將竹筒湊上去轉動,竹筒芽頭,節疤處的髒灰,幹苔痕,很快消失不見,被刷得幹幹淨淨,竹筒也被刷得漸漸光滑。


    然後換上砂紙輪,打磨竹筒的斷口處,不一會切口磨得圓潤。


    之後砂紙越換越細,斷口處開始出現反光,密集的魚子紋露了出來。


    停下機器,蘇油滿意地看著竹筒,取過幹布擦拭幹淨,又拿過一個瓷瓶,用裏邊的鹽酸調了一碟酸液,拿毛筆蘸了,在竹筒上寫了一副對聯:「世事洞明皆學問,人情練達即文章。」


    取過一盞古怪的黃銅燈,先在燈室中注入酒精,在燈麵凹盤預熱室中也倒上一些,然後取過一根木籤,從身邊煤爐裏引來火焰點燃,很快燈室內酒精開始受熱揮發,呼呼從燈管中噴了出來,然後被點燃。


    燈管下方有個旋鈕,可以調節空氣量,蘇油將氣量調整到合適,將火焰調到最佳。


    黃銅密封性極好,僅用螺紋就能夠達到很好的密封,這是一盞酒精噴燈。


    如果用在燈頭火焰位置連接加壓唧筒,用細嘴將火焰吹平,火焰溫度能夠達到一千四百度,這燈比之前那個粗笨的煤炭噴燈先進了不少,這是蘇油給乖徒弟設計的焊接神器升級版。


    不過他現在用不著唧筒,點燃之後,蘇油便用火焰烘烤竹筒上剛剛寫字的地方。


    酸液部位濃度迅速升高,竹皮碳化,黑色字跡顯示出來,而且吃進竹肉,再也擦拭不去。


    熄滅了噴燈,蘇油又用夾具夾上一個羊毛輪,打上蜂蠟,轉動起來給竹筒拋光。


    不一會兒,一個光可鑑人的楠竹筆筒便製得了。


    用料簡單但做工精緻,書法雅潔,氣韻高貴,十足十的文人氣兒。


    試驗成功,蘇油興致起來了,接著用同樣的法子,用竹板製得了臂擱,用瘤疤老柏製得鎮紙,用青岡木根瘤做了個筆架,還用麻櫟根車了一個小香插。


    將工作室打掃幹淨,蘇油拿著東西進到書房,將原有的文房全部換成自己製得的物品。


    又去庫房取了幾個幹燥好的枯蓮蓬,插到身後的玉瓷缸中,環顧一番:「這樣雅致多了嘛。」


    看著光光的牆壁,嗯,還差了三蘇的書法,繪畫,大蘇畫竹子有一套,到時候必須掛上。


    自己隻跟非遺傳承人學過畫蘭花,國畫中除了蘭花和石頭,別的什麽都不會。


    不想還好,一想起來就手癢,抽出案上的毛筆,隨手畫了一幅蘭石圖,想了想,寫下一首小詩。


    鳳葉鐫寒石,


    龍根透碧苔。


    性成香自蘊,


    非待解人來。


    然後施施然跑河邊看風景去了。


    第一百零九章 幾本書不如二十字


    冬天的天氣,江邊其實挺冷的,不過水是最清最靜的時候。


    水體真如同一大塊綠水晶,包裹著江底綠草,柔柔地招搖著。


    天中的雲朵倒映其中,幾隻水鳥在天光雲影間掠過,造出一種在玻璃空間裏飛翔的奇異的幻景。


    想著這江的名字,蘇油還在好奇,大宋到底有沒有玻璃?


    嗯,不管有沒有,很快就有了,玻璃江,總會讓你名副其實。


    沿著江邊踱步,看到一叢叢枯黃的南荻,蘇油這才想起,自己搜集的漂材已經能用了。


    現在工具齊備,可以製作長尾浮漂了。


    轉回家中,從庫房裏尋找漂材。


    東西不值錢,但是選起來是真的講究。


    每年二三月,在連續幾個晴天之後,在被風向陽的山凹裏,選擇去年就成熟的荻材。


    這些地方生長的南荻直、挺、圓,壯。而當風口的南荻,圓度就不能夠保證。


    在連續晴天選取,是為了得到足夠幹燥的物料。


    取花節長度在半米以上的健康南荻,切下第二、三節使用。再往下南荻皮就太厚不合用了。


    然後選出顏色淺黃,帶光澤,無黴變,通體圓潤,紋路筆直,荻節能夠承受一定的壓力,內絮飽滿,纖維細白,無中孔,無蟲蛀的材料。


    採集後截成小臂長度的長段,每幾十根紮捆在一起,將其放置幹燥通風的地方,一來繼續去除水分,二來有個最大的好處,可以用這種方式對南荻杆進行自然矯直。


    再等過一個夏天之後,就可以製作浮標了。


    浮標的製作關鍵在於去掉南荻多餘的部分,讓上邊剩餘四個尖齒,可以拚合成一個短弧形圓錐,下邊兩個長尖齒,可以拚合成一個長弧型圓錐。


    這個全靠手法精巧,還涉及到平麵幾何到立體幾何的轉換,還有要用到極薄的刀片和砂紙。


    這玩意兒是後世一位漆藝大師教他的。


    當年他求大師傳他兩招,大師微微一笑,遞給他一支浮標:「你能把這東西造好,說明你是可造之才,到時候我再傳你別的。」


    小小一支浮標,集中了漆藝的很多手法和工藝,其中最重要的一項,是拭漆,就是純用手指肚抹拭,用手指感受漆麵的均勻程度和厚薄程度,一支浮標需要反覆上漆打磨十幾次。


    大師每年都會選取荻材,製作上百支浮標,以時刻訓練手感,這一製就是五十多年。


    即便成為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後,仍然日行不掇,當然到這個時候,從他手底下出來的小小浮標,都已經成為釣友們競相追捧的精品,一支售價幾百到上千元不等。

章節目錄

閱讀記錄

蘇廚(上)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,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二子從周的小說進行宣傳。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二子從周並收藏蘇廚(上)最新章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