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一,趙曙為濮王守孝時,製服已經降了一個等級,其後對生父母稱考妣,這是合乎禮節的;


    其二,世間哪有兒子冊封父親高官大國的道理?


    其三,禮製無稱父親為皇伯的先例。


    於是中書建議,下兩製下臣僚討論。


    這是一招昏招,結果意見反應上來,大多數官員站在司馬光一邊。


    六月,曹太後從內中出手書,同樣站在司馬光一邊,並切責中書不當議稱皇考。


    於是趙曙隻好暫時罷議,要求有司博求典故,務合禮經。


    於是台諫上套了,翰林學士範鎮,侍禦史賈黯上書要求依從王珪首奏。


    而且仗著有太後手書,言辭也開始升級,侍禦史呂誨直斥中書一幫子為——「佞臣」!


    司馬光的奏章也升級了:「政府之議,巧飾辭說,誤惑聖聽。不顧先王之大典,蔑棄天下之公議!」


    結果八月汴京大水,打斷了這一進程。


    然而到了十一月,救災完畢,呂誨舊事重提,連上七道奏疏,在沒有得到答覆之後,連續四次請辭。依然沒有得到趙曙答覆之後,呂誨將事件升級——彈劾韓琦!


    他將八月大水歸咎於韓琦導君以諂:「《五行誌》曰:『簡宗廟,廢祭祀,水不潤下。』」


    「永昭陵土未幹,玉幾遺音猶在。乃心已革,謂天可欺,致兩宮之嫌猜,賈天下之怨怒。得謂之忠乎?」


    然而新年一過,初七大朝會第一天,台諫的矛頭,突然一齊轉向了參知政事歐陽修。


    呂誨,範純仁,呂大防合奏:「豺狼當路,擊逐宜先,奸邪在朝,彈劾敢後?參知政事歐陽修首開邪議,妄引經據,以枉道悅人主,以近利負先帝。」


    這就是柿子揀軟的捏了,明明是韓琦首開濮議,台諫經過一個長假回來,突然改變策略攻擊起歐陽修來了。


    蘇油分析,這事情台諫絕對是在高人的指點下進行的,根據誰受益誰陰謀的原則,大概率就是隱身幕後不再出頭的司馬光。


    之所以攻擊歐陽修,一來是韓琦相兩朝,立人主,曾公亮資望深厚,台諫搬不動,皇帝也不敢支持他們動這兩位。


    相比之下,歐陽修資歷淺得多,且有些政治潔癖,從之前不願意擔任樞密使,如今眾人潑汙水說他首倡濮議他沒有甩鍋給隊友,而是將這名聲扛起來應戰,就能夠看得出人品。


    一旦彈劾比較兇猛,歐陽修多半會主動請辭,這不能不說是台諫「君子」們的算計。


    接著十三日,十八日,台諫攻擊越來越猛烈。


    歐陽修老老實實應戰,一條條反駁,還是老調重彈,其一自古無皇伯說;其二簡宗廟致水災,是厚誣天人之說;其三言漢宣,哀帝之法就不該用,是以果推因,不原本末。


    韓琦也在想辦法,不過他的辦法,是同樣不走正道——利用內官,說動太後!


    正月二十三,太後態度翻轉,不管是不是受到威逼,總之,太後同意了中書派的主張!


    趙曙立刻詔書跟上,言辭謙讓的同時,咬死是「麵奉皇太後慈旨,已降手書如前。」並請求在皇考陵園立廟祭祀!


    這等不走尋常路做法,當然激起台諫強烈反對,呂誨等人自動停職,杜門待罪,並將中書派不光彩的一麵在奏章中一一點了出來。


    起居舍人、同知諫院傅堯俞、侍禦史趙鼎、趙瞻自使遼歸,以嚐與呂誨言濮王事,家居待罪。


    趙曙連下旨意,要求台諫恢復運轉,然而台諫連上九道奏章,除非國家處置歐陽修,韓琦,否則絕不奉詔。


    司馬光也奏請與堯俞同責,家居待罪。又奏乞早賜降黜,凡四奏,卒不從。


    二十七日,已經獲得勝利的趙曙要求停止濮議,並詢問中樞台諫的奏狀該如何處置。


    所有人都不說話,隻有歐陽修繼續鐵頭:「遇到這種理難並立的情況,如果臣等有罪,那就該留下台諫;如果認為我們無罪,那就請聖旨。」


    於是,趙曙決意將台諫派的呂誨,範純仁,呂大防,傅堯俞,趙鼎,趙詹派出京城,結束此次爭議。


    第四百五十九章 蘇洵去世


    司馬光再次發言:「竊聞呂誨、範純仁、呂大防,因言濮王典禮事盡被責降,中外聞之,無不駭愕。」


    「臣觀此三人,忠亮剛正,憂公忘家,求諸群臣,罕見其比。今一旦以言事太切,盡從竄斥,臣竊為朝廷惜之!」


    「臣聞人君所以安榮者,莫大於得人心。今陛下徇政府一二人之情……天下之人,已知陛下為仁宗後,誌意不專,悵然失望。」


    「今又取言事之臣群輩逐之,臣恐累於聖德,所損不細,閭裏之間,腹非竊嘆者多矣。」


    總結得非常好,聲望更加隆崇,但是蘇油已經冷冷地給他貼上了標籤,仁宗朝鐵骨錚錚的知諫院,已經蛻變成了英宗朝完美的政客。


    歐陽修倒是上了硬貨,事後五道奏章,連求外放,不過趙曙沒有同意。


    其實這次事件沒有贏家。


    皇帝一意孤行,讓絕大多數臣僚失望;


    太後意誌不堅定,再次被韓琦戲耍;


    台諫雖然獲得了名聲,但是被貶出京;


    宰相和參政,任由歐陽修獨自奮戰,寡不敵眾,最後他們成了官員群體中公認的佞臣,汙了名聲;


    最無辜歐陽修,也是因為他在慶曆新政中首開言路炮轟,導致「諫官之橫」,如今自嚐苦果。

章節目錄

閱讀記錄

蘇廚(上)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,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二子從周的小說進行宣傳。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二子從周並收藏蘇廚(上)最新章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