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完停下腳步:「學士,據我說知,自景佑元年黃河首次改道橫隴,慶曆八年,黃河在澶州商胡埽決口,河水形成北流以來,朝中一直力圖使黃河回復故道。」
「但是我想要說的是,能否回河,真不是我們說了算的。」
「歷任宰執,都水監,隻看到了黃河北流後,有可能改入遼境,中原無天險可倚仗,遼人可以沿河而上,侵入宋境。」
「還有就是黃河奪禦河入海,導致禦河漕運荒廢,河北輸調之費,頓時上漲過半,朝廷失了大利。」
「卻沒有從實際出發,考慮過引黃河回歸故道的真實可操作性。」
「歷任屢治屢潰的原因,是因為對治河沒有綜合性考量,沒有用事實數據說話,沒有考慮歷年黃河水位。」
「隨便舉一個例子,凡大潰之年,其後水勢必定有數年平緩,學士,這是當然之理吧?」
司馬光點頭:「料來是如此,除大禹之世,連續九年洪水不斷的記載,史上連年水災的記錄極少。」
蘇油說道:「所以大宋於大水之後,耗費歲盈之半投入河工,所得不過是數年平年不決而已。」
「數年之後,真正的大水一到,幾年的心血,頓時化為烏有。蘇油遍翻史料,竟然無人注意過這個問題,實在是讓人費解。」
司馬光頓時也停了下來:「等我回憶一下——果真是如此,老夫也未注意此事,明潤竟然還懂河工?」
蘇油苦笑道:「我不懂河工,或者說,我隻懂蜀中水利。都江堰魚嘴和寶瓶口工程,水底有石馬,水上崖壁有刻尺,枯豐年歲,一目了然。」
「趙公治蜀時,寶瓶口的刻尺換得更加精細,枯豐情況盡數統計,如今的都江堰,已經能控製六十年一遇的洪水,我跟隨趙公學習的時候,也知曉一些水勢的常理。」
「河流改道,其實是常勢,因為河流必定帶來泥沙,泥沙必定帶來淤塞,這是自然之理。」
「隨著河流的漸漸改道,入海口堆出三角洲,淤積出衝擊平原,這反而是好事。如長江口的鬆江,便是河利之一。」
「黃河的問題在於,攜帶泥沙過多,淤積太快,改流過於頻繁,導致人事變遷不及,因此成患。」
「水勢因下,黃河之所以改道,必是因為故道下遊淤塞,要想回河,從理工角度思考,總覺得是天方夜譚。」
司馬光愣了一下:「何為天方夜譚?」
蘇油啞然失笑:「哦,這是我家中兩個大食人講的故事,大食當地傳說,古代印度與華夏之間有一薩桑國,國王山魯亞爾生性殘暴嫉妒,因王後行為不端,將其殺死,此後每日娶一少女,翌日晨即殺掉,以示報復。」
「宰相的女兒山魯佐德為拯救無辜的女子,自願嫁給國王,用講述故事方法吸引國王,每夜講到最精彩處,天剛好亮了,使國王愛不忍殺,允她下一夜繼續講。她的故事一直講了一千零一夜,國王終於被感動,與她白首偕老。這一千零一個故事,便是天方夜譚了。」
司馬光頓時怒道:「荒謬不經!如此桀紂之君,宰相不力諍死諫,還嫁女於他,豈非助紂為虐?其女誘惑人君,通宵達旦,天明如何料理政事?君臣父女夫妻,皆不是正人!」
第五百一十八章 孫能
蘇油哈哈一笑,心想那是你還沒聽說過希臘神話:「所以我用天方夜譚形容不經之事嘛,不過故事其實挺精彩的,學士要是有興趣,一路上倒是可以說來解悶。」
司馬光苦笑道:「怕是沒有時間,一路上要細查歷年典籍,治河得失,為考察做好萬全準備。帶上你說的那什麽測量小組是對的,你今日在朝堂上說的話就很好,凡事預則立,不預則廢,也是對的。」
蘇油趕緊躬身道歉:「朝堂上直言,或有冒失了,得罪學士之處,還請海涵。」
司馬光說道:「老夫固非固執之人,隻要你有實有據,如何不聽?阿雲一案,要照介甫那般牽強奪理,老夫自當力爭;可如你那般鞭辟合理,老夫不也從善如流嘛……」
蘇油摸了摸鼻子,心想這話你也說得出口。
不過轉念一想,沒有經歷十五年地窖著書的孤憤,雖然已經有倔驢的性格,卻還沒有執拗到「司馬牛」的最高境界。
他的堅持,其實是拘於如今宋人的眼界局限,所作出的自己認為最正確的判斷。
加上學問極高,要掰扯道理典故,如今的大宋又沒幾個能將他駁倒。
真要是給他捅開另一扇窗戶,拿出數據說話,司馬光還是絕對有勇氣有魄力往那扇窗外看一看的。
從這一點上說,如今的司馬光,遠比如今的王安石可取。
想到一件事情:「我家薇兒說過,人要是休息不好,精神容易出問題。學士治學精進固然可喜,但是,警枕那樣的東西,最好能不用就不用,逆天而為,終究不是正道……」
司馬光揮手:「《禮記·少儀》:茵、席、枕、幾、熲。漢鄭玄有註:『熲,警枕也。』孔穎達疏:『雲穎警枕也者,以經枕外別言穎,穎是穎發之義,故為警枕。』」
「相傳錢鏐自少在軍中,夜未嚐寐,倦極則就圓木小枕,或枕大鈴,寐熟輒欹而寤,名曰『警枕』,時名之曰『浙中不睡龍』。」
「這東西又不是我的發明,古已有之。吳越王錢鏐也未聞精神有什麽問題。既然前人用得,我為何用不得?」
「但是我想要說的是,能否回河,真不是我們說了算的。」
「歷任宰執,都水監,隻看到了黃河北流後,有可能改入遼境,中原無天險可倚仗,遼人可以沿河而上,侵入宋境。」
「還有就是黃河奪禦河入海,導致禦河漕運荒廢,河北輸調之費,頓時上漲過半,朝廷失了大利。」
「卻沒有從實際出發,考慮過引黃河回歸故道的真實可操作性。」
「歷任屢治屢潰的原因,是因為對治河沒有綜合性考量,沒有用事實數據說話,沒有考慮歷年黃河水位。」
「隨便舉一個例子,凡大潰之年,其後水勢必定有數年平緩,學士,這是當然之理吧?」
司馬光點頭:「料來是如此,除大禹之世,連續九年洪水不斷的記載,史上連年水災的記錄極少。」
蘇油說道:「所以大宋於大水之後,耗費歲盈之半投入河工,所得不過是數年平年不決而已。」
「數年之後,真正的大水一到,幾年的心血,頓時化為烏有。蘇油遍翻史料,竟然無人注意過這個問題,實在是讓人費解。」
司馬光頓時也停了下來:「等我回憶一下——果真是如此,老夫也未注意此事,明潤竟然還懂河工?」
蘇油苦笑道:「我不懂河工,或者說,我隻懂蜀中水利。都江堰魚嘴和寶瓶口工程,水底有石馬,水上崖壁有刻尺,枯豐年歲,一目了然。」
「趙公治蜀時,寶瓶口的刻尺換得更加精細,枯豐情況盡數統計,如今的都江堰,已經能控製六十年一遇的洪水,我跟隨趙公學習的時候,也知曉一些水勢的常理。」
「河流改道,其實是常勢,因為河流必定帶來泥沙,泥沙必定帶來淤塞,這是自然之理。」
「隨著河流的漸漸改道,入海口堆出三角洲,淤積出衝擊平原,這反而是好事。如長江口的鬆江,便是河利之一。」
「黃河的問題在於,攜帶泥沙過多,淤積太快,改流過於頻繁,導致人事變遷不及,因此成患。」
「水勢因下,黃河之所以改道,必是因為故道下遊淤塞,要想回河,從理工角度思考,總覺得是天方夜譚。」
司馬光愣了一下:「何為天方夜譚?」
蘇油啞然失笑:「哦,這是我家中兩個大食人講的故事,大食當地傳說,古代印度與華夏之間有一薩桑國,國王山魯亞爾生性殘暴嫉妒,因王後行為不端,將其殺死,此後每日娶一少女,翌日晨即殺掉,以示報復。」
「宰相的女兒山魯佐德為拯救無辜的女子,自願嫁給國王,用講述故事方法吸引國王,每夜講到最精彩處,天剛好亮了,使國王愛不忍殺,允她下一夜繼續講。她的故事一直講了一千零一夜,國王終於被感動,與她白首偕老。這一千零一個故事,便是天方夜譚了。」
司馬光頓時怒道:「荒謬不經!如此桀紂之君,宰相不力諍死諫,還嫁女於他,豈非助紂為虐?其女誘惑人君,通宵達旦,天明如何料理政事?君臣父女夫妻,皆不是正人!」
第五百一十八章 孫能
蘇油哈哈一笑,心想那是你還沒聽說過希臘神話:「所以我用天方夜譚形容不經之事嘛,不過故事其實挺精彩的,學士要是有興趣,一路上倒是可以說來解悶。」
司馬光苦笑道:「怕是沒有時間,一路上要細查歷年典籍,治河得失,為考察做好萬全準備。帶上你說的那什麽測量小組是對的,你今日在朝堂上說的話就很好,凡事預則立,不預則廢,也是對的。」
蘇油趕緊躬身道歉:「朝堂上直言,或有冒失了,得罪學士之處,還請海涵。」
司馬光說道:「老夫固非固執之人,隻要你有實有據,如何不聽?阿雲一案,要照介甫那般牽強奪理,老夫自當力爭;可如你那般鞭辟合理,老夫不也從善如流嘛……」
蘇油摸了摸鼻子,心想這話你也說得出口。
不過轉念一想,沒有經歷十五年地窖著書的孤憤,雖然已經有倔驢的性格,卻還沒有執拗到「司馬牛」的最高境界。
他的堅持,其實是拘於如今宋人的眼界局限,所作出的自己認為最正確的判斷。
加上學問極高,要掰扯道理典故,如今的大宋又沒幾個能將他駁倒。
真要是給他捅開另一扇窗戶,拿出數據說話,司馬光還是絕對有勇氣有魄力往那扇窗外看一看的。
從這一點上說,如今的司馬光,遠比如今的王安石可取。
想到一件事情:「我家薇兒說過,人要是休息不好,精神容易出問題。學士治學精進固然可喜,但是,警枕那樣的東西,最好能不用就不用,逆天而為,終究不是正道……」
司馬光揮手:「《禮記·少儀》:茵、席、枕、幾、熲。漢鄭玄有註:『熲,警枕也。』孔穎達疏:『雲穎警枕也者,以經枕外別言穎,穎是穎發之義,故為警枕。』」
「相傳錢鏐自少在軍中,夜未嚐寐,倦極則就圓木小枕,或枕大鈴,寐熟輒欹而寤,名曰『警枕』,時名之曰『浙中不睡龍』。」
「這東西又不是我的發明,古已有之。吳越王錢鏐也未聞精神有什麽問題。既然前人用得,我為何用不得?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