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樣的道理,人必須要吃飯,不吃飯就會餓死,但是過度追求美食,就是人慾了,需要克製。


    關於這個,蘇油當然有自己的一套理論,於是笑道:「先生,我卻不這樣認為。」


    張載拱手道:「敢問其詳。」


    蘇油說道:「人之初生,或者無善無惡,未知天理。飢則號,飽則睡,便溺不以時。」


    張載皺眉道:「你的意思是,人與禽畜並無區別?」


    蘇油笑道:「非也,人與禽獸之別,在生而有情。」


    「情之始,為親親,故孔子以孝為眾德之始。」


    「其後實踐受教成知,其情更發,漸有愛憎好惡。」


    「所好者親之,所惡者去之,取棄之間,自性漸成。」


    張載輕輕點頭,這理論似乎也有些道理。


    蘇油繼續說道:「所謂天理人慾,其實皆本於情。情之上者,由親親而親人,所謂老吾老及人之老,幼吾幼及人之幼。是為天理,是為善。」


    「情之下者,由親親而親己,所謂拔一毛利天下而不為,寧我負天下,天下莫可負我。是為人慾,是為惡。」


    這個理論似乎也言之有理。


    蘇油繼續說道:「然人非至太上,皆不能忘情。有情,則有理欲之根。是故君子不能免人慾,而小人亦有其情理。」


    這理論就有些出奇了,張載擺手道:「此語有些過了,我自謂非夫子之道莫行,也做過一任知縣,任上諄諄教導百姓睦鄰親愛,敢謂無私,難道也有人慾嗎?」


    蘇油笑道:「自幼與油共處者,凡五十四人,所親者七子,最寵的是我家小妹。橫渠先生所教眾學生之中,一無偏私否?」


    張載看了李復一眼,不由得喟然長嘆:「以夫子之仁,亦篤愛顏回,何況吾輩。」


    蘇油合掌笑道:「正是如此,因此才有修身之道,惡欲如庭蕪田稗,嬉則日毀,需晝慎夜惕,時時除之!」


    第三百七十九章 交相輝映


    「蜀學之論,與諸派之別,在於重情。至理而不近人情者,如月圓而皎,美則美矣,卻無實用。人慾而合情者,雖如牛閫之泥,亦足肥田。」


    「是故不近人情者,不是天理;不傷人情者,不是惡欲。」


    「至於你說的夫妻為天理,納妾為人慾,從蘇油的理解來說,則是另外一番理解。」


    「夫子說的,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。這就是體近人情的天理。」


    「從這上麵講,妻於夫獨愛,奈何夫與妾分寵,這便是辜負人情。至於好色無厭,更是下作。」


    「人有愛美之心,這是天理;但是因為愛美便要千方百計的占有,甚至不惜給別人造成傷害,這就是人慾了。」


    「說到美食,蘇油就更加有發言權了。追求美食,我不認為是惡欲。」


    「蜀中醬油,豆瓣,豆豉,酸菜推廣開後,諸多以前人人避之不及的東西,翻成佳肴。一頭豬的產出,比以往多了幾乎一倍,如何能說沒有用呢?」


    「真正的人慾,不在食物是否精美,穿著是否華麗,而在於主人對天下的貢獻和付出,匹配不上那份精美和華麗!」


    「唐太宗喜好駿馬蒼鷹,會遊狩獵;遼朝諸君,亦是如此。但兩者可能相提並論?」


    張載沉思半晌:「此論倒是合乎情理,然而如此說來,人人追求鮮衣美食,珍玩美器,這不是爭鬥之源?離上古之治,豈非日遠?」


    蘇油說道:「當堯之世,草屋而葛衣。」


    「當舜之世,耕歷山,漁雷澤,陶河濱。」


    「當禹之世,始有金鼎。」


    「再論三代之前,人民少而禽獸眾,人民不勝禽獸蟲蛇。有聖人作,構木為巢,以避群害,而民悅之,使王天下。號曰有巢氏。」


    「民茹毛飲血,弱且病。有聖人作,鑽木以取火,得熟食而使健,又製網得漁,而民悅之,使王天下。號曰燧人氏。」


    「民乏穀食,有聖人作,製耒耜、種五穀、嚐百草。飢有食,病得痊。而民悅之,使王天下。號曰神農氏。」


    「是故三代之世,所盛者德,王以德致天下。非以工技物產稱焉。」


    「夫子所稱者,乃政治清明,人情敦睦,治者以天下為公,受治者忠勤己任。」


    「如果不加辨識,還想著飯粗糲,住巢屋,采草度日,卻又是買櫝還珠,泥古不化了。」


    「治政之難,其在使民豐足,而德近上古乎?」


    張載喃喃道:「情為理之始,亦為欲之始;立天理,去人慾,以致絕情;而情不可絕,故隻能體近人情,即近天理……」


    蘇油補充道:「以他心為己心,即體近人情天理之道。天命之謂性,率性之謂道,修道之謂教。讓最大多數的人完其命而不覺缺憾,守其性而不覺拘束,得其教而不覺厭煩,是為中庸。」


    張載感慨道:「明潤年紀雖然幼小,但是與義理卻是思之甚深,都說蜀中文士多文辭而少義理,如今看來,所言不實。我還有一個問題請教。」


    蘇油躬身道:「不敢,還請先生道來。」


    張載說道:「君子小人,能否共立於朝?」


    這話如果是別人問出來,蘇油肯定會懷疑其用心,不過張載問出來,那是真心追求學問。


    蘇油也不避諱,這本身就是他今後立身處世之道。

章節目錄

閱讀記錄

蘇廚(上)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,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二子從周的小說進行宣傳。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二子從周並收藏蘇廚(上)最新章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