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天農民起來種地,發現自家菜地裏憑空冒出個墳堆都傻了,一紙訴狀告到開封府。


    開封府派人調查,發現這事兒竟然是一個官員搞出來的騷操作,那官員表示這事兒是我幹的,我願意賠償,高價賠償。


    官官相護,法司隻好將農人叫來,說首先是你沒有看好自己的地也有責任;其次這地已經埋了死人,還是官員家屬,不可能重新挖出來;第三好在這地離村子也遠,對你其實沒啥影響;第四最關鍵,向家願意公開道歉,且給出十倍賠償。


    如果你不繼續告狀,這地就算你以十倍的價格賣給了向家,官府現在就可以讓老向把錢給你。


    如果你要繼續告狀的話,我們也能收狀紙,不過當事人現在在丁憂,所以案子審理要等兩年老向丁憂結束之後,且最終解決方案如何還不一定。


    農民就說那我不告了,十倍賠償也挺香的。


    就這樣,向家得了這塊風水寶地,之後不久,向敏中就出生了。


    向瑀隻有向敏中一個兒子,親自教育督促,從來不假臉色。


    向敏中也聰明得很,向瑀曾對自家媳婦悄悄說:「大吾門者,此兒也。」


    向敏中後隨向瑀赴調京城,回到開封,從此就在家中讀書學習。


    一日有個書生從門前經過,看見向敏中,對鄰居的母親說:「這孩子風骨秀異,將來必定尊貴而且高壽。」


    鄰居的母親把這件事告訴向敏中家,等到向母出來時,書生卻已不見了。


    不過老向到底沒能看到自家兒子有何成就,因為在向敏中二十歲時,向父向母就相繼去世了。


    但是老向培養出來的性格發揮了作用,雖然父母雙亡,向敏中依舊能刻厲自立,誌向遠大,不計貧寒。


    太平興國五年,向敏中進士及第,其後歷任工部郎中、給事中等職。真宗鹹平四年,升任同平章事、集賢殿大學士,正式拜相。


    應該說向敏中幹得還算不錯,以勤於政事、老成持重而聞名。除了因購宅爭妻事件受了些汙點外,也算是當時名相。


    最終官至左僕射、昭文館大學士,活了七十二歲,去世後獲贈太尉、中書令,諡號「文簡」。


    之後向家曾孫女更是被選入宮中成了趙頊的皇後,雖然一個親出子女都沒有,地位卻出奇穩固,穩穩噹噹做到了皇太後。


    大家都說向家的好運全拜那片風水寶地所賜,於是當地還流傳起一首民謠——綿綿王崗,勢如奔羊。稍其前穴,後妃之祥。


    向太後臨終前的遺詔,果然給向家帶來了巨大的好處。


    趙煦集議,諡欽聖憲肅皇後,命宮中錄向太後懿行,加贈太後曾祖向敏中齊王,祖父向傳亮周王,父向經吳王,兄向宗回漢東郡王,向宗良永嘉郡王,極示褒榮。


    ……


    遼國,東京城外,南仙驛。


    天色已近黃昏,眼看城門就要宵禁。


    門外來了一列馬軍儀仗,中間夾著一輛奚車,正朝這邊趕來。


    侍衛看著遠處的城牆,縱馬返回到車旁:「相爺,可算是趕到了。不過前麵壞了一輛拉木頭的太平車,擋住了去路,要不要換馬?」


    王經撩開車簾:「怎麽回事兒?不能拖開?」


    卻一瞥眼瞅著驛站草亭下飲酒的一人,不由得臉色大變:「先停下,待我進驛館歇息片刻。」


    侍衛首領有些莫名其妙,相爺從半路火急火燎地趕回來,一路不斷催促,臨到城門了卻突然駐足,到底是要玩什麽?


    不過他隻是一個馬直班頭,上峰有令接著就是,一揮手就要讓手下們將驛館清出來。


    王經製止道:「說了多少次,就算是王子出行,也不得擾民,何況爾等?都這裏站著,我就去那草亭裏坐坐。」


    侍衛首領低聲道:「相爺,草亭裏有人。」


    王經理了理鬍鬚:「一介書生,還能吃了我?待我去攀談一二,說不定能給大遼發現一個人才呢?」


    侍衛不禁好笑:「野有遺賢,會巴巴兒地坐在都門外驛亭裏待價而沽?相爺就是忒愛惜人才。」


    王經罵了一句:「少胡沁,寧可錯一萬次,也不可放過一次。」


    侍衛笑著拱手:「那相爺自去,有事招呼。」


    王經這才邁步來到草亭,對著那人做了個揖,擺出陌生人打招呼的樣子,卻在彎腰的時候焦急地低聲道:「節度你怎麽敢來這裏!這是我大遼東京城!要是被人知道,彈劾我一個裏通外國可如何得了?還有你堂堂大宋宗室,有個閃失又如何得了?」


    那人正是趙仲遷,也對著王經施禮:「相公說笑了,此來卻不是給相公招禍,卻是解禍的。」


    王經麵上擺出微笑,就如平時準備攀談的模樣,聲音卻是低斥:「我有何禍,節度休要耍笑!」


    第一千七百七十三章 獻策


    趙仲遷說道:「相公難道不知,三司使蕭托輝藉故將你調開,自己卻來到東京,不就是想要拿到相公的實證嗎?」


    「他敢!」王經麵上雖然依舊帶笑,聲音中卻充滿了怒氣:「這個蕭計相,當真如跗骨之蛆!」


    趙仲遷笑道:「明公,你當蕭計相的作為,真就是蕭計相的意思?」


    「節度這話何意?」


    趙仲遷說道:「明公,之前大公鼎告警,讓明公和皇太叔做好準備應對彈劾,遼朝製度我不太清楚,不過按我大宋的製度,如果發起彈劾之人不是禦史,最後又證明彈劾不實,那就當以所彈之罪反坐。」

章節目錄

閱讀記錄

蘇廚(下)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,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二子從周的小說進行宣傳。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二子從周並收藏蘇廚(下)最新章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