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油率比傳統手工榨油坊高出太多,而且不費人工。
剩下的就是純菜籽餅,這是絕佳的飼料添加劑,魚,禽,畜都用得。
第一鍋菜籽油榨出來,整個永安圩上都飄滿了菜油的清香!
「哈哈哈哈哈……」
蘇油得意至極的笑聲,傳遍了整個村落,用李老栓的話說,少爺這是樂顛了!
這可不光光是一點油料的問題,這解決了太湖流域開發模式最大的瓶頸——滿足各方利益的問題!
浙江移民沒油菜不用管,以蜀中移民的永安圩來舉例,兩千畝地,丁均四十畝,戶均兩丁,就是二十五戶人家。
兩千畝地圍出來,成本往高了算,按一貫一畝計,需要投資兩千貫。
加上戶均十貫的農具種子房屋之類的補貼,永安圩要達到讓移民拎包入住的標準,共計需要兩千二百五十貫。
四通商號將這些通通承攬了下來,其實成本比這個要低得多。
然後以土地上第一季油菜作為收益,按一畝地出油百斤計算,就是二十萬斤菜油。
就算菜油價值隻有香油,茶油的一半,五十文一斤,這裏也是一萬貫的收益!
刨去前期投入,四通將獲得七千七百五十貫的利潤!
這才特娘的又得麵子又得裏子!
當然實際收益率不可能做得到這麽高,還有諸如管理成本等各項支出。
但是利潤空間就在那裏擺著,四通並沒有賠本賺吆喝,有足夠的動力刺激商賈們投入到蘇湖土地開發中來。
這就是模式的勝利,兩浙路轉運司,真的能夠做到不花朝廷一文錢,僅僅利用民間力量,將太湖開發這事情給辦下來!
第七百八十五章 黃魚季
大宋對油類的需求量那是毋庸置疑的,更何況,現在有了化工這頭老虎。
比如肥皂,光這東西對油脂的需求量,就足以吃下大部分供給。
所以四通的利益,不光光是第一期收回成本獲取利潤,更加重要的,是獲得了一個油料基地!
這才是真正的多贏模式。
一個油坊,一天能榨出八百斤油料,二百五十天才能榨完。
如果採用三班倒晝夜不停,那也得一百二十天。
所以永安圩上,人人都是笑臉,四通商號那就是本家,油料肯定要先留足自家所用,蘇油給每戶人家留下了一百斤,其餘全部拉走。
這邊收完油菜,安和圩那邊,又該收麥了。
兩個圩田上的移民們感覺充實慘了,這日子,這過法,這也太美了喲……
有了油,有了麵粉,那還差什麽?
當然是差小魚!
正好太湖的魚季又到了。
蘇油很痛苦,四月也是舟山魚季,自己到底該留在這裏呢,還是去昌國呢?
最後還是為了兩浙路的大局,痛苦地放棄了軟炸刀魚,豆豉鳳尾魚,踏上了昌國之旅。
不過出發之前,特意交代了章惇,現在油料不缺了,趕緊在湖州開了幾個罐頭廠,主打產品就是鳳尾魚罐頭,熏魚,蟹粉。
昌國外的海麵上,大黃魚聚集成群,那場麵讓後世穿越而來,見慣了平靜海麵的蘇油,感覺不再是壯觀,而是——恐怖。
太多了……
晚上,一艘小船上嘭嘭嘭亮起了幾盞大型白金汽燈,呼呼的燃油蒸汽,噴得白金燈絲髮出雪亮的光芒,照明範圍覆蓋了近百米的海麵。
海中星星點點,那是海魚們被燈光引誘過來,魚鱗反射出的光線。
夔州型三千料的土豪版打漁船,船側長長的橫臂打開,圍繞著燈光,下下了巨大的圍網。
圍網完成了巨大的圓圈後,船上老漁頭,龍浪生等漁民,開始收緊絞盤,將纜繩拉上來,將圍網底部收攏。
圍網收好之後,包圍圈中心的小船關閉了汽燈,從裏邊行駛了出來。
「收網——吹號——」老漁頭大聲地對著船樓上招呼。
為了這個號聲能夠傳得更遠更長久,蘇油特意將鍋爐都用上了,在氣門口上安裝了一個金屬哨,現在鍋爐真通過壓力閥呼呼往外冒氣。
聽到招呼,蘇油打開了汽笛開關,蒸汽找到了宣洩的出口,從汽笛通道噴湧出來。
「嗚——」一聲尖銳,悠長,難聽到了極致的汽笛聲,從夔州型上遠遠地傳了出去。
這聲難聽到極點的汽笛聲,對周圍的小漁船來說,卻不啻天上降下的福音。
很快,海麵上出現了很多星星,可以移動的星星,從四麵八方朝著夔州型高高的桅杆頂上點亮的汽燈圍攏了過來。
大圍網越收越淺,無數大黃魚,在水麵跳躍。
水麵下,魚群中間,還夾雜著不計其數的墨鬥魚。
這是一場昌國群島漁民的盛宴。
無數的小漁船便圍攏在浮球構成的圓圈周圍,漁夫們拿著巨大的抄網,一網網地往自家魚艙中瘋狂的掄動起胳膊。
很快第一批小漁船便滿載了,漁民們帶著極大的滿足與不甘,扯起竹蓆葦席的風帆,向昌國諸島駛去。
第二批小漁船又再次圍攏了過來。
三島巡檢王德甲,讓兵士劃著名小艇,一腦門子汗,來回招呼捕魚的秩序。
一條大海狼魚從海麵上躍起,大尾巴掃得王德甲一屁股墩坐在了甲板上。
「直娘賊的……」王德甲扶著被打歪的鬥笠,坐在那裏兩腿哆嗦,激動得起不來。
剩下的就是純菜籽餅,這是絕佳的飼料添加劑,魚,禽,畜都用得。
第一鍋菜籽油榨出來,整個永安圩上都飄滿了菜油的清香!
「哈哈哈哈哈……」
蘇油得意至極的笑聲,傳遍了整個村落,用李老栓的話說,少爺這是樂顛了!
這可不光光是一點油料的問題,這解決了太湖流域開發模式最大的瓶頸——滿足各方利益的問題!
浙江移民沒油菜不用管,以蜀中移民的永安圩來舉例,兩千畝地,丁均四十畝,戶均兩丁,就是二十五戶人家。
兩千畝地圍出來,成本往高了算,按一貫一畝計,需要投資兩千貫。
加上戶均十貫的農具種子房屋之類的補貼,永安圩要達到讓移民拎包入住的標準,共計需要兩千二百五十貫。
四通商號將這些通通承攬了下來,其實成本比這個要低得多。
然後以土地上第一季油菜作為收益,按一畝地出油百斤計算,就是二十萬斤菜油。
就算菜油價值隻有香油,茶油的一半,五十文一斤,這裏也是一萬貫的收益!
刨去前期投入,四通將獲得七千七百五十貫的利潤!
這才特娘的又得麵子又得裏子!
當然實際收益率不可能做得到這麽高,還有諸如管理成本等各項支出。
但是利潤空間就在那裏擺著,四通並沒有賠本賺吆喝,有足夠的動力刺激商賈們投入到蘇湖土地開發中來。
這就是模式的勝利,兩浙路轉運司,真的能夠做到不花朝廷一文錢,僅僅利用民間力量,將太湖開發這事情給辦下來!
第七百八十五章 黃魚季
大宋對油類的需求量那是毋庸置疑的,更何況,現在有了化工這頭老虎。
比如肥皂,光這東西對油脂的需求量,就足以吃下大部分供給。
所以四通的利益,不光光是第一期收回成本獲取利潤,更加重要的,是獲得了一個油料基地!
這才是真正的多贏模式。
一個油坊,一天能榨出八百斤油料,二百五十天才能榨完。
如果採用三班倒晝夜不停,那也得一百二十天。
所以永安圩上,人人都是笑臉,四通商號那就是本家,油料肯定要先留足自家所用,蘇油給每戶人家留下了一百斤,其餘全部拉走。
這邊收完油菜,安和圩那邊,又該收麥了。
兩個圩田上的移民們感覺充實慘了,這日子,這過法,這也太美了喲……
有了油,有了麵粉,那還差什麽?
當然是差小魚!
正好太湖的魚季又到了。
蘇油很痛苦,四月也是舟山魚季,自己到底該留在這裏呢,還是去昌國呢?
最後還是為了兩浙路的大局,痛苦地放棄了軟炸刀魚,豆豉鳳尾魚,踏上了昌國之旅。
不過出發之前,特意交代了章惇,現在油料不缺了,趕緊在湖州開了幾個罐頭廠,主打產品就是鳳尾魚罐頭,熏魚,蟹粉。
昌國外的海麵上,大黃魚聚集成群,那場麵讓後世穿越而來,見慣了平靜海麵的蘇油,感覺不再是壯觀,而是——恐怖。
太多了……
晚上,一艘小船上嘭嘭嘭亮起了幾盞大型白金汽燈,呼呼的燃油蒸汽,噴得白金燈絲髮出雪亮的光芒,照明範圍覆蓋了近百米的海麵。
海中星星點點,那是海魚們被燈光引誘過來,魚鱗反射出的光線。
夔州型三千料的土豪版打漁船,船側長長的橫臂打開,圍繞著燈光,下下了巨大的圍網。
圍網完成了巨大的圓圈後,船上老漁頭,龍浪生等漁民,開始收緊絞盤,將纜繩拉上來,將圍網底部收攏。
圍網收好之後,包圍圈中心的小船關閉了汽燈,從裏邊行駛了出來。
「收網——吹號——」老漁頭大聲地對著船樓上招呼。
為了這個號聲能夠傳得更遠更長久,蘇油特意將鍋爐都用上了,在氣門口上安裝了一個金屬哨,現在鍋爐真通過壓力閥呼呼往外冒氣。
聽到招呼,蘇油打開了汽笛開關,蒸汽找到了宣洩的出口,從汽笛通道噴湧出來。
「嗚——」一聲尖銳,悠長,難聽到了極致的汽笛聲,從夔州型上遠遠地傳了出去。
這聲難聽到極點的汽笛聲,對周圍的小漁船來說,卻不啻天上降下的福音。
很快,海麵上出現了很多星星,可以移動的星星,從四麵八方朝著夔州型高高的桅杆頂上點亮的汽燈圍攏了過來。
大圍網越收越淺,無數大黃魚,在水麵跳躍。
水麵下,魚群中間,還夾雜著不計其數的墨鬥魚。
這是一場昌國群島漁民的盛宴。
無數的小漁船便圍攏在浮球構成的圓圈周圍,漁夫們拿著巨大的抄網,一網網地往自家魚艙中瘋狂的掄動起胳膊。
很快第一批小漁船便滿載了,漁民們帶著極大的滿足與不甘,扯起竹蓆葦席的風帆,向昌國諸島駛去。
第二批小漁船又再次圍攏了過來。
三島巡檢王德甲,讓兵士劃著名小艇,一腦門子汗,來回招呼捕魚的秩序。
一條大海狼魚從海麵上躍起,大尾巴掃得王德甲一屁股墩坐在了甲板上。
「直娘賊的……」王德甲扶著被打歪的鬥笠,坐在那裏兩腿哆嗦,激動得起不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