郭隆立正:「遵命!」


    有了軍事力量的保證,蘇油開始放手組織大生產。


    首先要處理的,便是那堆積如山的苧麻麻料。


    在後世元代出現的《農書》「農器圖譜十四·利用門」與「農器圖譜二十·苧麻門」中,詳細地介紹了一種當時在四川出現的一種水力紡紗機——水轉大紡車。


    這是一種相當完備的紡織機械,已經包括了所謂「發達的機器」所必備的三個部分——發動機、傳動機構和工具機。


    其中發動機為水輪,和與水轉碾磨的水輪完全一樣。


    傳動機構由兩個部分組成,一是傳動錠子,二是傳動紗框,用來完成加撚和卷繞紗條的工作。


    工作機與發動機之間的傳動,則由導輪與皮弦等組成,已經可以做到「弦隨輪轉,眾機皆動,上下相應,緩急相宜。」


    工具機就是加撚卷繞製紗的部分,由車架、錠子、導紗棒和紗框等構成。


    為了使各紗條在加撚卷繞過程中不致相互糾纏,水轉大房車還在車架前麵還裝置了三十二枚小鐵叉,用以「分勒績條」,同時還可使紗條成型良好,作用與繰車上的橫動導絲杆相同。


    而且,王禎所錄的這個大紡車雖然是用於紡麻,但稍作修改,縮小尺寸,又可用來撚絲,所謂「又新置絲線紡車,一如上,但差小耳。」因而具有相當好的適應性。


    這種紡紗機在構造上非常卓越,因此博得了李約瑟的高度讚揚,認為它「足以使任何經濟史家嘆為觀止」。


    所謂「大小車輪共一弦,一輪才動各相連。機隨眾欓方齊轉,纑上長紝卻自纏。可代女工兼倍省,要供布縷未征前……車紡工多日百斤,要憑水力捷如神。」


    一個工作日,可以紡出上百斤紗線!


    關於水轉大紡車使用情況的記載,《農書》中提到:「中原麻苧之鄉,凡臨流處所多置之。」


    由於其效率太高,因此往往多戶人家合用一車:「或眾家績多,乃集於車下,秤績分纑,不勞可畢。」


    元人揭傒斯講述都江堰的《蜀堰記》中曾記載,「今緣渠所置,碓磴紡績之處,以千萬數,四時流轉而無窮。」


    沿著都江堰主渠設立的大型水利機械成千上萬,其中除了加工糧食的「碓磴」,還有一部分則是加工絲麻「紡績」。


    元代如此成熟的大規模應用,不會是憑空出現的,因此在蘇油仔細搜求西南農業資料的時候,特別點名過這點,一位川西商人送來了一份珍貴的水力紡紗機的資料。


    可以八個紗錠同時加工,不過木製軸承和粗糙的麻繩傳動,導致效率不高。


    但是有了這個機械基礎,加上蘇家已有的繅絲機,蘇油組織理工小組在兩者其上進行了大力改造,最後研發出的紡紗機,效率遠遠高於王禎《農書》的記錄。


    首先改造的就是傳動皮帶,更換成傳動鏈之後,就抵消了皮帶打滑帶來的功率損耗。


    這東西中國人張思訓已經發明了快一百年了,估計是受了水龍骨車的啟發。


    當然蘇油領導的理工小組不可能還那麽粗糙,和弩炮扳機的傳動裝置那樣,非常接近現代自行車鏈條了。


    還有調節轉速的裝置,同步紗錠速度的裝置,將飛輪和曲柄合二而一的曲柄輪裝置,都被蘇油一一加了上去。


    第三百零八章 熾火的開解


    其實就算不加,這個水力紡織機械,都已經具備了後世紡紗機的精華部分,僅僅隻少了一個關鍵部件——牽伸裝置。


    對於織普通麻紗來說,牽伸裝置可有可無,因為麻纖維它足夠長。


    不過作為技術儲備,蘇油還是這個機構加了上去,可以得到更細更緊品質更好的麻線不說,還為日後紡織纖維更短的棉花做好技術準備。


    在現有技術條件下,這個裝置其實並不存在任何難度。


    珍妮紡紗機上的牽伸機構,不過就是安放了兩根可前後滑動的木桿,並用一個木托架代替拉棉條的那隻手而已。


    紡紗時,紡工一手托住木托架,使之來回行動,一手搖動曲柄使紗錠轉動,棉條從兩根木桿中間穿過繞到錠上。


    由於木桿的移動,棉條在受到擰絞的同時得到拉伸,從而解決了紡棉紗的關鍵技術問題。


    阿克萊的紡紗機則用一個輪子帶動四對速度不同的滾筒,代替了珍妮紡紗機上的木桿,使得拉伸工作更為規範化。


    再到後來,一直沿用到二十世紀中期的現代多錠紡紗車上,更是創造出了利用張力和撚度控製的牽伸機構。


    這些機械構件,對於現在的宋人來說,不管是理解還是製作起來難度都不大,因此很快便被設計出來,並在蘇家織坊投入使用。


    經過這些改進,蘇家水輪大紡車已經完全可以勝任棉紡工作,處理起麻料來,更是輕輕鬆鬆。


    如今的蘇家麻料,品質提升也達到了高超的水平,原因在於燒鹼的運用。


    程家紙品,用麻也占了很大一部分,漚麻要用到石灰。


    自從化學酸鹼性被發現以後,處理紙品漿料的過程,就從經驗主義變成了化學理論指導試驗的過程。


    各種酸鹼性物質,被程家的工匠們一一嚐試,當最後用到燒鹼的時候,工匠們發現,經過燒鹼處理的麻纖維,會發生一種神奇的變化。

章節目錄

閱讀記錄

蘇廚(上)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,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二子從周的小說進行宣傳。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二子從周並收藏蘇廚(上)最新章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