濾缸將第一次提高濃度的滷水中所含泥砂、雜質濾掉澄清後,川中川西一帶,就可以用這滷水煎鹽了。


    不過為了進一步提升濃度,節約火力,蘇油又創造性地引入了二次提濃工藝。


    「潑爐印灶」,流行於後世川東,就是通過潑印使滷水浸入鹽灶的灶泥球內,通過蒸發提高濃度。


    「印」為四川方語,有澆灌和下滲的意思。


    這也是對熱交換逃逸能量的科學應用,用灶為龍灶,有一個長長的灶膛,上邊放五口鹽鍋,中間和兩側,還設置有裝著土球的火膛和火道。


    當爐溫升高到一定程度後,兩邊土球被燒得滾燙,鹽工便一邊熬鹽,一邊用滷水澆潑它們。


    土球中酥鬆的空隙,極大地增加了蒸發麵積,爐內高溫會使水分迅速蒸發,而鹽分就留在土球內外。


    土球被堆成前高後矮狀,以方便鹽工提桶潑淋。


    經過一段時間後,土球內的鹽分飽和,便形成鹽土。


    飽含鹽分的土球取出後,被加工錘細成小碎塊,並倒入淋鹵池的前池內,將從原鹵池內引來的一次提濃滷水澆淋到鹽土上,滷水吸收鹽土內的鹽分,濃度得到再次提高,製得接近飽和的濃鹵。


    濃鹵通過缺口或孔洞流入後池。後池同時也是二次過濾沉澱池,之後的滷水,再通過管道進入大型濃鹵池內儲存。


    蘇油準備用蜂窩煤熬鹽,蜂窩煤燒剩下的煤渣體,具備最合理的蒸髮結構,連做土球的功夫也省了。


    待到淋完鹵後,煤渣經過清水沖泡,還可以變成耐火磚的材料。總之一物多用,沒有一點浪費。


    煎鹽的地方叫灶房,俗名叫「場火」。灶房一般長二十五米,寬十五米,結構為木質穿鬥的小青瓦房。


    灶房前部便是煎鹽的龍灶,兩灶並排,一共十口大鍋,前邊八口是鹽鍋,後麵兩口是溫水鍋。


    溫水鍋用於溫鹵,進一步提高滷水濃度,鹽鍋用於煎煮成鹽。


    龍灶溫度前高後低,將濃鹵送到溫水鍋提高濃度後,隨鹽分的提高順次將滷水移至前鍋,直至入火門處第一口鹽鍋內熬煮成鹽,可以將火力運用到極致。


    滷水在鹽鍋中經高溫逐漸成鹽。為了使鹽潔白,顆粒晶瑩,還要經歷除雜工序,就是在煎鹽中加皂角、豆漿。去雜的同時提膽,膽粑可用來製作豆花,豆腐,處理皮革。


    後半程很多類似這樣的工序,就是連李老漢都不知道的了。


    溫水鍋後麵是鹽炕,鹽炕長方形,用板石砌成,長約八米,寬兩米。


    待鹽坑中的鹽積累到一定程度後,灶匠將有水分的鹽舀入鹽倉中,過濾掉多餘水分後,再把倉中的鹽撮到龍灶後方的水平分散式煙道上方的炕上,利用排煙攜帶的剩餘熱量將水分全部炕幹,即成食鹽。


    如此方將燃料利用率提高到了極致。


    因煎鹽方法不同,新鹽井的鹽品又分為花鹽和巴鹽兩種。


    花鹽是隨結晶、隨撈出、隨洗滌,再晾幹而成的散粒鹽;屬於雪鹽中的精品。


    巴鹽則是熬幹鍋內滷水而成的塊狀鹽,但是即使如此,因為經過了除雜工藝,品質也比寧夏青鹽還要高。


    花鹽受宋人歡迎,巴鹽受二林部歡迎,因為攜帶方便。


    至此,單井製鹽工藝才告完成。


    但是有個問題,很多井口開在荒僻之地,分散運送柴煤,又會增加運輸成本,因此不如大規模集中作業。


    解決辦法就是排布輸鹵筧道。


    筧道,就是輸送滷水的竹筒管道,被連接如同過山車一般,最長的可以連綿近十裏,從各個井口將滷水集中輸送到煉鹽場,統一進行熬煉。


    這個鹽場,可以說是集後世諸多古人智慧之大成,等到規模起來之後,會有上萬人在這片地區勞作,幾乎就是一個近代意義上的大型工業基地,可以算作機器革命之前最高的工業成就之一。


    而這些人,差不多就是世界歷史上第一批規模化產業基地中的技術工人。


    無人可以想見,一個大工業基地的展布藍圖,便是在這間粗陋的竹牆茅屋內,就著明滅的火塘,一老一小,一邊啃著粗糲的薯蕷,一邊閑聊,慢慢地勾畫成型的。


    夜已經深了,蘇油和衣躺在竹床上,沉沉睡去。


    李老漢將家中僅有的一條被子給他蓋上,爺仨打算就在火塘邊熬一夜。


    李大栓看著蘇油:「小少爺胸中,裝著多大的心?這不是一家一族的產業,這是……這是涵蓋整個川峽四路之地的大手筆啊。」


    李拴住看著火塘:「小少爺時常給我們念叨的,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,還說取乎上,得乎中,取乎中,得乎下。」


    李老漢輕聲問道:「乖娃,少爺這話什麽意思?」


    第一百四十章 危機與對策


    李拴住往火塘中添了一根細柴,火光映紅了他的臉:「少爺說這是聖人的話,意思是理想要高遠,朝那個方向努力,可能會得到中等的回報。如果一來就把理想設定成中等,那成就可能隻能流於下等了。」


    李老漢伸出手摸了摸李拴住的頭頂:「乖娃真厲害,連聖人的話都知道了,跟著少爺好好學吧。少爺從來沒有看不起我們,我們也要對得起他的期望。」


    李拴住臉上就泛起一些苦惱之色:「我現在最害怕的,就是跟不上少爺的腳步,跟著跟著,半路上就跟丟了……」

章節目錄

閱讀記錄

蘇廚(上)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,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二子從周的小說進行宣傳。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二子從周並收藏蘇廚(上)最新章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