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頭趕緊坐下來:「抓緊抓緊,這每時每刻都是錢啊……」
不一會兒,就見唐淹也捧著幾本書進來:「就知道你們在讀書,這東西簡直是我們讀書人的神器啊,龍老我來拚個桌……」
接下來就是學習了,唐淹還給蘇油指出了明天的內容,開始預習,小灶輔導。
有問題盡管問,蘇油現在的儒學水平,差不多相當於小白,所問的問題一般另外兩人早就思考過,基本難不住。
唐淹本身也有問題要請教龍昌期,兩人問答之間,蘇油就豎著耳朵偷聽,對他們的學問也大是佩服。
儒學是國學的一個分支,但是每一個儒學大家,絕對也是一專多能的國學大師,沒有例外。
一輩子隻泡在十三經裏,也不可能泡得出儒學大家的。
因為這門學問很特殊,它本身是一個網狀結構,也是一門綜合性學科。
一個儒學大師,以大宋這時代論,肯定也是歷史學家,政治家,文學家,還是極大可能的哲學家;
他的理論,常常會引證到天文,地理,道釋二教;
他的研究,甚至涉及醫占農工,琴棋書畫……
儒學問題,其實是社會問題;社會問題,從來都是複雜問題。
因此一個學問豐贍,能夠理清脈絡,綱舉目張的老師,就顯得尤為重要了。
如切如磋,如琢如磨,砥之礪之,教學相長。才是這門學問的進益之道。
這就是夫子所言「三人行,必有我師焉。」的道理,也是夫子「益者三友」理論中,特別有一個「友多聞」的原因。
同時這也是士大夫如此重視交遊,世家子弟常常一門多傑的關鍵所在。因為他們不但掌握著別人沒有的學習資料,更多的是掌握著別人沒有的學習方法,學習條件,甚至是學習成本。
蘇油笑眯眯地看著一問一答的兩人,感覺就像是掉進了米缸中的老鼠。
能在一邊跟著旁聽,還真不是一般的幸福啊……
百年後,《蜀西雜誌》有記載:「龍,唐,蘇,嚐共讀於眉山學宮精舍。人傳當是時也,光華滿徹,洞如白晝,十丈之外可見纖毫。」
「此後每夜即現,至油去乃止。」
「事甚無稽,然故老鑿鑿,皆謂文華三代,萃聚一堂。由是感發天地,照射貞祥雲雲。」
「後數十年,眉山笏纓滿路,冠蓋如雲,科場捷勝,甲第連坊。或以此為發端矣。」
第一百四十八章 李運
兩耳不聞窗外事,一心隻讀聖賢書。
學宮之外,江卿世家卻沒閑著,與官府很快達成了鹽井開發新協議。
新協議的主要內容就是以稅帶榷,不過這鹽稅定得極高,政府攫取走了五成利益。
眉山鹽稅兩監,外加轉運司,從直接經營者變成了監督者,職責就是盯死世家,不讓他們偷漏稅務。
世家分得五成,然後成立了一個四通商號,通過商號掌握陵井鹽的獨家經營權。
與之相應,四通鈔行,作為四通商號的分支機構,以陵井地區預產鹽量為保證金,發行十五萬貫仙井鹽鈔,用於補充眉山的貨幣不足。
除了承兌,鈔行還負責擔保,小額借貸,抵押等諸多金融業務,這也是宋人早就做老了的。
私鈔麵額比會子,交鈔小得多,以五,二,一為數,涵蓋了從五百文到十文麵額,印刷精良,幣值硬挺。一經投放,立刻成為眉山地區廣受歡迎的日常交換中使用的信用貨幣。
為了讓產量與發行幣值相當,大洪井和五龍井周圍,新的井眼緊鑼密鼓地開始鑽探。
有了這麽多資本,江卿世家開始大肆採購牛馬,用來代替不足的人力。
大部分牛馬,二林部從自己部落中調集,還有一部分,來自大理,吐蕃。
南方商道,一時間馬幫的鑾鈴聲不絕於路。
誰也不會傻到隻帶牛馬,它們背上,一般還有西南貨品。
東西越來越貴重:藤器,銅器,香藥,犀象,火浣布,各色南方寶石……
碼頭貼出了招工告示,每日工錢二百五十文,管兩餐,有宿舍,可帶家口,招攬流民隱戶,去陵井上工。
眉山府貼出公文,凡來眉州從事井務者,世家負責清償所欠負逋,不計利息,分期慢慢歸還即可。州府負責安置,一年後視工作成效,入陵井戶籍。
流民,逃戶,可以藉此機會,重新變成大宋編戶齊民。
這項政策一出台,眉山碼頭立即成為了叫花子營,拖兒帶口的窮苦人家,最遠的從夔州一路搭船乞討而來,沿途絡繹不絕。
車船店腳牙,無罪也該殺。
然而三江河幫,在這次人員轉運中,居然充當了一回大善人的角色。
不是不想欺壓,可問題是,搭船的那些人,特麽比老子們措大還窮!身上幾縷破布,手中一個破碗,這是真刮不出一點油星!
要不是吃了蘇小少爺半年蹺腳牛肉,如今有個報答的機會,加上江卿按人頭給錢,老子們打死都不會接這趟差事,沒得晦氣!
因此漢子們雖然言語粗魯,行為粗暴,手腳對女客也不幹淨,可等到到了眉山碼頭,愣是收穫了一堆感謝。
因為到了眉山碼頭,好歹這命就算是掙出來了。
碼頭義棚,土地廟,所有人手投入到了忙碌的救濟活動之中。
不一會兒,就見唐淹也捧著幾本書進來:「就知道你們在讀書,這東西簡直是我們讀書人的神器啊,龍老我來拚個桌……」
接下來就是學習了,唐淹還給蘇油指出了明天的內容,開始預習,小灶輔導。
有問題盡管問,蘇油現在的儒學水平,差不多相當於小白,所問的問題一般另外兩人早就思考過,基本難不住。
唐淹本身也有問題要請教龍昌期,兩人問答之間,蘇油就豎著耳朵偷聽,對他們的學問也大是佩服。
儒學是國學的一個分支,但是每一個儒學大家,絕對也是一專多能的國學大師,沒有例外。
一輩子隻泡在十三經裏,也不可能泡得出儒學大家的。
因為這門學問很特殊,它本身是一個網狀結構,也是一門綜合性學科。
一個儒學大師,以大宋這時代論,肯定也是歷史學家,政治家,文學家,還是極大可能的哲學家;
他的理論,常常會引證到天文,地理,道釋二教;
他的研究,甚至涉及醫占農工,琴棋書畫……
儒學問題,其實是社會問題;社會問題,從來都是複雜問題。
因此一個學問豐贍,能夠理清脈絡,綱舉目張的老師,就顯得尤為重要了。
如切如磋,如琢如磨,砥之礪之,教學相長。才是這門學問的進益之道。
這就是夫子所言「三人行,必有我師焉。」的道理,也是夫子「益者三友」理論中,特別有一個「友多聞」的原因。
同時這也是士大夫如此重視交遊,世家子弟常常一門多傑的關鍵所在。因為他們不但掌握著別人沒有的學習資料,更多的是掌握著別人沒有的學習方法,學習條件,甚至是學習成本。
蘇油笑眯眯地看著一問一答的兩人,感覺就像是掉進了米缸中的老鼠。
能在一邊跟著旁聽,還真不是一般的幸福啊……
百年後,《蜀西雜誌》有記載:「龍,唐,蘇,嚐共讀於眉山學宮精舍。人傳當是時也,光華滿徹,洞如白晝,十丈之外可見纖毫。」
「此後每夜即現,至油去乃止。」
「事甚無稽,然故老鑿鑿,皆謂文華三代,萃聚一堂。由是感發天地,照射貞祥雲雲。」
「後數十年,眉山笏纓滿路,冠蓋如雲,科場捷勝,甲第連坊。或以此為發端矣。」
第一百四十八章 李運
兩耳不聞窗外事,一心隻讀聖賢書。
學宮之外,江卿世家卻沒閑著,與官府很快達成了鹽井開發新協議。
新協議的主要內容就是以稅帶榷,不過這鹽稅定得極高,政府攫取走了五成利益。
眉山鹽稅兩監,外加轉運司,從直接經營者變成了監督者,職責就是盯死世家,不讓他們偷漏稅務。
世家分得五成,然後成立了一個四通商號,通過商號掌握陵井鹽的獨家經營權。
與之相應,四通鈔行,作為四通商號的分支機構,以陵井地區預產鹽量為保證金,發行十五萬貫仙井鹽鈔,用於補充眉山的貨幣不足。
除了承兌,鈔行還負責擔保,小額借貸,抵押等諸多金融業務,這也是宋人早就做老了的。
私鈔麵額比會子,交鈔小得多,以五,二,一為數,涵蓋了從五百文到十文麵額,印刷精良,幣值硬挺。一經投放,立刻成為眉山地區廣受歡迎的日常交換中使用的信用貨幣。
為了讓產量與發行幣值相當,大洪井和五龍井周圍,新的井眼緊鑼密鼓地開始鑽探。
有了這麽多資本,江卿世家開始大肆採購牛馬,用來代替不足的人力。
大部分牛馬,二林部從自己部落中調集,還有一部分,來自大理,吐蕃。
南方商道,一時間馬幫的鑾鈴聲不絕於路。
誰也不會傻到隻帶牛馬,它們背上,一般還有西南貨品。
東西越來越貴重:藤器,銅器,香藥,犀象,火浣布,各色南方寶石……
碼頭貼出了招工告示,每日工錢二百五十文,管兩餐,有宿舍,可帶家口,招攬流民隱戶,去陵井上工。
眉山府貼出公文,凡來眉州從事井務者,世家負責清償所欠負逋,不計利息,分期慢慢歸還即可。州府負責安置,一年後視工作成效,入陵井戶籍。
流民,逃戶,可以藉此機會,重新變成大宋編戶齊民。
這項政策一出台,眉山碼頭立即成為了叫花子營,拖兒帶口的窮苦人家,最遠的從夔州一路搭船乞討而來,沿途絡繹不絕。
車船店腳牙,無罪也該殺。
然而三江河幫,在這次人員轉運中,居然充當了一回大善人的角色。
不是不想欺壓,可問題是,搭船的那些人,特麽比老子們措大還窮!身上幾縷破布,手中一個破碗,這是真刮不出一點油星!
要不是吃了蘇小少爺半年蹺腳牛肉,如今有個報答的機會,加上江卿按人頭給錢,老子們打死都不會接這趟差事,沒得晦氣!
因此漢子們雖然言語粗魯,行為粗暴,手腳對女客也不幹淨,可等到到了眉山碼頭,愣是收穫了一堆感謝。
因為到了眉山碼頭,好歹這命就算是掙出來了。
碼頭義棚,土地廟,所有人手投入到了忙碌的救濟活動之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