的話,其依託雄關捍守,我軍同樣無法獲得預期的戰果。」


    「因此隻能以地相與,誘使宋軍深入我腹地。」


    「此戰關鍵,是穩守富良江一線,而最差的底線,是死守元江,背都麵水而戰。」


    「富良江以北的失守,本來就在計劃當中。」


    黎文盛不怎麽懂軍事,聽李常傑一講解,覺得也不是沒有道理:「不過江北百姓,此番可是受苦了。」


    李常傑冷笑道:「宋人一向假仁假義,開倉放糧,析分官地,社田,事情倒不如侍講所想那般不堪。」


    黎文盛大驚:「那就算宋軍明年被我逐出,那些地方還能安穩?」


    李常傑笑道:「不是正好?太師早就請行宋製,太後和陛下卻死守祖製,認為『天不變,法不可變。』」


    「宋人做的,其實就是我們在占城三州做的。經此一事後,宋人來給我們變了天,我們再蕭規曹隨,想來太後和陛下也無話可說。」


    黎文盛這才知道李常傑胸中韜略,不由得佩服異常,躬身道:「原來如此,太保實乃我大越之子房。文盛回去定然仔細稟告。」


    李常傑嘆了口氣:「洪真侯,申景福之失,的確是個意外。軍令本是命其依託決裏隘,桄榔縣,祿平州,層層狙擊,誘敵深入而已。」


    「誰知道洪真侯報國心切,主動出寨意圖迎擊宋軍,被宋軍用巨大的號炮驚返戰象,自相踐踏,導致失敗。」


    「侍講還請寬慰陛下和太後,請他們節哀,告訴他們二人之敗,其實對大局並無影響。」


    「兩江的船隻都在我手,宋人水師被狙擊在富良江口,宋軍沒有船隻接應,就無法渡江。」


    「即便渡江而來,我軍在富良和元江之間,也有十萬雄兵以逸待勞,無懼與他。」

章節目錄

閱讀記錄

蘇廚(上)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,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二子從周的小說進行宣傳。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二子從周並收藏蘇廚(上)最新章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