程文應一見到蘇油就好像有了主心骨:「小油,趙轉運呢?怎麽就你一人?」


    蘇油說道:「姻伯,如何分析出瀘州蠻不穩的?」


    程文應說道:「是以前土地廟小學的那個先生,叫什麽來著……」


    劉嗣趕緊接話:「是李先生,李運,以前是淯井的孝廉。如今改鹽為田後,他便回了淯井,前幾天來信說是各路瀘州蠻開始聚集,看樣子是有所圖。我想少爺肯定需要知道這個消息,就給州府報了信。」


    蘇油對劉嗣說道:「做得好!事不宜遲,通知二林部,先期派人與瀘州蠻接觸,看他們到底要做什麽。通知唐老師,陳郭二位都頭,集結弓箭手,在宜賓對岸待命。還有,持我大巫骨牌,召集阿囤部土兵千人,巫師五位,一齊在宜賓對岸集結。」


    史洞修也連連擺手:「使不得使不得,小油你這是要開邊釁嗎?」


    蘇油一攤手:「我又不是宋官,這怎麽會是開邊釁呢?我是作為西南夷中的大巫,去關心關心瀘州蠻,看看他們有什麽需要幫助的地方,大家準備坐下來講道理的。」


    石富倒是贊同:「我莊上尚有些子弟,都是西軍出來的老手,要不小油你帶上做私軍保衛吧。」


    阿囤彌怒了:「石公!你是認為我護不住小油?!」


    蘇油趕緊製止:「不用不用,這事情定義到夷人事務上,好處理得多,江卿也不用多擔幹係。就一條,糧草給我備足。」


    程文應說道:「這個不用操心,到宜賓水路通達,如今我們的大船,一船就是千料。」


    蘇油說道:「行,事不宜遲,姐姐,我們這就走。四哥,處理完手尾,帶一個小組到宜賓與我們會合。」


    阿囤彌站起身來,得意洋洋地看了江卿們一眼:「走!」


    二林部的戰士,以及沙麻部的弓手,如今都是全脫產的職業部隊,效率奇高。


    三天後,宜賓縣對岸,沙麻部原有轄區,部隊已經集結完畢。


    唐淹憂心忡忡地看著殺氣騰騰的人馬:「明潤,萬事小心啊。」


    蘇油拱手道:「老師放心,趙轉運就在對岸,約束長寧軍,作為我們的後衛。」


    唐淹搖頭:「長寧軍……嗬嗬嗬……」


    蘇油也笑道:「本也沒指望他們,而且這事情最好也不要讓趙公擔上任何幹係,夷人的事情,用夷人的方式來解決。」


    唐淹看著正在給部隊祝福儺戲的幾位巫師,繼續搖頭:「教化之道,任重且遠啊……」


    蘇油低聲說道:「現在要求別太高,就一條,能打就行。接下來這裏就是後勤之地,老師,這幾天要辛苦你了。」


    一位巫師殺了一隻大公雞,然後舉起大公雞,用手指著公雞的眼睛,伊伊哇哇地對著部隊高喊起來。


    然後就見二林部的戰士們爆出一聲興奮地高喊,拔出到來對天嘶吼。


    他們的旁邊,還站著兩隊三百人的弓手,都是漢人,每人背上十支箭,一把奇怪的弓,身邊還掛著一個大木槌。


    老陳對老郭低聲說道:「老夥計,人家這士氣,可是把咱都比下去了喲。」


    第二百四十四章 鶴脛弩


    老郭眼皮子都不抬:「鬧得歡有屁用,老子放他們來攻,三場之內,一個不剩。」


    老陳都氣笑了:「你當別人都是傻子?臨陣三發而已。就算有寨子,可這些人都是野戰行家,尤善夜襲。就你我手底下這點弓手,到了晚上就廢了。」


    老郭低聲道:「也是,就不知道小少爺啥時候再給我們配上一都步卒。別說話,小少爺上去了……」


    占卜完畢,就該祭旗,這得大巫出場。


    殺了一隻可愛的羊,蘇油一揮手,部隊上了大船。


    等船離開宜賓縣的視線範圍,陳田和郭隆立刻指揮手下隊長:「趕緊趕緊!剛剛那就是給對岸官老爺們看的,開始組裝兵器!」


    弓手們將身側的木槌取下來,其實這玩意兒並不是木槌,形狀完全與後世步槍的槍托一模一樣。


    沒有槍管,中間隻有一支導軌,導軌後是機牙,機牙後部有一個可以調節照門高度的標尺。


    側邊還有兩根拉杆,類似於後世老式氣槍的壓氣杆,拉杆中部有一根連杆,連接到導軌前部兩側的一個門型鐵環上,鐵環頂端還開著一個口,口裏邊是準星。


    槍托的底部有一個小鐵片,撥開發現槍托裏邊是空的,裝著一套小工具。


    得到命令,弓手們將小工具取出來,將弓安放到木柄的頂端,從小工具包裏取出螺栓和改錐,將弓片裝上,手裏的弓,就變成了一把強弩。


    裝上弓弦,開始測試強弩開合。


    還是使用「厥張」的方式運用腰力。


    腳踩弩頭的踏腳環,彎腰,兩手抓住弩側的拉杆往外上方拉開,兩側滑槽內的鉤環掛著弓弦向後運動,將弓弦卡在扳機機牙上。


    然後鬆手,拉杆還原,裝箭,便可以射擊了。


    通過這種方式,可以在上弦的過程中節省大部分力量,也無需考慮弓弦勒手之類的因素。


    大宋的強弩手,厲害的能開四五石,就是後世五百斤的拉力,不過蘇油以為,最好不要指望眉山的民兵部隊能有那個能力。


    最後將拉力定在了二石四鬥,這也是仁宗朝後期軍方的通用弩力,一百五十斤左右。


    加上上弦器的槓桿原理,實際開弩的平均拉力在八十斤左右,剛好是漢代大黃弩的拉力範圍。

章節目錄

閱讀記錄

蘇廚(上)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,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二子從周的小說進行宣傳。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二子從周並收藏蘇廚(上)最新章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