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分之一種油菜,四月收穫後種中稻,同樣實現一年兩收。
剩下三分之一,還是老模式種早稻,但是育秧時間提前,同樣能調配兩季。
要實現肥力充足,就必須堆肥,好在淘泥本來就是這幾年的工程任務,將漊港內的淤泥淘出來就已經很肥了,加上青草,糞肥,可以堆出不錯的農家肥來。
至少十幾年內,土地肥力都輪不到上化肥的地步。
每種一年後,還可以換種苜蓿或者豆子,也是積累氮肥的途徑。
不過這些是後話了,現在光挖泥堆肥,都是苦活。
但是人的心氣兒足了。
蘇少保給了咱一片旱澇保收的肥田,不賣了命的種上,那就是失了德性。
人離鄉賤,加入到移民隊伍裏來的人,首先都是有各種各樣無奈的原因;
其次都不是懶人,都是有想法敢幹的人。
通過後世的經驗,蘇油知道,這種人,隻要給他一片能夠自主的土地,他們就能發揮出最大的能動性。
這是移民們第一次覺得這日子有奔頭,第一次堂堂正正為了自己活!
不僅僅壯勞力的男丁,就連婦女,老嫗,老翁,都加入到這場波瀾壯闊的大建設中來,燒水做飯後還得下田。
家中大些的娃子,他們還要負責養雞,趕鴨下塘,還要領著弟弟妹妹們煮豬草餵豬。
蘇油直接下令給各地軍隊,兩浙路的軍人,必須心繫百姓精忠報國,因此農忙時節幫助百姓搶收搶種,是軍人們應盡的義務!此次新軍擴編,就從支農模範當中選拔!
有了軍隊的加入,太湖周邊的大建設,更加熱火朝天。
不過蘇油也沒有薄待他們,每人每天三百食料錢,和開荒的民工們同工同酬。
當兵的也需要未來,蘇油對王中正大言不慚地宣稱,這叫做勞動改造,易經伐髓,接受勞動人民再教育。
醜話先說在前頭,今後的兩浙路,肯定不需要這麽多的軍人,教育不過來的,那他們麵臨的就是專業淘汰!
淘汰下來的軍人幹什麽?還不是種地?所以現在學習種植技術,也是為自己將來轉業打好基礎做好準備。
最開心的是章惇和蔡京,思想工作做到位了,大家的未來都有了希望了,這倆貨的工作一下子就輕鬆了下來。
加上報紙把控輿論宣傳,兩浙路,就如同蘇油曾經履任過的每一個地方一樣,陷入了一種狂熱建設的情緒當中。
所以當晁補之拿著汴京漏勺出生的來信奔至的時候,蘇油真挽著褲腿和張麒一起拉犁呢。
這也是江南特色,水田鬆軟,即使沒有牛,靠人力翻耕拉著尖角曲轅犁,兩人一天也能翻耕兩畝地。
一戶人家,四十畝地翻完也得小一個月,這還是蘇油給他們配備了最先進的堅犁的情況下。
蘇油已經看到了收穫季節時的麻煩。
然後幸災樂禍地想像以後人力資源更加緊張後,那些守著幾百畝良田雇不到人的豪強們的哭聲。
看來江南的水牛要漲價了,得通知四通組織提前著手畜牧業……
三月插秧也是苦活,萬幸的是蜀中早就發明出了一種「秧馬」
秧馬就像是一艘小獨木舟,上麵有筐子裝秧苗,人可以坐在上麵進行插秧工作,無需彎腰站在水田裏插秧了。
饒是如此,等到兩浙移民的地耕完,蜀中移民的油菜又該收穫了。
蘇油看著滿眼豐碩飽滿,已經三分之二轉黃的油菜莢,感覺全身上下沒有一個細胞不在喊痛,痛哭一場的心都有了:「老子這是造了什麽孽啊……」
李老栓趕過來給蘇油定性:「少爺你就不該是種地的人,何必逞這個強嘛。」
劉萬春領著安和圩的鄉親們也過來了:「少保,勞心者治人,勞力者治於人。你白日裏務工,夜裏還要批閱公文,太操勞了。如今永安圩幫我們栽種好了水稻,該輪到我們來給給永安圩鄉親們收菜籽了!」
蘇油也覺得自己最近的確有些過勞:「是逞不了強了……那我換個工種,給大家管理後勤還是沒問題的。」
指揮村裏支起幾口大鍋,有蘇少保指導的大鍋菜,讓鄉親們一致豎起了大拇指,少保他早就該幹這個!這才是他的正經活!
大鍋菜也有大鍋菜的做法,炒菜做大鍋是香不了的,必須是燉菜,紅燒菜,黃燜菜才地道。
油水要豐足,滋味要濃鬱,一鬥碗米飯澆淋上一大勺澆頭,那滋味……嘖嘖嘖……
蘇少保做菜那是指定浪費不了一丁點的,比如一頭豬,除了鬃毛牙齒蹄殼骨頭,剩下的隻要是肉,他就能給你料理成美食!
四月,菜籽收完,永安圩裏開始蓄水翻耕,中稻的種植又開始了。
村頭的水車大油坊開始運轉了起來。
類似後世爆米花筒,不過放大了很多倍的大炒缸,將油菜籽放在裏邊轉動炒製,節省了大量的人工。
炒製好的油菜籽,需要冷卻,磨粉。
磨粉之後的菜籽沙,還要上大鍋,蒸製大半個時辰,才能提高出油率。
之後放入圓柱形的鐵桶當中,鐵桶下方側麵有細密的小孔,用來出油。
然後就是初榨了。
如今有了液壓設備,通過壓強原理,一個水車坊也能得到足夠大的壓力。
這套裝置,第一次榨油,就能榨出百分之七十的油料,然後將菜籽餅取出重新粉碎,再次蒸製進行復榨,才能將油料完全榨取出來。
剩下三分之一,還是老模式種早稻,但是育秧時間提前,同樣能調配兩季。
要實現肥力充足,就必須堆肥,好在淘泥本來就是這幾年的工程任務,將漊港內的淤泥淘出來就已經很肥了,加上青草,糞肥,可以堆出不錯的農家肥來。
至少十幾年內,土地肥力都輪不到上化肥的地步。
每種一年後,還可以換種苜蓿或者豆子,也是積累氮肥的途徑。
不過這些是後話了,現在光挖泥堆肥,都是苦活。
但是人的心氣兒足了。
蘇少保給了咱一片旱澇保收的肥田,不賣了命的種上,那就是失了德性。
人離鄉賤,加入到移民隊伍裏來的人,首先都是有各種各樣無奈的原因;
其次都不是懶人,都是有想法敢幹的人。
通過後世的經驗,蘇油知道,這種人,隻要給他一片能夠自主的土地,他們就能發揮出最大的能動性。
這是移民們第一次覺得這日子有奔頭,第一次堂堂正正為了自己活!
不僅僅壯勞力的男丁,就連婦女,老嫗,老翁,都加入到這場波瀾壯闊的大建設中來,燒水做飯後還得下田。
家中大些的娃子,他們還要負責養雞,趕鴨下塘,還要領著弟弟妹妹們煮豬草餵豬。
蘇油直接下令給各地軍隊,兩浙路的軍人,必須心繫百姓精忠報國,因此農忙時節幫助百姓搶收搶種,是軍人們應盡的義務!此次新軍擴編,就從支農模範當中選拔!
有了軍隊的加入,太湖周邊的大建設,更加熱火朝天。
不過蘇油也沒有薄待他們,每人每天三百食料錢,和開荒的民工們同工同酬。
當兵的也需要未來,蘇油對王中正大言不慚地宣稱,這叫做勞動改造,易經伐髓,接受勞動人民再教育。
醜話先說在前頭,今後的兩浙路,肯定不需要這麽多的軍人,教育不過來的,那他們麵臨的就是專業淘汰!
淘汰下來的軍人幹什麽?還不是種地?所以現在學習種植技術,也是為自己將來轉業打好基礎做好準備。
最開心的是章惇和蔡京,思想工作做到位了,大家的未來都有了希望了,這倆貨的工作一下子就輕鬆了下來。
加上報紙把控輿論宣傳,兩浙路,就如同蘇油曾經履任過的每一個地方一樣,陷入了一種狂熱建設的情緒當中。
所以當晁補之拿著汴京漏勺出生的來信奔至的時候,蘇油真挽著褲腿和張麒一起拉犁呢。
這也是江南特色,水田鬆軟,即使沒有牛,靠人力翻耕拉著尖角曲轅犁,兩人一天也能翻耕兩畝地。
一戶人家,四十畝地翻完也得小一個月,這還是蘇油給他們配備了最先進的堅犁的情況下。
蘇油已經看到了收穫季節時的麻煩。
然後幸災樂禍地想像以後人力資源更加緊張後,那些守著幾百畝良田雇不到人的豪強們的哭聲。
看來江南的水牛要漲價了,得通知四通組織提前著手畜牧業……
三月插秧也是苦活,萬幸的是蜀中早就發明出了一種「秧馬」
秧馬就像是一艘小獨木舟,上麵有筐子裝秧苗,人可以坐在上麵進行插秧工作,無需彎腰站在水田裏插秧了。
饒是如此,等到兩浙移民的地耕完,蜀中移民的油菜又該收穫了。
蘇油看著滿眼豐碩飽滿,已經三分之二轉黃的油菜莢,感覺全身上下沒有一個細胞不在喊痛,痛哭一場的心都有了:「老子這是造了什麽孽啊……」
李老栓趕過來給蘇油定性:「少爺你就不該是種地的人,何必逞這個強嘛。」
劉萬春領著安和圩的鄉親們也過來了:「少保,勞心者治人,勞力者治於人。你白日裏務工,夜裏還要批閱公文,太操勞了。如今永安圩幫我們栽種好了水稻,該輪到我們來給給永安圩鄉親們收菜籽了!」
蘇油也覺得自己最近的確有些過勞:「是逞不了強了……那我換個工種,給大家管理後勤還是沒問題的。」
指揮村裏支起幾口大鍋,有蘇少保指導的大鍋菜,讓鄉親們一致豎起了大拇指,少保他早就該幹這個!這才是他的正經活!
大鍋菜也有大鍋菜的做法,炒菜做大鍋是香不了的,必須是燉菜,紅燒菜,黃燜菜才地道。
油水要豐足,滋味要濃鬱,一鬥碗米飯澆淋上一大勺澆頭,那滋味……嘖嘖嘖……
蘇少保做菜那是指定浪費不了一丁點的,比如一頭豬,除了鬃毛牙齒蹄殼骨頭,剩下的隻要是肉,他就能給你料理成美食!
四月,菜籽收完,永安圩裏開始蓄水翻耕,中稻的種植又開始了。
村頭的水車大油坊開始運轉了起來。
類似後世爆米花筒,不過放大了很多倍的大炒缸,將油菜籽放在裏邊轉動炒製,節省了大量的人工。
炒製好的油菜籽,需要冷卻,磨粉。
磨粉之後的菜籽沙,還要上大鍋,蒸製大半個時辰,才能提高出油率。
之後放入圓柱形的鐵桶當中,鐵桶下方側麵有細密的小孔,用來出油。
然後就是初榨了。
如今有了液壓設備,通過壓強原理,一個水車坊也能得到足夠大的壓力。
這套裝置,第一次榨油,就能榨出百分之七十的油料,然後將菜籽餅取出重新粉碎,再次蒸製進行復榨,才能將油料完全榨取出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