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至於第三條,也有解決辦法,隻要陛下同意二林部改土歸流,按宋律繳納稅賦,便可在宋境行商的話,兩年之內,囤安控鶴二軍,可以不勞朝廷糧秣,隻由川峽四路轉運司負責調配,由二林部和江陽城負責軍需即可!」


    趙曙都有些不忍了:「這個,雖然目前還是羈縻州,但是畢竟也是我大宋子民,既服軍役,還要負責轉輸,實在是……」


    蘇油冷笑道:「要成為大宋編戶,不付出點代價,不做出點貢獻怎麽行?」


    司馬光搖頭:「明潤,太殘苛了,隻怕夷人會不忿的。」


    蘇油躬身道:「官家,大諫,相公和樞密說得對,如今乃是救急,隻需官家體恤他們的功勞和忠勤,予以相應的獎勵就行了。」


    趙曙點頭,終於下定決心:「如能不刺陝勇,解得此厄,朕何吝一道詔書!」


    蘇油躬身道:「官家聖明,如此第五條勞動地方,也就不存在了。二林部與蜀中長期貿易,互利往來,相互間早已熟知,不致驚擾,二林部在眉山四通錢莊總部,有大量蜀鈔儲蓄,在眉山甚至益州採購軍糧,今歲豐收,想來不難。」


    見趙曙點頭,蘇油才轉身對司馬光道:「大諫,如此就還剩下第四條,水土不服,或者不耐騎戰。對吧?」


    司馬光點頭。


    蘇油笑道:「之前我說過,這隻是一次烈度相對較小的戰役,二林部本身以騾馬貿易起家,控鶴軍和囤安軍,均為騎馬步兵,所以可與西夏騎軍相抗。」


    「而且二軍所賴者,經年習戰,軍備犀利,同樣不弱與夏人。」


    「至於水土不服一說,北方幹燥,南方濕熱,一向隻有北方人去南方不服,卻少有南方人至北方不服的,隻需要解決保暖問題就可以了,大諫你說是不是?」


    司馬光終於不再反駁,轉身對趙曙道:「陛下,經明潤分析,臣也認可此議。」


    韓琦,富弼也對趙曙說道:「陛下,臣亦認可此議。」


    蘇油慌了,趕緊躬身:「呃,陛下,臣才隻說了一半……」


    第三百四十四章 各懷心思


    趙曙如今怎麽看蘇油怎麽開心:「明潤隻管道來。」


    蘇油說道:「接下來,川峽四路都轉運使的差遣,將非常重要,非熟知蜀務夷情的幹臣不可。臣想先問問,何人可任?」


    趙曙問韓琦:「相公,你覺得呢?」


    與台諫達成妥協,韓琦也輕鬆了許多:「張安道,趙樂道,宋子京,治蜀皆有清聲,臣以為三人皆足勝任,這個由陛下自決即可。」


    趙曙想了想:「明潤,你是蜀人,三位皆與你有過交集,你認為,何人最好?」


    蘇油望向張方平,卻見張方平微微擺手,於是躬身道:「陛下,蜀人公議,張公善理財,趙公善治吏,宋公善撫民,三人治蜀,各有長能。」


    「然今日諸夷歸流,實我大宋百年新舉,擇吏當是首要。」


    「為吏寬宏清簡,夷漢一視同仁,則邊民自安。但理春稅秋賦,餘皆減免,則民用自足。是取一公之能,而收三公之效。」


    「聽聞趙公如今正任河北都轉運使,去年欲按視大名府庫,前宰相賈公知大名,遣其屬告之:『此前監司,從來沒有按視賈公庫藏的,難道轉運使還信不過相爺嗎?』趙公說:『不查大名,則列郡不服。』」


    「於是賈公不悅。其後值中樞下文,糾察河北補義勇不足之事,查實官吏當坐徒二年者,多達八百餘人。」


    「趙公又奏報中樞:『前已查實,初受詔時,官已多罷,吏多死徙。今官吏多為新至,若皆治,則新至者被罪。請以年底為限,不足再行懲處。』朝廷許之,河北諸吏因此得免。賈公知道後,也自愧服。」


    「蜀地邊蠻新附,正需要趙公這樣既能堅持原則又能靈活處置的能吏。因此,臣從蜀人和夷人的角度考慮,認為趙公轉任川峽四路都轉運使更加合適。」


    趙曙和韓琦富弼都點頭。


    蘇油卻又轉身對司馬光說道:「司馬大諫,請問還有問題嗎?」


    司馬光一時也想不出來不妥:「暫時沒有了。」


    蘇油說道:「嗯,那我有一個問題。」


    司馬光說道:「是何問題?」


    蘇油說道:「之前大諫說,去年建議官家備兵選將,而朝廷並無舉措。我想問的是,如果有人能夠整頓軍製,行舉將之法,大諫不會反對吧?」


    司馬光說道:「那是自然。」


    蘇油又說道:「要是此法得當,可以推行,但那人卻是大諫厭棄之人,大諫如何處之?」


    司馬光不悅道:「明潤是輕視於我嗎?」


    蘇油說道:「不敢,那蘇油換一個說法。如果此人諸舉失當,獨有一法可取,那這可取之一法,能保留得下來嗎?」


    司馬光義正言辭地說道:「如若老夫當政,自當保留。如若老夫不當政,也要向宰執建議留之!」


    「好!」蘇油轉頭,停了一下,看了看周圍諸人:「蘇油初次參與朝議,之前見台諫一力反對宰執,還以為我大宋朝堂不和。如今知道台諫的本意,就不再擔憂了。」


    「陛下,我朝官員遷轉過速,人去政息,乃是大弊。張公在三司,則國用充足,張公去三司,則國用匱乏。是何緣故?」


    「國策施行,想要見效,或十年,或百年,前政未彰,而後任即廢而行新舉。一廢再廢,永無振作之時。」

章節目錄

閱讀記錄

蘇廚(上)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,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二子從周的小說進行宣傳。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二子從周並收藏蘇廚(上)最新章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