黎太後可不是簡單角色,李朝在聖宗去世後,以新君年幼,有過一段兩宮共同垂簾聽政的時期。


    嫡母上陽太後揚氏,生母倚蘭元妃,是當時的兩大當權者,但倚蘭元妃生性嫉妒,唆使仁宗殺害上陽太後及侍女七十六人,造成一場宮廷慘禍。


    當時理政的太師李道成聽聞消息後趕緊入宮,但是一切都晚了。


    李道成老淚縱橫:「何至殺嫡後,虐無辜,一至於此哉!」


    倚蘭元妃敢如此,就是因為通過李常傑把控了交趾的兵權,宮變之後,倚蘭元妃成了黎太後。


    其後黎太後寵信李常傑,大加賞賜,李常傑也沒有讓她失望,四處討伐,聲威愈著,壓服了洪真侯,昭文侯等蠢蠢欲動的宗室,限製了李道成文臣一係的相權,讓黎太後坐穩了太後的位置,把持朝政,一時威風無兩。


    就聽黎太後說道:「太保,關於太師的意見,有何說法嗎?」


    李常傑躬身道:「太後,陛下,太師所言,的確屬實。」


    朝廷上,頓時有響起了嗡嗡的私語聲。


    李常傑隻掃視了殿內一眼,朝堂裏頓時鴉雀無聲。


    李常傑這才接著說道:「太師所言,的確有理,但是陛下,太後,這事情,端看如何分析。」


    「此次我大越進兵,一月而下三州,掃掠三十萬眾,屠二十萬人,是為試探宋朝的虛實。」


    「儂賊之前播亂,除了攻擊我朝外,也曾竄入宋境,以窮孓之勢,尚能圍困廣州。」


    「宋朝主力,在西北,東北,至於南邊,現在我可以說,他們兵力空虛,鞭長莫及。」


    「此次宋軍南來,固有六萬,但是來自何處?」


    「廣南兩路之北,是荊湖;荊湖之北,是川峽;川峽之北,才是陝西。」


    「也就是說,宋朝自己都知道自己南部空虛,需要從其北部邊境,調兵前來,翻山越嶺穿州過府,橫跨整整一國!」


    第八百零八章 定議


    「孫子有雲:五十裏而爭利,則蹶上將軍,其法半至。何況數千裏外舉兵而南?」


    「還是用當年的儂智高舉例,以狄青之略,西軍之勇,最後也讓他逃脫天羅!」


    「儂智高是什麽人?被我大越打得狼狽逃竄無地存身,被迫侵入宋境的蠻人首領而已!」


    「所以,大宋的確是一個巨人,但它是一個如廟堂裏的泥塑那樣,泥足草腹的巨人!」


    「這樣的巨人,如果踩到了交趾這片泥塘裏,很快它的雙足就會被泡軟,最後根基不穩,轟然倒塌!」


    「北軍南調,耗時半載,糧秣損耗,難繼其數。」


    「在西夏和遼國的逼迫下,宋朝能有多少的時間?還能抽調多少兵力?」


    「西夏太祖李繼遷,逃竄草澤之時,不過親信數十,一樣能割據開國,雄霸一方,命宋朝奉幣十萬!」


    「我大越君王四代勇烈,稱兵二十萬,戰象八百,四境偃服,歲登兩稔,為何就要向其稱臣?!」


    「這一戰,是宋人能夠調集的最大軍事行動,隻要我們能夠戰勝,就能一舉安定百年!」


    「就算不能戰而勝之,隻需要暫時放棄富良江北,橫江固守,將宋人拖入泥潭,數月後雨季一到,瘴疫一起,一樣讓他們盡成魚鱉!」


    「劉紀料事不明,膽小如鼠,數千人也是小數,不足為慮。一時的挫折,也不能動搖國計。」


    「所以我從南方趕回來,就是懇請朝堂諸公,給我李常傑一個機會,給我大越國一個機會。」


    「一個與宋遼平尊抗禮,為後代謀定百年的機會。」


    「一個讓大越傲然崛起,從此雄霸天南的機會!」


    「一個能讓子孫後代能夠挺直腰杆,不用年年進貢求賞的機會!」


    「我們不能寄希望於敵人的愚蠢,不能輕視大宋西軍的強大。」


    「所以這樣的機會,註定要用我們用汗水和鮮血,去為國家和子孫們鑄造爭取!」


    「現在我要問的是,這樣的機會,值不值得我們去流血,去犧牲?哪怕還有一絲的機會,都要去爭取,去把握?!」


    殿上君臣群情激動,朝臣們紛紛出列,請求一戰。


    黎太後的聲音也非常激動:「好!便命太保主持軍事,洪真昭文兩位皇叔協助,大越此番以舉國之力,與宋朝決戰!」


    李常傑朗聲長笑:「謝陛下與太後信任,老臣這就去邊境部署!」


    說完躬身而退,出到殿外,揚長而去。


    群臣議論紛紛,剛剛李常傑的那一番話鞭辟入裏,眾人對此番獲勝,都有了信心。


    就在這時,一個小黃門奔了進來:「啟稟太後,陛下,太保在宮門題了一首詩。」


    黎太後說道:「念!」


    小黃門激動得滿臉通紅,朗聲念了起來。


    南國山河南帝居,


    截然定分在天書。


    如何逆虜來侵犯,


    汝等行看取敗虛!


    「好!」群臣激越的情緒被調到了頂峰,殿內鬧堂喝彩。


    彩聲中,所有人都忽略了太師李道成眼中的擔憂,還有侍講黎文盛低頭的沉默。


    ……


    熙寧九年十月,燕達先破廣源,復還永平。


    趙禼以為廣源間道距交州僅僅十二驛,如果趣利掩擊,出其不意,川途並進,三路致討,賊必然分潰。

章節目錄

閱讀記錄

蘇廚(上)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,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二子從周的小說進行宣傳。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二子從周並收藏蘇廚(上)最新章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