……


    公元九世紀和十世紀,西歐遭受這諾曼狂飆的洗禮,而東羅馬帝國,阿拉伯人的阿拔斯王朝,波斯人的薩曼王朝以及突厥人的喀喇汗王朝、伽色尼王朝處在相對的安寧之中。


    而到十一世紀,他們的厄運也來臨了。


    呼嘯而至的突厥人如同蝗蟲一般,讓整個亞歐大陸都陷入了巨大動盪。


    曾經偉大的阿拉伯帝國,阿巴斯王朝,早已經四分五裂。


    波斯人最後的榮光,曾經是當時中亞乃至世界軍事強國之一,薩曼王朝,同樣岌岌可危。


    有一位突厥奴隸,阿勒普特勤,先是作為薩曼王朝宮廷近侍,進而甚受君主寵信,被擢升為禁軍首長,並在九六一年被任命為呼羅珊總督。


    次年,他因失寵而帶領突厥軍攻占伽色尼城,自立為「埃米爾」,建立伽色尼王朝。


    其繼任者,蘇布克特勤在位期間不斷鞏固其父打下來的基業,大力發展農業與工商業生產,使得伽色尼王朝國力日趨鼎盛。


    第三位繼任者,偉大君主馬哈茂德,將伽色尼王朝帶入極盛時期。


    九九九年,馬哈茂德聯合喀喇汗王朝軍隊夾擊薩曼王朝,攻陷梅爾夫及布哈拉,滅薩曼王朝。


    接著,伽色尼與喀喇汗約定以烏滸河為界,中分了薩曼王朝的領土。


    一零零六年,喀喇汗越過烏滸河進入巴爾赫平原,正在遠征印度的馬哈茂德回師北上,在巴爾赫平原用披甲戰象部隊以及「和田調的突厥歌」計謀打敗喀喇汗王朝軍隊,征服花剌子模國。


    其後,他又從布韋希王朝手中奪取賴伊和伊斯法罕,國勢達到極盛時期。


    其轄地東起北印度,西至波斯西北部,北達烏滸河與鹹海,南迄錫吉斯坦,構建了一個強大的帝國,定都伽茲尼城。


    治國方麵,馬哈茂德熱衷於採用波斯行政製度,加強中央集權體製。


    他靠收奪私產來擴大國家土地,注意厘定稅收製度,重墾荒田,興修水利,獎勵工商業。


    在文化方麵,他大力延攬周邊王朝的人才。許多詩人、學者聚集在他的宮廷,受到庇護和優遇。


    他在首都伽色茲城興建壯麗的清真寺,創辦第一所伊斯蘭大學,建立圖書館和天文台,使伽茲尼城成為當時中亞的伊斯蘭文化和學術中心。


    第四百三十三章 一類人


    馬哈茂德統治早期,烏古斯葉護國的一名名為塞爾柱克的土庫曼酋長,因為與葉護髮生矛盾,而率領部眾來到帝國北方避難,這部分土庫曼人遂被稱為「塞爾柱人」。


    馬哈茂德任命塞爾柱克家族世襲貝伊頭銜,塞爾柱土庫曼人在帝國北部領有一塊水草豐美的牧場,成為守衛帝國北方邊疆的僱傭軍。


    然而在馬哈茂德死後,王室爭權內訌,各省總督紛紛叛離,國勢出現下滑趨勢。


    而早先遷入帝國北方的塞爾柱土庫曼人經過兩三代的繁衍生息,已經分布於呼羅珊的各大城市之中,人丁興旺。


    塞爾柱貝伊——圖格魯克是塞爾柱克的孫子,一位雄才大略的領袖,洞察到伽色尼內部的分裂,於是豎起大旗反抗蘇丹。


    二十年前,伽色尼軍與土庫曼人在丹丹坎決戰,伽色尼軍潰敗,圖格魯克率領塞爾柱軍趁勢進入西亞,建立塞爾柱王朝。


    十年前,基督教正式分裂為天主教與東正教兩個教派的時候,塞爾柱土庫曼人率軍占領巴格達,迫使哈裏發授予「蘇丹」稱號,發號施令,哈裏發由其完全控製,阿拉伯人的偉大帝國就此覆滅。


    伽色尼王朝繼續衰落,一零五八年,伽色尼王朝的伊布拉欣繼位。


    雖然他是一位優秀的書法家,也是一位合格的外交家,但所能做的,也僅僅是讓伽色尼王朝稍稍恢復元氣。


    如今的伽色尼王朝,正通過結盟塞爾柱攻擊印度土邦的外交手段,幾乎淪為僕從。


    亂世之中,學者們,尤其是阿拉伯——伽色尼係的學者們的地位,就有些慘澹了。


    睿智的智慧宮館主,躺在病床上對自己的學生說:「去東方,庫羅,艾爾普,去遙遠的東方,去穆聖告訴過我們的中國……」


    於是庫羅和艾爾普,輾轉流離,從曾經繼承了波斯文化,阿拉伯文化精華的巴格達,一路向東。


    東方的文化,曾經讓庫羅和艾爾普非常嚮往,安拉派遣到人間的最後一位使者穆罕默德曾經說過——「哲理是牧民們失去的駱駝,必須尋找,哪怕到中國去。」


    可他們沿著絲綢之路一路行來,發現自己的學識遠遠超過了途徑的那些國家的那些學者,無論從政治,軍事,經濟,文化……種種方麵,都無法和曾經輝煌繁盛的大阿拉伯帝國相提並論。


    在西羅馬帝國滅亡長期動亂中,許多希臘、羅馬古典作品,通過拜占庭流傳到阿拉伯帝國。


    庫羅和艾爾普的前輩們認真研究它們,並將許多古代作品譯成阿拉伯文。


    翻譯活動肇始於伍麥葉王朝,哈裏發哈立德和阿卜杜·阿齊茲命令宮廷學者,將一些希臘語和科普特語的鍊金術、占星術和醫學書籍譯成阿拉伯語。


    阿拔斯王朝興盛之後,由於歷任帝國哈裏發重視教法、文化的創製與完善,倡導、鼓勵學術活動,實行寬鬆的政治文化政策,吸收容納帝國境內不同民族、不同宗教信仰者的文化和學術成果,翻譯活動進入了鼎盛時期。

章節目錄

閱讀記錄

蘇廚(上)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,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二子從周的小說進行宣傳。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二子從周並收藏蘇廚(上)最新章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