兩浙路轉運使說了不算,蘇油隻好搬出更大的大佬,好在這裏就有一位——王安石。
王安石很忙,他要在石臼,當陽,固城三湖的湖周推廣蘇油模式,同時還要在東邊的銅冶和西邊的秣陵搞煤鐵銅金工業,還有太湖上遊陽羨溪水利工程,他也缺人。
不過王安石也不傻,之前狂拋國有資產,那是因為那些資產年年報虧損,甚至包括軍馬場周邊的官田,都是一樣,因此才一狠心賣地換錢。
蘇油在陝西的賣地模式,讓他眼前一亮,他賣地,那是賣出去就不管,可蘇油賣地,還有一份官府和買主簽訂的合同。
陝西模式,是十年之內不得過戶,私下交易的糾紛將得不到官府支持,賣地者的優先資格是倒著排,從無地戶到上等戶。
最絕的一條,還有打包配套的貸款扶持,包括種子,農具,禽苗,畜苗,果桑苗等一攬子計劃。
如果是家族式移民,結合保甲製度,還可以聯合貸款,得到更大型的水車,碾磨,耕牛騾馬等大牲口。
僅僅這幾條,就杜絕了大部分的難看吃相。
當然兩浙路有自己的實際情況,蘇油在陝西,那是軍管,得地的主要都是退伍軍人,義勇,鄉軍,流民,這些人天然就是蘇油的支持者。
加上司馬光和富弼兩個本土籍的大佬坐鎮,加上嵩陽書院牢牢把控著輿論製高點,當地的豪強與兼併之家,那是文也文不過武也無不過,隻能乖乖跟隨蘇油的指揮棒行事。
何況蘇油給他們也分了最大的一根胡蘿蔔,工商。
而在兩浙路,問題就多了,士族力量盤根錯節,牢牢控製著基層力量。
蘇油手裏的力量,包括商人,激進士子,官僚,下等戶,鹽戶,還有海運世家外,就隻剩一支武裝力量,狄詠和王中正的一千新軍。
王安石分析了兩浙路的形勢後,給蘇油去了一封長信,認為二期工程在朝廷財力不濟的情況下,隻有向兼併之家低頭,暫時妥協。
四通商號也遇到了財務困難,組織用於海貿的大宗貨品,花費可也不少,僅僅幾艘鐵骨大船,就夠商號喝一壺了。
皇宋銀行的投資回籠主要在年關,這也是宋人傳統的清帳日。
兩浙路的金銅儲備倒是不少,不過那些要保證商品流通。
所以蘇油一時還真沒什麽頭寸可以調用。
其實還有個辦法就是讓這地荒著暫時不動,但是這又不符合利益最大化原則。
第七百五十六章 上報中央
諸方紛議不定,最後王安石和蘇油隻好聯合上報中央,將兩浙路各方勢力提出的方案一一列明,請中書和趙頊決定。
這是一道宏偉的藍圖,僅僅常秀蘇湖潤,就規劃出整整二十萬頃良田,這還沒有包括廣德軍,江寧府和太平州的三個天然大湖和幾個人工大湖。
曾布甚至給兩浙路轉運司上書,鑑於太湖一期的成功開發和二期的宏偉展望,他也想效仿蘇油與王安石,在饒州使用同樣的模式,依託永平監和旁邊信州的鉛山場為本,聯合南康軍,江州,饒州,開發鄱陽湖地區!
這個純屬胡鬧了,鄱陽湖與太湖根本就是兩回事兒,那裏已經開發得差不多了,而且鄱陽湖的入水可沒有太湖入水那麽溫柔,一來就是猛的!
於是蘇油給曾布回信,老老實實湊表功就好,千萬不要再在水利上露怯,你在兩浙路可是有一個對手,人家現在算是半個農業水利專家,就在這上頭等著你呢,你是不是傻?!
兩監銅利還不夠你嘚瑟的?還非要在別人擅長的領域踩別人一腳?小心踩到陷阱裏頭去了!
然後隨便列舉了幾個問題。
如今的鄱陽湖那是出了名的「水來一大片,水去成一線」,你要搞灘塗開發,除了修堤圍還有什麽辦法?對付長江的大洪水,你那堤圍得多高多厚才扛得住?
你去好好翻翻地方誌,漢唐時期的彭澤有多大?那時候的南昌城,就在湖邊!現在有多遠?都快兩百裏了!
每年枯豐季節,鄱陽湖麵積變化有多大?它的存在,對每年洪水期調控能力有多強?讓下遊南康軍和江州的受災風險降低了多少?
如果你強行減小鄱陽湖的麵積,大江洪水來時你是保你的圩田?還是保下遊兩個軍州的傳統耕地?
你要是能夠將這些問題統統搞定,那你就弄!
每個地方的發展優勢都不一樣,你饒州有個景德鎮,以及浮梁,那裏有全大宋最優質的的高嶺土資源,有最好的瓷器加工業基礎,還有名茶,藥材。從唐代就是禦貢瓷,茶葉和中藥材生產基地你知不知道?!
你是瘋了要跟呂嘉問在土地開發上別苗頭?!
曾布看到這封痛罵他的信,心裏頭反而美滋滋的,對著石通抖著信道,你看,少保還是偏向我這邊的,路子都給探好了,你們四通的大磁窯啥時候能整好?
……
王安石和蘇油的奏報,在朝堂上引起了不小的風波。
所有人的第一反應,就是這一老一小在放空炮!
蘇油這回純粹被老王連累得慘,明明從來都是實事求是的人,就因為老王的前科,被人懷疑放空炮!
不過也實在是怪不得朝中懷疑,江南本就繁華,經過五代紛爭後,從南唐開始便重新經濟崛起,一直開發了到了現在。
王安石很忙,他要在石臼,當陽,固城三湖的湖周推廣蘇油模式,同時還要在東邊的銅冶和西邊的秣陵搞煤鐵銅金工業,還有太湖上遊陽羨溪水利工程,他也缺人。
不過王安石也不傻,之前狂拋國有資產,那是因為那些資產年年報虧損,甚至包括軍馬場周邊的官田,都是一樣,因此才一狠心賣地換錢。
蘇油在陝西的賣地模式,讓他眼前一亮,他賣地,那是賣出去就不管,可蘇油賣地,還有一份官府和買主簽訂的合同。
陝西模式,是十年之內不得過戶,私下交易的糾紛將得不到官府支持,賣地者的優先資格是倒著排,從無地戶到上等戶。
最絕的一條,還有打包配套的貸款扶持,包括種子,農具,禽苗,畜苗,果桑苗等一攬子計劃。
如果是家族式移民,結合保甲製度,還可以聯合貸款,得到更大型的水車,碾磨,耕牛騾馬等大牲口。
僅僅這幾條,就杜絕了大部分的難看吃相。
當然兩浙路有自己的實際情況,蘇油在陝西,那是軍管,得地的主要都是退伍軍人,義勇,鄉軍,流民,這些人天然就是蘇油的支持者。
加上司馬光和富弼兩個本土籍的大佬坐鎮,加上嵩陽書院牢牢把控著輿論製高點,當地的豪強與兼併之家,那是文也文不過武也無不過,隻能乖乖跟隨蘇油的指揮棒行事。
何況蘇油給他們也分了最大的一根胡蘿蔔,工商。
而在兩浙路,問題就多了,士族力量盤根錯節,牢牢控製著基層力量。
蘇油手裏的力量,包括商人,激進士子,官僚,下等戶,鹽戶,還有海運世家外,就隻剩一支武裝力量,狄詠和王中正的一千新軍。
王安石分析了兩浙路的形勢後,給蘇油去了一封長信,認為二期工程在朝廷財力不濟的情況下,隻有向兼併之家低頭,暫時妥協。
四通商號也遇到了財務困難,組織用於海貿的大宗貨品,花費可也不少,僅僅幾艘鐵骨大船,就夠商號喝一壺了。
皇宋銀行的投資回籠主要在年關,這也是宋人傳統的清帳日。
兩浙路的金銅儲備倒是不少,不過那些要保證商品流通。
所以蘇油一時還真沒什麽頭寸可以調用。
其實還有個辦法就是讓這地荒著暫時不動,但是這又不符合利益最大化原則。
第七百五十六章 上報中央
諸方紛議不定,最後王安石和蘇油隻好聯合上報中央,將兩浙路各方勢力提出的方案一一列明,請中書和趙頊決定。
這是一道宏偉的藍圖,僅僅常秀蘇湖潤,就規劃出整整二十萬頃良田,這還沒有包括廣德軍,江寧府和太平州的三個天然大湖和幾個人工大湖。
曾布甚至給兩浙路轉運司上書,鑑於太湖一期的成功開發和二期的宏偉展望,他也想效仿蘇油與王安石,在饒州使用同樣的模式,依託永平監和旁邊信州的鉛山場為本,聯合南康軍,江州,饒州,開發鄱陽湖地區!
這個純屬胡鬧了,鄱陽湖與太湖根本就是兩回事兒,那裏已經開發得差不多了,而且鄱陽湖的入水可沒有太湖入水那麽溫柔,一來就是猛的!
於是蘇油給曾布回信,老老實實湊表功就好,千萬不要再在水利上露怯,你在兩浙路可是有一個對手,人家現在算是半個農業水利專家,就在這上頭等著你呢,你是不是傻?!
兩監銅利還不夠你嘚瑟的?還非要在別人擅長的領域踩別人一腳?小心踩到陷阱裏頭去了!
然後隨便列舉了幾個問題。
如今的鄱陽湖那是出了名的「水來一大片,水去成一線」,你要搞灘塗開發,除了修堤圍還有什麽辦法?對付長江的大洪水,你那堤圍得多高多厚才扛得住?
你去好好翻翻地方誌,漢唐時期的彭澤有多大?那時候的南昌城,就在湖邊!現在有多遠?都快兩百裏了!
每年枯豐季節,鄱陽湖麵積變化有多大?它的存在,對每年洪水期調控能力有多強?讓下遊南康軍和江州的受災風險降低了多少?
如果你強行減小鄱陽湖的麵積,大江洪水來時你是保你的圩田?還是保下遊兩個軍州的傳統耕地?
你要是能夠將這些問題統統搞定,那你就弄!
每個地方的發展優勢都不一樣,你饒州有個景德鎮,以及浮梁,那裏有全大宋最優質的的高嶺土資源,有最好的瓷器加工業基礎,還有名茶,藥材。從唐代就是禦貢瓷,茶葉和中藥材生產基地你知不知道?!
你是瘋了要跟呂嘉問在土地開發上別苗頭?!
曾布看到這封痛罵他的信,心裏頭反而美滋滋的,對著石通抖著信道,你看,少保還是偏向我這邊的,路子都給探好了,你們四通的大磁窯啥時候能整好?
……
王安石和蘇油的奏報,在朝堂上引起了不小的風波。
所有人的第一反應,就是這一老一小在放空炮!
蘇油這回純粹被老王連累得慘,明明從來都是實事求是的人,就因為老王的前科,被人懷疑放空炮!
不過也實在是怪不得朝中懷疑,江南本就繁華,經過五代紛爭後,從南唐開始便重新經濟崛起,一直開發了到了現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