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萬春還不一樣,探花郎農活可是多麵手,這樣的人簡直就是女婿最佳人選!


    於是一老奶奶就發話了:「郎君啊,這吃食怎麽弄的,給我們講講唄!」


    蘇油笑道:「是,得講,必須講,這東西以後就是村裏的一項產業,四通商號每年八九月會來收取,咱給它賣到汴京城去!讓官家掏錢買!」


    老奶奶笑了:「怎麽能讓官家掏錢買!可別讓官家笑話咱!」


    蘇油也笑:「不過現在先不慌,大家每家領一瓶回去,嚐嚐味道怎麽樣,我給娃子們拌好飯再說,實在是饞的心裏慌了!」


    娃子們一起點頭,探花郎叔叔說得太對了!


    所以當蔡京帶著鄭俠和晏幾道來到安和圩的時候,就見到蘇油端著一大碗米飯,和一群同樣端著米飯的娃子們蹲在村口刨著。


    那模樣就像一隻大鬆鼠帶著一群小鬆鼠。


    蔡京見到蘇油和娃子們的樣子,不由得感覺既好笑又古怪,這個副國級幹部,帶給自己思想上的衝擊,實在是太大了。


    他已經知道了蘇油的脾性,溫和,善良,聰明,有本事兒。


    甚至可以說,他將自己一身的能耐分了一半出去,就已經收取了一大堆的人心和名聲。


    而剩下的那一半,也足以將之推到了如今這個高位。


    所以他不是一般的老好人,而是一個看得穿所有伎倆,但是有時候都懶得跟你計較的老好人。


    他能夠用各種讓你無法拒絕的利益,將你砸到成為他的同伴。


    所以你別跟他裝,你要裝,他能比你裝得出色一百倍。


    就聽晏幾道低斥一聲:「這個樣子成何體統!」


    鄭俠趕緊扯了扯晏幾道的衣袖上前躬身行禮:「少保,鄭俠應召而來。」


    蘇油端著碗站起來:「來了?吃過飯沒?剛剛試了道新菜,我覺得還行……」


    晏幾道躬身:「仰惟前代時若,訓迪厥官。立太師、太傅、太保,茲惟三公。論道經邦,燮理陰陽。官不必備,惟其人。少師、少傅、少保,曰三孤。貳公弘化,寅亮天地,弼予一人。」


    「明公備位三孤之任,當輔贊明時,致君堯舜;最次以禮化民,使識尊卑倫常。如此混淆雜處,官體何存?士大夫之禮何存?」


    蘇油微笑躬身:「小山先生說的有道理啊,不過《周官》還說了,『功崇惟誌,業廣惟勤,惟克果斷,乃罔後艱。位不期驕,祿不期侈。恭儉惟德,無載爾偽。」


    「作德,心逸日休;作偽,心勞日拙。』」


    「所以我從來都認為,官體,不是強行製定與百姓的隔閡;體麵,更不需要用精美的衣冠,繁瑣的規矩來裝裱。」


    第七百四十三章 言傳身教


    「忠實地履行自己的任命,勤勉地去完成它,就是最大的官體;遵從於自己的內心,表達出自己的善良,就是最大的體麵。」


    「用自己的能力,和村中的孩子一起研發出一道美味的吃食,然後大家一起分享。我不認為這是無禮的表現,恰恰相反,這才是『禮』的本質。」


    「故《釋名》有雲,禮,體也,謂得其事體也。」


    「《禮記·祭義》、《周易·序卦》,所以言禮字,從示,從豐者也。」


    「示,以身作則;豐,使裕衣食。禮的本原,是自己對別人怎麽樣,對祖先怎麽樣,而不是反過來,要求別人對自己怎麽樣。」


    「周代禮興,而後崩壞,禮才漸漸成為了強行約束人們內心與行為的東西。」


    「不再是人對於自身的要求,不再發自內心出於自然,淪為了『禮教』,成為了製度與枷鎖。」


    「所以《漢書·藝文誌》記載,仲尼有言,『禮失而求諸野。』難道不值得我們思考嗎?」


    娃子們捧著飯碗,眼睛亮晶晶的,好奇地打量著幾個人。


    蔡京笑了,晏小山侍才而驕,一路行來意氣風發,指點這個指點那個,來,眼前這位你再指點看看?


    晏幾道都傻了,想要反駁又無從反駁起,因為蘇油所舉的書籍章句他都讀過,但是卻從沒有細想到這一層而已。


    自己從小錦衣玉食,以為家中進退講究那一套便是禮的定義,以為那些東西隻是富貴階層才能匹配,才能擁有。


    卻從來沒有想過,這其實也是庶民們理所當然應當擁有的權利,這是每個人內心應當尊奉的標準,而不是士大夫階層才能擁有的特權。


    蘇油端著碗轉身,朝村中的祠堂走去:「所以我認為,錦衣玉食百供一人,不是士大夫的榮耀,而是士大夫的恥辱。隻有那些有心讓我大宋所有子民,大家都能一起享受到一碗蟹粉拌飯的士大夫,才是真正的士大夫。」


    蔡京對若有所思的鄭俠和呆若木雞的晏幾道說道:「別愣著了,走吧,我可是希圖少保的飯菜好久了,今日算是沾了二位的光。」


    來到村中,祠堂前的平地上,搭起了很多的竹竿,竹竿上掛著很多潔白光亮的線狀物體。


    蘇油給三人介紹:「這東西叫『粲』,本意是精米精食。古法先取糯米磨成粉,加以蜜、水,調至稀稠適中,灌入底部鑽孔之竹勺,粉漿流出為細線,再入鍋中,以膏油煮熟。」


    「因其流出煮熟後,亂如線麻,糾集纏繞,又稱『亂積』。」


    「傳統的酸漿法製作工藝,耗時長了些。」

章節目錄

閱讀記錄

蘇廚(上)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,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二子從周的小說進行宣傳。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二子從周並收藏蘇廚(上)最新章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