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地人水,文王演易,核心都是一個字——變。
再聯繫到王安石當政之後的作為,這幾篇文章要怎麽寫,不言自明。
老王在偷偷埋著自己的私貨。
總分析:
賦,要寫王者所因,聖王之道;
詩,要歌頌文王,將他作為聖王的樣板,通天地人的王者範例;
論,則要寫文王的治國思想,需要結合史實和當今,從《易》和《道德經》裏邊摘出主要論據,旁引申述。
核心思想——變化,變化,變化。
至於如何應對變化,老王如今還不太敢直接亮招,那自己也就藏著掖著地做答為好。
到此三題貫通,一氣嗬成。
審題完畢,蘇油取過草稿紙,思索如何起賦。
思路清晰,接下來就簡單,要先從王字的結構說起,扯到《易經》中的幹卦,然後分別羅列三陽,論述天地人的特徵和相同之處——易,也就是三者在不停的變化和運動之中。
再扯到周禮祭祀通天地的講究,最後論述王通天地人的方法,表現,功績。
最後引述天地人道都蘊含其變化規律,指出掌握了《易》的精髓,自然就會得心應手。
聖王之所以能夠以不變應萬變,就是掌握了不易之易,上善若水的道理。也就是他用來通天地人的神器——道。以呼應下一題。
還可以偷偷點一句:周雖舊邦,其命維新——給老王一顆甜棗,又讓誰都挑不出毛病來。
不過文似看山不喜平,意思通了,還得得巧妙地敷衍成文字才行。
這點很重要,得讓考官眼前一亮,才有高中的可能。
思索良久,蘇油提筆寫下:
「天行日月之序,地謐山川之理,人於其中,別領賢愚。
察陰陽之氣,識高下之機,燮聰頑之具。道貫唯一,聖王是舉……」
兩句扣死題目,然後洋洋灑灑五千字,好多段落都是這兩年來反覆洗刷淬鍊過的,如今就是將能用的那些挑選出來,串聯起來,融合為一體。
今日狀態非常好,行文極為順暢,轉眼間寫到收尾。
「……於是綏五方,立四儀,明流易。良臣星列而北拱,聖主日熠而南居。承天慶運,奉祖靈希。運甄道慶,兆衍昭祺。」
一篇賦結束,這隻是通草,字句還需琢磨,不過也是之後的事情了。
接下來是考慮詩歌。
唐宋製詩,用五言六韻,比如唐代錢起的《省試湘靈鼓瑟》,就是一篇標準的範文。
善鼓雲和瑟,常聞帝子靈。
馮夷空自舞,楚客不堪聽。
苦調淒金石,清音入杳冥。
蒼梧來怨慕,白芷動芳馨。
流水傳瀟浦,悲風過洞庭。
曲終人不見,江上數峰青。
所謂五言,就是一句五字;所謂六韻,就是六個韻字押尾,以此篇為例——靈,聽,冥,馨,庭,青。
然後除首尾兩聯,其餘均要對仗,內容要扣題,就這麽簡單。
第二百八十章 寫文章
宋代有點苦逼,因為試題不如唐時活潑可愛,容易起興,可以讓考生天馬行空地發揮想像。
比如蘇軾這樣的天才,就更適合唐時製詩考題,在宋代反而會被題目壓製靈氣。
不過這對蘇油來就是好事兒了,因為這娃做史論詩算是一把好手。
《天德清明》,歌頌文王,其實也跟史論詩差不多。
今年的考題限韻為「陽」,也與幹卦上下三爻,與天地人三橫暗合。
可以想見,老王出題的時候,肯定和蘇油給娃子們出奧數題時一樣,一個坑接一個坑,挖得是多麽的興高采烈。
以蘇油如今的水平,不需要多想就能搞一首合格的出來。
大道希何適,能聞不可詳。
明王厘苦智,爻蓍累清芳。
演易追三聖,行仁禮萬邦。
梧桐沖遠韻,凰鳳萃明堂。
海北奔夷齊,渭南迎鬻薑。
垂德賓華夏,終古運穹蒼。
一篇天德清明馬屁詩做完,進入了《論》的環節。
這個是蘇油的強項,終於可以自由發揮了。
憋了一上午,這下酣暢淋漓,連殿直祗直供辦的賜食都沒顧得碰,意隨筆到,等到寫完自己都傻了,怎麽一篇論超出了上萬字?
這肯定是不行的,考官和官家都不一定有耐心看完,還得刪減。
一邊圈改一邊心頭滴血,最後實在是忍不住了,舉手。
監試官過來:「什麽事?」
蘇油小聲問道:「草稿能帶走不?」
監試官白了他一眼:「片紙不得出殿。」
蘇油不禁嘆息搖頭:「要刪這麽多,可惜我這一篇好文章呢……」
監試官差點沒笑出聲來,低聲威脅道:「再敢胡言亂語,亂棍叉將出去!」
「哦。」蘇油隻好苦著臉,繼續刪減自己的心血。
刪著刪著,蘇油就覺得,身邊有一種詭異的氣氛在流轉。
狐疑的停下筆抬起頭來,發現一個胖胖的老者站在自己的麵前。
蘇油很自然地微微一笑,禮貌地拱手,然後才突然反應過來——這是官家!
趕緊按照之前接引官交代的禮數,對趙禎行禮,卻忘了手裏邊還抓著毛筆。
趙禎笑了,然後用手指著試卷草稿,低聲問道:「草稿邊的豎線筆劃是什麽意思?」
再聯繫到王安石當政之後的作為,這幾篇文章要怎麽寫,不言自明。
老王在偷偷埋著自己的私貨。
總分析:
賦,要寫王者所因,聖王之道;
詩,要歌頌文王,將他作為聖王的樣板,通天地人的王者範例;
論,則要寫文王的治國思想,需要結合史實和當今,從《易》和《道德經》裏邊摘出主要論據,旁引申述。
核心思想——變化,變化,變化。
至於如何應對變化,老王如今還不太敢直接亮招,那自己也就藏著掖著地做答為好。
到此三題貫通,一氣嗬成。
審題完畢,蘇油取過草稿紙,思索如何起賦。
思路清晰,接下來就簡單,要先從王字的結構說起,扯到《易經》中的幹卦,然後分別羅列三陽,論述天地人的特徵和相同之處——易,也就是三者在不停的變化和運動之中。
再扯到周禮祭祀通天地的講究,最後論述王通天地人的方法,表現,功績。
最後引述天地人道都蘊含其變化規律,指出掌握了《易》的精髓,自然就會得心應手。
聖王之所以能夠以不變應萬變,就是掌握了不易之易,上善若水的道理。也就是他用來通天地人的神器——道。以呼應下一題。
還可以偷偷點一句:周雖舊邦,其命維新——給老王一顆甜棗,又讓誰都挑不出毛病來。
不過文似看山不喜平,意思通了,還得得巧妙地敷衍成文字才行。
這點很重要,得讓考官眼前一亮,才有高中的可能。
思索良久,蘇油提筆寫下:
「天行日月之序,地謐山川之理,人於其中,別領賢愚。
察陰陽之氣,識高下之機,燮聰頑之具。道貫唯一,聖王是舉……」
兩句扣死題目,然後洋洋灑灑五千字,好多段落都是這兩年來反覆洗刷淬鍊過的,如今就是將能用的那些挑選出來,串聯起來,融合為一體。
今日狀態非常好,行文極為順暢,轉眼間寫到收尾。
「……於是綏五方,立四儀,明流易。良臣星列而北拱,聖主日熠而南居。承天慶運,奉祖靈希。運甄道慶,兆衍昭祺。」
一篇賦結束,這隻是通草,字句還需琢磨,不過也是之後的事情了。
接下來是考慮詩歌。
唐宋製詩,用五言六韻,比如唐代錢起的《省試湘靈鼓瑟》,就是一篇標準的範文。
善鼓雲和瑟,常聞帝子靈。
馮夷空自舞,楚客不堪聽。
苦調淒金石,清音入杳冥。
蒼梧來怨慕,白芷動芳馨。
流水傳瀟浦,悲風過洞庭。
曲終人不見,江上數峰青。
所謂五言,就是一句五字;所謂六韻,就是六個韻字押尾,以此篇為例——靈,聽,冥,馨,庭,青。
然後除首尾兩聯,其餘均要對仗,內容要扣題,就這麽簡單。
第二百八十章 寫文章
宋代有點苦逼,因為試題不如唐時活潑可愛,容易起興,可以讓考生天馬行空地發揮想像。
比如蘇軾這樣的天才,就更適合唐時製詩考題,在宋代反而會被題目壓製靈氣。
不過這對蘇油來就是好事兒了,因為這娃做史論詩算是一把好手。
《天德清明》,歌頌文王,其實也跟史論詩差不多。
今年的考題限韻為「陽」,也與幹卦上下三爻,與天地人三橫暗合。
可以想見,老王出題的時候,肯定和蘇油給娃子們出奧數題時一樣,一個坑接一個坑,挖得是多麽的興高采烈。
以蘇油如今的水平,不需要多想就能搞一首合格的出來。
大道希何適,能聞不可詳。
明王厘苦智,爻蓍累清芳。
演易追三聖,行仁禮萬邦。
梧桐沖遠韻,凰鳳萃明堂。
海北奔夷齊,渭南迎鬻薑。
垂德賓華夏,終古運穹蒼。
一篇天德清明馬屁詩做完,進入了《論》的環節。
這個是蘇油的強項,終於可以自由發揮了。
憋了一上午,這下酣暢淋漓,連殿直祗直供辦的賜食都沒顧得碰,意隨筆到,等到寫完自己都傻了,怎麽一篇論超出了上萬字?
這肯定是不行的,考官和官家都不一定有耐心看完,還得刪減。
一邊圈改一邊心頭滴血,最後實在是忍不住了,舉手。
監試官過來:「什麽事?」
蘇油小聲問道:「草稿能帶走不?」
監試官白了他一眼:「片紙不得出殿。」
蘇油不禁嘆息搖頭:「要刪這麽多,可惜我這一篇好文章呢……」
監試官差點沒笑出聲來,低聲威脅道:「再敢胡言亂語,亂棍叉將出去!」
「哦。」蘇油隻好苦著臉,繼續刪減自己的心血。
刪著刪著,蘇油就覺得,身邊有一種詭異的氣氛在流轉。
狐疑的停下筆抬起頭來,發現一個胖胖的老者站在自己的麵前。
蘇油很自然地微微一笑,禮貌地拱手,然後才突然反應過來——這是官家!
趕緊按照之前接引官交代的禮數,對趙禎行禮,卻忘了手裏邊還抓著毛筆。
趙禎笑了,然後用手指著試卷草稿,低聲問道:「草稿邊的豎線筆劃是什麽意思?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