蘇油手裏正端著茶杯,這下沒地方放了,悻然道:「朝廷就這尿性,這回算是師出無功了,倒是巢兄怎麽辦?」


    這事情是韓存寶惹出來的,西軍先行,他竟然未經朝廷批準,就擅自許以厚祿,招誘彭仕羲。


    彭仕羲降後,韓存寶又無法兌現承諾,引發彭仕羲不滿,翻身又反,據守寨子,進攻官軍。


    阿囤烈後至,夜襲白馬寨,才算平定了這次叛變。


    事後朝廷震怒,官家親自下詔,獎賞阿囤烈,而重治韓存寶。


    韓存寶得罪,將就逮,自料必死,對巢穀說道:「我涇原武夫,死非所惜,顧妻子不免寒餓。橐中有銀數百兩,非君莫使遺之者。」


    巢穀仗義,即許諾,變姓名,懷銀步行,往授其子,然後——消失了。


    陳慥將劍還鞘:「忘雨閣的消息,元修最後消失在江淮之間,一時半會兒怕是找不著了。」


    蘇油嘆息:「等吧……他的罪過又不大,等大赦之期,總會回來的,唉……倒是龍老那裏,這文相公去位,事情怕是會反覆。」


    ……


    嘉佑四年,二月己巳,罷榷茶。


    三月戊戌,命近臣同三司減定民間科率。


    五月戊戌,詔諸路經略安撫、轉運使、提點刑獄各舉本部官有行實政事者三人,以備升擢。益州路所舉——張恕,程之邵,唐淹。


    並察士有學行為鄉裏所推者,同長吏以聞。益州路所舉——蘇洵,杜敏求,蘇油。


    蘇油的名字,第一次正兒八經地出現在了朝廷的公文之上。


    ……


    不過這些是後話,現在的紗縠行蘇家,程夫人愁得都不行了。


    兩個兒子都中了進士,高興是高興,可是,一個看家的都沒有了。


    蘇家的產業如今可不小,因為蘇小妹和蘇八娘,用理工解決了織錦的兩個難題。


    蜀錦,是一種提花織錦。熟絲織成,織品經緯比例恰當,圖案清晰,色彩豐富,花型飽滿,工藝精美。


    織造工藝分為經錦和緯錦兩大類。其中經錦工藝是蜀錦獨有的,以多重彩經起花。


    目前的工藝,還是用束綜提花的花樓織機。


    織機被益州客商帶到了眉山,被蘇油當作農書蠶桑篇的重要部分,科研小組很快將織機圖紙和模型研究了一個透徹。


    然後自然的,蘇家開始了這門生意。


    根據花樓織機的技術參數和技術條件,進行紋樣設計,這是織錦的第一步——定圖樣。


    理論上當然是圖樣越複雜,越能體現出工藝水平,不過過於複雜的圖案,製作起來太耗時費力,用於生產,那就太不劃算了。


    因此必須綜合考量,才能設計出既美觀又能兼顧效益的花色圖案。


    將設計好的圖案根據織機紋針數、織物的經緯密度、紋樣類型及紋樣大小,確定圖紙的縱格數和橫格多少,然後根據圖樣在格子紙上著色,把設計圖翻譯成生產可以用的圖紙——這一步,叫點意匠。


    受到蘇油蠟紙的啟發,蘇小妹發明了一種紙板,紙板上是很多小針眼,將紙板鋪到放大的圖樣上,便能得到很多的色點,用旋鈕微調圖樣進尺,每次調整,圖樣向前走一格,得到新的色點,這就大大減少了粗放式操作帶來的混淆和失誤。


    這一步工作其實是對圖案的解構,非常繁瑣,一個圖案,需要一個厚厚的本子才能記錄下所有的信息,這個本子,叫做花本。


    每解構出一個成功的花本,織錦坊就要歸檔保存起來,以後按照這個花本進行紡織,就能得到相同圖案的錦。


    這是核心競爭力,一個織錦坊有多厲害,全看他家的花本有多少。


    第二百五十六章 出發準備


    蘇小妹這個小小的改良,便大大提高了設計工作的效率。


    花本的每一頁,對應的是織機上的每一片綜板,這個綜板,其實就是提花裝置。一副錦,需要九千六百次編織,因此理論上,需要九千六百片綜板才能記錄下所有經線提綜信息。


    為了減輕工作量,隻能採用循環圖案,綜板還是那麽多,不過綜板設定是按循環重複的,既美觀又連續,大大降低了織錦難度。


    將花本轉移到綜板上這個繁複細緻的過程,叫做挑花結本。


    之後才是操作最繁瑣的一個工序——提花裝造。


    經線和緯線的數量是九千六百根,連接控製它們的纖線有一萬一千五百二十根,全都要在花樓機上一一對應。


    這就需要將甲子線,也就是牽引纖線與花樓織機的「爪拉子」連接起來,並且進行分扒分叢穿入花扒。


    最後才是織造,操作時需要兩人配合,上下兩層中,居上者為「挽花工」,按規定順序選綜,接線,提經;下位者為「投梭工」,在下麵引線,打緯,兩位工匠密切配合,同時進行,一點一點的進行紡織。


    之前的選綜的工作都是靠踏板完成的,花樣越繁複,綜片越多,踏板就越多。


    蘇八娘受到蘇油音樂盒的啟發,發明了一個轉盤,轉盤上帶有一次圖案循環的齒數,並標有數字。


    轉盤會帶動一根帶鋸齒的橫樑,轉盤每轉到相應的數字,便帶動換一片相對應的綜板,完成選綜和提經工作。


    這樣就將每一種花本的提綜程序,固化到了儀器上。


    如此每次紡織,隻需要根據記錄本撥動轉盤就行,解決了隻靠人腦記憶,必須熟練織工才能勝任挽花工作的缺陷。

章節目錄

閱讀記錄

蘇廚(上)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,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二子從周的小說進行宣傳。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二子從周並收藏蘇廚(上)最新章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