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事的娃子說了,蘇小少爺說的,沒有醬油沒有豆瓣沒有香料,那叫清燉,有了獨門調料配方,做出來的這些,才叫燒菜。


    這個是真香,分量也真足,不過價格不便宜,八十文一份。


    力夫們也有辦法,兩個人合打一份,然後平分。


    別以為吃虧,這個湯是可以泡飯的,飯可以多添一次!


    第三處就是八娘他們的義棚了,萬年不變的小碗翹腳牛肉,羊雜湯,還是慈善性質,比周圍幾處賣得便宜。


    第四處是涼菜區,鹵豬雜,鹵豬蹄,鹵肥腸……涼拌豬耳朵,棒棒雞,運氣好還能碰到肺片。


    什麽叫肺片?等我擦一把口水在告訴你啊……這肺片啊,就是牛頭皮,牛心,牛舌,牛肉,拿香料煮了,切成薄薄的片,用各種調料拌上,本來該叫廢片的,但是蘇家小少爺說不好聽,就給改了,那滋味……哎喲最近陵井上怎麽還不死牛呢?


    ……


    幾處價格都不貴,加上糙米飯,小泡菜,人均五十文,已經夠一個漢子吃飽了。


    當然要吃好的話,那還得破費一些。


    碼頭菜聲名遠播,不少客人上碼頭就問,聞名遐邇的豆花飯,砂鍋豆湯飯呢?


    不少老饕就會告訴你,我眉山飲食是分時間節令的。


    豆湯飯保溫好,半天都不會涼,現在吃一人一身臭汗誰受得了?那東西已經停了,要吃得冬至以後。


    至於豆花飯和鮓籠籠,那是早飯,晚上人家是不賣的。


    不少人自重身份,覺得和力夫混在一起掉了架子,那也沒問題,看見城牆後麵那棟大房子沒有?那是鼎鼎大名的矚遠樓!啊不,現在已經改名了,叫方知味大酒樓!


    大宋的吃食,現在一般都是小館子在賣,通常挑著個旗子,叫旗亭。


    能被稱為樓的,呃,聽說汴京有個樊樓,其它的,除了我們矚遠樓,似乎就沒聽說了也……


    走進城門,沿著青石板路不遠,大木樓便出現在眼前。


    現在這樓已經不再是簡單的木樓瓦頂了,欄杆屋椽都用朱漆抹了,還繪有金翠彩畫,樓下是大堂,櫃檯,廚房,酒櫃……樓上隔出了一間一間的小包廂,陳設風雅潔致,各種精美的銅器,瓷器,字畫,彩漆螺鈿屏風,琳琅滿目。


    這裏現在是四通商號行會所在地,樓上風景最好的幾間包廂,是江卿,二林部,州府,縣府的,平時不開放。


    其餘的,方才對外營業。


    沿著石階走到大門前,二樓的大牌匾,還是矚遠樓三個大字。底樓大堂進門處,是一塊新牌匾,上麵是三個扁扁的楷書,這是大蘇的書法——方知味。


    進門是一道玄漆大隔斷,阻斷了內外的視線,上麵淺浮雕著幾排文字,塗刷的是石綠色的漆水,分明是一首詩。


    水曲山成眉,花深蜂欲墜。


    雲嵐鶴羽輕,風渚蘋煙翠。


    紫筍薦金荇,清醅稱玉貝。


    莫辭行路難,過此方知味。


    這書法和門楣上的又有不同,字跡柔媚端雅,筆力略淺,但是頗具翰苑風味。


    懂行的便開始品評,這詩乃仄聲入韻,如「春眠不覺曉,處處聞啼鳥」,近年來倒是所見不多,相當的特別。


    說完又看著詩歌點頭,「莫辭行路難,過此方知味。」這是雙關啊……兼喻人生苦行,不錯不錯這酒樓可以的,京城年輕翰林的手筆都求得到。


    請客的土著便忍不住笑,這是我眉山蘇家小神童,蘇油蘇明潤的作品。這酒樓是程大官人搞出來方便招待客人的,蘇程兩家乃是姻親,大官人這是給自家小輩兒揚名呢。


    哥哥你問小神童多大?嘿嘿嘿,不好意思,比鄞縣的那個神童汪洙還小好些,今年剛六歲。


    那汪洙都被傳神了,什麽神童衫子短,袖大惹春風。未去朝天子,先來謁相公。很好聽嗎?給哥哥念念我們眉州神童題在《蘭石圖》上的那首詩啊——鳳葉鐫寒石,龍根透碧苔。性成香自蘊,非待解人來。高下如何?


    這外地的哥哥便表示不信,然後便輪到眉山的弟弟嘚瑟了——這才哪到哪兒,來來來哥哥你先入座,一邊觀賞我眉山風物,一邊品嚐近日來的美食,再聽我給你講講我們這裏才出的事情。有道是:新縣令得詩可龍裏,老山長三試小神童!包哥哥你聽了也得叫精彩!


    第一百五十一章 程夫人的擔心


    故事講了大半就講不下去了,無他,酒菜上來了。


    當哥哥的又驚著了,不僅為了美食,更是為了美器。


    清一色的玉瓷餐具,如今是入夏,器具隻有青白兩色。


    白色如羊脂白玉,青色如雨後梅子。


    因為隻有兩人吃飯,因此菜的分量不多,不過每道菜色的擺盤都非常講究,邊上還點綴著花瓣,或者青蒜絲蔥絲裝飾的綠草,不光是一道道菜,還是一幅幅畫,不是一般的雅致。


    上菜的都是穿著青衣的小童,不光身上臉上幹淨,就連指甲縫,鞋襪,領口,都是一塵不染。


    每道菜上來,小童還會琅琅地報上菜名,然後,當哥哥的如同井底之蛙,一樣沒聽過。


    當弟弟的就介紹,這是眉山最近才興起的菜色。主廚的是程舍人家的周大胖子,這老小子渾渾噩噩了四十多歲,突然不知道哪根筋通了,把江卿家廚菜色和中饋,來了個融會貫通。

章節目錄

閱讀記錄

蘇廚(上)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,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二子從周的小說進行宣傳。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二子從周並收藏蘇廚(上)最新章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