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即便在民間,蘇容也聽到過官家與娘娘不諧的傳言。娘娘,三口貧家,尚知家醜不可外揚,何況皇室?」
「娘娘慢慢回想,這些事情的起因,是不是有人在事起之時,不予勸諫,反而順著官家和太後的意,以所謂『親人』的身份,各自討好各自的主人,導致嫌隙日生?」
「這些所謂親近之人,哪裏能與骨肉至親,國朝安寧可比啊娘娘?」
「朝堂正臣,無不在為彌補太後和官家的關係努力,然言事者多,做事者少。所以他們的苦口婆心,往往抵不上這些『親人』的一句話。」
「哥哥本是埋頭做事的性子,小時候教育我們,是『好記性不如爛筆頭』;等到長大,則是『格物致知』,『知行合一』。」
後邊兩句,讓趙頊聽得眼神一亮。
蘇小妹接著說道:「娘娘,宮中之人,太祖太宗之初,尚出良家子弟。其後越發不堪,至有從人牙手裏販入者。」
「這些人本來就是奴役之流,很少能得到受教育的機會。進宮後雜務纏身,更沒有機會習字讀書。不明事理,往往就流於貪鄙。」
「縱然有性子老實可取的,也因眼界不廣,思慮逼狹,因而隻知道一味愚忠,奉從上意。」
「溫成皇太後和娘娘,兩相對比,不就是最現成的例子嗎?」
第三百五十七章 向守忠
「今天蘇容說這些,哥哥知道後,肯定會大加責罰,但是蘇容對太後一片仰慕之誠,知而不言,則是不忠。」
「娘娘,張乖崖治蜀之時,斬盜一文錢庫吏的判詞,那是『』繩鋸木斷,水滴石穿。』」
「製度實施的關要,就在於防微杜漸。」
「所謂積羽沉舟,群輕折軸。娘娘,約束他們,就好像當初約束哥哥那樣,才是成全之道啊。」
「任內官忠勞勤懇,是不用懷疑的。但是在仁宗大行之後,這片愚忠,卻沒有起到好作用。不但於娘娘不利,於皇家不利,於國事不利,就連於其自身的保全,同樣不利。」
「汴京的物價,這段時間王爺自當知曉,所謂的天價供奉是怎麽回事兒,娘娘也應該清楚。」
「這些事請,要是再被不明究裏的小民到處宣揚,誰還會相信大行仁宗皇帝,連羊肉羹都都不肯多吃一口?連幾十年的破舊絪褥都還在用?夏日在宮裏裏,隻搖著一柄價值十文錢的白葵扇?」
「天下人隻知道,皇家享用的是十萬錢一小瓶的永春露,是二十萬錢一隻的羔羊,是近千文一枚的雞蛋——這分明就是導君以諂,而陷上於惡!」
說完輕輕跪下:「娘娘,蘇容今日之言,如有衝撞,但請責罰。」
任守忠被蘇小妹說得惱羞成怒,跳起來就要動手:「小賤人你還要挑撥離間!是沒被掌過嘴是吧……」
這時就見門外來了一個小內使:「喲,向都知這是在鬧什麽呢?」
任守忠怒氣未消:「李憲!你來此作甚?」
李憲沒有理他,躬身說道:「娘娘,王爺,官家有召,宣見向都知。」
曹太後對這個官家有些警惕:「宣守忠幹什麽?」
李憲笑道:「娘娘,這是韓相公的建議。」
「仁宗山陵已經合土,韓相公在交卸山陵使差遣時提到,為此操勞的臣工,理應有相應賞賜。」
「這事情拖了很久,還是相公堅持才定了下來。內省之中幾位都知,催辦物資頗為得力,現在到了論功之時。」
任守忠又驚又喜:「喲,這還有咱家的份?」
「任都知催辦之功,明眼人都清楚的。」李憲笑道:「不過都知怕是要快些,那幾位啊,嗬嗬嗬,現在正在韓相公那裏誇功呢。」
任守忠拎著袍腳就往外跑:「娘娘,老奴去去就來,大行皇帝的事情,誰有老奴上心啊?!這論功的時候,怎麽什麽死貓爛耗子都跳出來了,要不是小李來知會,怕是都能活活錯過喲……」
李憲看了看任守忠小步碎跑的背影,轉身笑著再次對眾人施禮:「都知的身體還是那麽清健……娘娘,王爺,那小臣也告辭了。」
總算是重新清淨,曹太後趕緊將蘇小妹拉起來:「我的小伶俐人兒,這哪裏還是姑娘,簡直就是烏台諫官,當朝禦史!」
蘇小妹卻皺眉道:「王爺,趕緊跟任內使去看看吧。」
趙頊「啊」了一聲:「怎麽了?」
蘇小妹說道:「任內使,怕是回不來了。」
曹太後和趙頊都是大驚:「為何?」
蘇小妹說道:「那個李憲,哪裏有什麽詔書?從頭到尾就用了一張嘴,哄得任內使自投羅網。」
「王爺,任內使縱然有諸多不是,但畢竟是太後身邊的老人,就算發落,也要有些體麵才行。處置一個內官,對韓相公來說本是小事情,可寬可嚴。王爺去看著他們,不能讓外朝官們做得太過。」
趙頊這才反應過來:「哎呀,那我趕緊去看看去。娘娘你放心,任內官他沒有功勞也有苦勞,孩兒不會讓他沒了著落。」
太後有些憤然,待趙頊去後才說道:「連身邊伺候幾十年的老人都要給老身處置掉,他眼裏還有我這個太後嗎?!」
蘇小妹淡然道:「娘娘,有些人,以前持寵而嬌,後來將娘娘拉來擋箭。有利自己收之,又怨則歸於娘娘。外臣和官家想要料理,卻要顧忌娘娘的想法,這就成了投鼠忌器之勢。」
「娘娘慢慢回想,這些事情的起因,是不是有人在事起之時,不予勸諫,反而順著官家和太後的意,以所謂『親人』的身份,各自討好各自的主人,導致嫌隙日生?」
「這些所謂親近之人,哪裏能與骨肉至親,國朝安寧可比啊娘娘?」
「朝堂正臣,無不在為彌補太後和官家的關係努力,然言事者多,做事者少。所以他們的苦口婆心,往往抵不上這些『親人』的一句話。」
「哥哥本是埋頭做事的性子,小時候教育我們,是『好記性不如爛筆頭』;等到長大,則是『格物致知』,『知行合一』。」
後邊兩句,讓趙頊聽得眼神一亮。
蘇小妹接著說道:「娘娘,宮中之人,太祖太宗之初,尚出良家子弟。其後越發不堪,至有從人牙手裏販入者。」
「這些人本來就是奴役之流,很少能得到受教育的機會。進宮後雜務纏身,更沒有機會習字讀書。不明事理,往往就流於貪鄙。」
「縱然有性子老實可取的,也因眼界不廣,思慮逼狹,因而隻知道一味愚忠,奉從上意。」
「溫成皇太後和娘娘,兩相對比,不就是最現成的例子嗎?」
第三百五十七章 向守忠
「今天蘇容說這些,哥哥知道後,肯定會大加責罰,但是蘇容對太後一片仰慕之誠,知而不言,則是不忠。」
「娘娘,張乖崖治蜀之時,斬盜一文錢庫吏的判詞,那是『』繩鋸木斷,水滴石穿。』」
「製度實施的關要,就在於防微杜漸。」
「所謂積羽沉舟,群輕折軸。娘娘,約束他們,就好像當初約束哥哥那樣,才是成全之道啊。」
「任內官忠勞勤懇,是不用懷疑的。但是在仁宗大行之後,這片愚忠,卻沒有起到好作用。不但於娘娘不利,於皇家不利,於國事不利,就連於其自身的保全,同樣不利。」
「汴京的物價,這段時間王爺自當知曉,所謂的天價供奉是怎麽回事兒,娘娘也應該清楚。」
「這些事請,要是再被不明究裏的小民到處宣揚,誰還會相信大行仁宗皇帝,連羊肉羹都都不肯多吃一口?連幾十年的破舊絪褥都還在用?夏日在宮裏裏,隻搖著一柄價值十文錢的白葵扇?」
「天下人隻知道,皇家享用的是十萬錢一小瓶的永春露,是二十萬錢一隻的羔羊,是近千文一枚的雞蛋——這分明就是導君以諂,而陷上於惡!」
說完輕輕跪下:「娘娘,蘇容今日之言,如有衝撞,但請責罰。」
任守忠被蘇小妹說得惱羞成怒,跳起來就要動手:「小賤人你還要挑撥離間!是沒被掌過嘴是吧……」
這時就見門外來了一個小內使:「喲,向都知這是在鬧什麽呢?」
任守忠怒氣未消:「李憲!你來此作甚?」
李憲沒有理他,躬身說道:「娘娘,王爺,官家有召,宣見向都知。」
曹太後對這個官家有些警惕:「宣守忠幹什麽?」
李憲笑道:「娘娘,這是韓相公的建議。」
「仁宗山陵已經合土,韓相公在交卸山陵使差遣時提到,為此操勞的臣工,理應有相應賞賜。」
「這事情拖了很久,還是相公堅持才定了下來。內省之中幾位都知,催辦物資頗為得力,現在到了論功之時。」
任守忠又驚又喜:「喲,這還有咱家的份?」
「任都知催辦之功,明眼人都清楚的。」李憲笑道:「不過都知怕是要快些,那幾位啊,嗬嗬嗬,現在正在韓相公那裏誇功呢。」
任守忠拎著袍腳就往外跑:「娘娘,老奴去去就來,大行皇帝的事情,誰有老奴上心啊?!這論功的時候,怎麽什麽死貓爛耗子都跳出來了,要不是小李來知會,怕是都能活活錯過喲……」
李憲看了看任守忠小步碎跑的背影,轉身笑著再次對眾人施禮:「都知的身體還是那麽清健……娘娘,王爺,那小臣也告辭了。」
總算是重新清淨,曹太後趕緊將蘇小妹拉起來:「我的小伶俐人兒,這哪裏還是姑娘,簡直就是烏台諫官,當朝禦史!」
蘇小妹卻皺眉道:「王爺,趕緊跟任內使去看看吧。」
趙頊「啊」了一聲:「怎麽了?」
蘇小妹說道:「任內使,怕是回不來了。」
曹太後和趙頊都是大驚:「為何?」
蘇小妹說道:「那個李憲,哪裏有什麽詔書?從頭到尾就用了一張嘴,哄得任內使自投羅網。」
「王爺,任內使縱然有諸多不是,但畢竟是太後身邊的老人,就算發落,也要有些體麵才行。處置一個內官,對韓相公來說本是小事情,可寬可嚴。王爺去看著他們,不能讓外朝官們做得太過。」
趙頊這才反應過來:「哎呀,那我趕緊去看看去。娘娘你放心,任內官他沒有功勞也有苦勞,孩兒不會讓他沒了著落。」
太後有些憤然,待趙頊去後才說道:「連身邊伺候幾十年的老人都要給老身處置掉,他眼裏還有我這個太後嗎?!」
蘇小妹淡然道:「娘娘,有些人,以前持寵而嬌,後來將娘娘拉來擋箭。有利自己收之,又怨則歸於娘娘。外臣和官家想要料理,卻要顧忌娘娘的想法,這就成了投鼠忌器之勢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