劉萬春說道:「將在外,君命都可以不受,帶兵打戰,那是有一大套規矩的。」
「兵者兇器,將兵出外,就再不能顧家了。」
「當年袁紹手下大將朱靈,征討叛將季雍的時候,季雍把朱靈在城裏居住的母親和兄弟綁在了城牆上,逼其退兵。朱靈說『大丈夫為人效力,如何能隻顧家室呢?』」
「不僅沒有停止,反而下令全力攻城。最終雖然抓住了叛將季雍,但是他的家人卻全部被殺了。」
李老栓臉上肉抖了兩抖,給了劉萬春一下:「新年裏說這個也不忌諱!」
劉萬春大喊冤枉:「少保行兵都不忌諱,我還以為你們蜀中人都不忌諱這個呢!誒?來了!怎麽是騎馬來的?」
幾匹馬奔行了過來,一起甩鞍下馬:「蘇油,張麒,石鍮,拜見伯爺。」
李老栓哈哈大笑:「可算是到了!趕緊的通知莊子上,開燈!」
初八祭星,相應的儀式就是點燈。
很快,莊子上星星點點的火光亮了起來,從安和圩永安圩開始,沿著漊港,星星點點的火光沿著太湖沿岸傳了下去。
巨大的弧形湖灣,每隔兩裏,就點起一處巨大的火堆,在一口大鍋裏燃了鬆柴,這個風俗叫「點錢糧盆」。
李老栓拉著蘇油,在火光下抓起一把地上的泥土:「油娃,這是夜潮土,你摸摸,又細又潤。你給咱蜀中人找了塊好地界,真是好地界啊!」
好地界蘇油當然知道,不過太專業的也有些不明白:「啥意思?什麽叫夜潮土?」
李老栓笑得眼裏含淚:「這是天底下一等一的好土!比漢中的地還要好!種出的蘿蔔青菜那叫一個好吃,還有油菜,一會兒你去看看那長勢……」
劉萬春笑道:「李太爺這天都黑了,要看那也得明日趕早,先領少保莊裏去吧,每次一說起地來那就沒個完……」
李老栓這才回過神來:「對對對,好在萬春他們給咱勻了些肥豬,不然這年都過得不得勁。」
劉萬春說道:「這還是託了少保的福,蜀中過來的兩頭烏和獅子頭長得就是快。不過要不是《西南農書》,真不知道養個豬這麽多的道道,誰知道蜀中給豬還吃熟食!」
李老栓說道:「是啊,所以還得特意給它們種菜,苜蓿,厚皮菜,得輪著來。」
劉萬春又有些懵:「厚皮菜是啥?」
蘇油笑道:「就是莙薘菜,這東西還是當年你們這邊的商人帶去蜀中的。蜀中人給另取了一個好叫的諢名。」
劉萬春也笑了:「嗐!這東西聽說是回回們從海上帶過來的。不過沒想到你們蜀中人給種到了這麽大!」
來到莊子上,鄉親們都圍了過來,鄉音一上,別說平正盛,就連劉萬春,蔡京都得懵逼。
第七百七十九章 大案
於是就在火光下開席,經典的川味九鬥碗,臘味香腸,其中血皮菜炒豬肝,雞湯冒豌豆尖,紅嘴芋粉條,這幾樣獨特的家鄉農家菜,吃得蘇油眼淚都快下來了。
李老栓見蘇油吃得不停嘴,非常開心:「粉條的做法,還是當年少爺傳下的,還有紅嘴芋跟血皮菜,那是蜀中人家常年累月種在院子周圍的度荒菜糧,所以我們也帶來了。對了還種上了高筍與百合。」
高筍就是茭白,這玩意兒在太湖周圍種那是高產,百合,就屬於兩浙路的傳統作物了。
李老栓繼續說道:「跟萬春他們都商量好了,今年要收油菜,稻秧就下得比他們晚點,收得也比他們晚點,到時候請他們過來幫幫忙,好傢夥一人四十畝地,蜀中可沒有這樣的好事兒!」
劉萬春對李老栓拱手:「說起這個還得請教李太爺,往年兩浙路春播,最擔心的就是倒春寒,為何老丈卻說不用擔心?」
李老栓笑道:「這個得靠地壟和地窗做出秧室來。」
地窗說起來簡單,實際上是擠出成型的最新工藝,生產出來的較大麵積的照明透光設備。
玻璃如今成本有點高,不過硝棉工藝的成熟,讓賽露絡已經便宜了下來,這玩意兒一樣透明。
將目數很低的賽露絡絲網,通過擠出機,就塗抹上了一層賽露絡融化擠出料,再通過壓光輥、冷卻輥筒,由工人們在一邊操作截取,就可以得到一片片麵積較大的薄薄的透明板材。
這套設備加工難度最高的就是那個壓光輥,必須打磨到鏡麵級。
生產出來的板子,當然不能與玻璃相比,最多隻能用三五年,不過勝在產量大易加工,加上木框進行加固,可以用作透光的大窗戶。
蘇油讓四通搞出這個東西的目的,其實不是最初不是為了農業,而是用來保護家裏邊的字畫的。
家中如今的字畫太多了,而且有些字畫必須掛出來,既是麵子也是裏子。
真正的晉人密本想都不用想,蘇油隻負責讓程家書坊用雙鉤法製版,然後往宮裏送,不留這份是非。
但是比如仁宗皇帝賞賜的「克慎精勤」,那必須得是玻璃檀木框裝裱了。
次一等比如歐陽修親書的《醉翁亭記》,司馬光親書的《布衾銘》,王安石親書的《明妃曲二首》等,那也得是賽露絡壓麵,加棗木,櫻桃木做框。
再次一等,比如大蘇,黃庭堅,蔡京,還有趙頊奶媽的兒子,如今的含光縣尉米芾,他們的書法和詩文蘇油收集了很多,這些就隻配用賽露絡加鬆木,榆木的框子了。
「兵者兇器,將兵出外,就再不能顧家了。」
「當年袁紹手下大將朱靈,征討叛將季雍的時候,季雍把朱靈在城裏居住的母親和兄弟綁在了城牆上,逼其退兵。朱靈說『大丈夫為人效力,如何能隻顧家室呢?』」
「不僅沒有停止,反而下令全力攻城。最終雖然抓住了叛將季雍,但是他的家人卻全部被殺了。」
李老栓臉上肉抖了兩抖,給了劉萬春一下:「新年裏說這個也不忌諱!」
劉萬春大喊冤枉:「少保行兵都不忌諱,我還以為你們蜀中人都不忌諱這個呢!誒?來了!怎麽是騎馬來的?」
幾匹馬奔行了過來,一起甩鞍下馬:「蘇油,張麒,石鍮,拜見伯爺。」
李老栓哈哈大笑:「可算是到了!趕緊的通知莊子上,開燈!」
初八祭星,相應的儀式就是點燈。
很快,莊子上星星點點的火光亮了起來,從安和圩永安圩開始,沿著漊港,星星點點的火光沿著太湖沿岸傳了下去。
巨大的弧形湖灣,每隔兩裏,就點起一處巨大的火堆,在一口大鍋裏燃了鬆柴,這個風俗叫「點錢糧盆」。
李老栓拉著蘇油,在火光下抓起一把地上的泥土:「油娃,這是夜潮土,你摸摸,又細又潤。你給咱蜀中人找了塊好地界,真是好地界啊!」
好地界蘇油當然知道,不過太專業的也有些不明白:「啥意思?什麽叫夜潮土?」
李老栓笑得眼裏含淚:「這是天底下一等一的好土!比漢中的地還要好!種出的蘿蔔青菜那叫一個好吃,還有油菜,一會兒你去看看那長勢……」
劉萬春笑道:「李太爺這天都黑了,要看那也得明日趕早,先領少保莊裏去吧,每次一說起地來那就沒個完……」
李老栓這才回過神來:「對對對,好在萬春他們給咱勻了些肥豬,不然這年都過得不得勁。」
劉萬春說道:「這還是託了少保的福,蜀中過來的兩頭烏和獅子頭長得就是快。不過要不是《西南農書》,真不知道養個豬這麽多的道道,誰知道蜀中給豬還吃熟食!」
李老栓說道:「是啊,所以還得特意給它們種菜,苜蓿,厚皮菜,得輪著來。」
劉萬春又有些懵:「厚皮菜是啥?」
蘇油笑道:「就是莙薘菜,這東西還是當年你們這邊的商人帶去蜀中的。蜀中人給另取了一個好叫的諢名。」
劉萬春也笑了:「嗐!這東西聽說是回回們從海上帶過來的。不過沒想到你們蜀中人給種到了這麽大!」
來到莊子上,鄉親們都圍了過來,鄉音一上,別說平正盛,就連劉萬春,蔡京都得懵逼。
第七百七十九章 大案
於是就在火光下開席,經典的川味九鬥碗,臘味香腸,其中血皮菜炒豬肝,雞湯冒豌豆尖,紅嘴芋粉條,這幾樣獨特的家鄉農家菜,吃得蘇油眼淚都快下來了。
李老栓見蘇油吃得不停嘴,非常開心:「粉條的做法,還是當年少爺傳下的,還有紅嘴芋跟血皮菜,那是蜀中人家常年累月種在院子周圍的度荒菜糧,所以我們也帶來了。對了還種上了高筍與百合。」
高筍就是茭白,這玩意兒在太湖周圍種那是高產,百合,就屬於兩浙路的傳統作物了。
李老栓繼續說道:「跟萬春他們都商量好了,今年要收油菜,稻秧就下得比他們晚點,收得也比他們晚點,到時候請他們過來幫幫忙,好傢夥一人四十畝地,蜀中可沒有這樣的好事兒!」
劉萬春對李老栓拱手:「說起這個還得請教李太爺,往年兩浙路春播,最擔心的就是倒春寒,為何老丈卻說不用擔心?」
李老栓笑道:「這個得靠地壟和地窗做出秧室來。」
地窗說起來簡單,實際上是擠出成型的最新工藝,生產出來的較大麵積的照明透光設備。
玻璃如今成本有點高,不過硝棉工藝的成熟,讓賽露絡已經便宜了下來,這玩意兒一樣透明。
將目數很低的賽露絡絲網,通過擠出機,就塗抹上了一層賽露絡融化擠出料,再通過壓光輥、冷卻輥筒,由工人們在一邊操作截取,就可以得到一片片麵積較大的薄薄的透明板材。
這套設備加工難度最高的就是那個壓光輥,必須打磨到鏡麵級。
生產出來的板子,當然不能與玻璃相比,最多隻能用三五年,不過勝在產量大易加工,加上木框進行加固,可以用作透光的大窗戶。
蘇油讓四通搞出這個東西的目的,其實不是最初不是為了農業,而是用來保護家裏邊的字畫的。
家中如今的字畫太多了,而且有些字畫必須掛出來,既是麵子也是裏子。
真正的晉人密本想都不用想,蘇油隻負責讓程家書坊用雙鉤法製版,然後往宮裏送,不留這份是非。
但是比如仁宗皇帝賞賜的「克慎精勤」,那必須得是玻璃檀木框裝裱了。
次一等比如歐陽修親書的《醉翁亭記》,司馬光親書的《布衾銘》,王安石親書的《明妃曲二首》等,那也得是賽露絡壓麵,加棗木,櫻桃木做框。
再次一等,比如大蘇,黃庭堅,蔡京,還有趙頊奶媽的兒子,如今的含光縣尉米芾,他們的書法和詩文蘇油收集了很多,這些就隻配用賽露絡加鬆木,榆木的框子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