雖然在西征中遭遇不幸,但那是天意,總體來說,遼國在耶律洪基的帶領之下,走上了自我發展的正確道路,這一點是莫大的功績。
又說耶律延禧上任以來,妥善處理和解決了國內外的諸多矛盾,對外沉重打擊了分裂勢力,對內大力掃清了奸臣耶律伊遜的殘餘影響,恢復了祖母蕭觀音和生父耶律濬的地位,大力提拔賢臣名將,這是明君有為之相。
對於蕭觀音的遭遇,趙煦表示了極大的同情,和遼使議論之時,指出當時的大臣蕭惟信說得非常正確——「懿德賢明端重,化行宮帳,且誕育儲君,為國大本,此天下母也!而可以叛家仇婢一語動搖之乎?」
然後告訴遼使,遼國涿州人王鼎,曾經整理過一部《焚椒錄》,後來由遼朝商賈帶來大宋。
書裏將蕭觀音冤案的詳細過程,以及當時蕭觀音自白的奏摺、詩詞全部收錄,極力為故懿德皇後鳴不平、道冤情。
大宋文人以之為藍本,創作出了名劇《回心院》。
這部書估計在遼國早被禁絕,遼皇可能並不知道當時的真相,因此自己特意命密閣將這部書找尋出來,將之交給使臣,請你帶回給貴朝皇帝。
遼使趕緊謝恩。
然而遼使不知道的是,關於耶律洪基的評價,是趙煦從蘇油的密奏裏摘取出來的,後邊還跟著另外一段——「及謗訕之令既行,告訐之賞日重,群邪並進,賊及骨肉,諸部浸叛,用兵無寧歲。唯一歲飯僧三十六萬,一日而祝髮者三千人,崇佛無度,罔知國恤,遼亡征見矣。」
而關於蕭觀音,王鼎也在書裏評價她之所以遭遇不幸,原因隻在於「好音樂,與能詩善書耳」。假如她不作《回心院》,也就不會有《十香詞》一事;假如她不善書,也不會一時技癢而為單登手書艷詞。
不過書裏也承認,《懷古》詩的「巧合」,實在是難以解釋。
然而讓遼人措手不及的是,私下接見時,趙煦真是人如其名,如春風一般和煦,心心念念的就是兩國關係融洽和睦,世代兄弟友好,然而正旦大朝會上,卻出現了韃靼人和女直人的身影!
而且趙煦似乎對韃靼和女直異常感興趣,接連冊封了他們四路節度使的官職!
遼使當然要提出抗議,韃靼乃是遼國的叛蕃,如今遼國與他們還處於戰爭狀態,女直也不柔順,希望大宋和遼國站在一起。
否則就成了鼓勵反叛行為,與大宋秉持的「仁道」大相逕庭。
然而大宋的準備非常充分,遼使的論調,立即就招來無數的反擊。
於是遼朝使節,結結實實地體驗了一把什麽叫做「大宋嘴炮」。
蔡京首先發難,有一個問題先要搞清楚,遼國與宋國雖然是兄弟之邦,但是並不意味著在對待藩屬的問題上,就一定要持相同的立場。
大宋最早的叛蕃西夏,就是最好的例子。
遼國不但接受了它的朝貢,冊封了李元昊的官職,還大力資助李元昊立國,不斷地「調停」甚至進行武裝幹涉。
遼國能做初一,我大宋為何不能做十五?
還有高麗,高麗最早是大宋的藩屬,後來被遼國威逼,被迫斷絕與大宋的朝貢關係,成了遼國的單獨藩屬。
後來在高麗君臣的努力下,終於打通了海上朝覲之路,這才重新變成兩國的共同藩屬。而到現在,又重新變成了大宋的獨有藩屬。
這些都是有先例的,而且這些先例,都是遼國首先做下的。
既然遼國作俑於前,就不能怪我大宋如今,效法於後。
禮部尚書許將聲若洪鍾,老頭年紀雖大,但是吟嘯功夫出類拔萃,聲音在大殿裏迴響,竟然引得大金鍾都嗡嗡作應。
許將聲明,大宋對待藩屬的態度,從來都非常明確,那就是不幹涉他國內政。
隻要藩屬在大宋朝貢體係範圍之內,恭順守禮,那麽大宋作為宗主,就應當給予他們公正的待遇。
至於調停與幹涉,那也是限於藩屬之間發生矛盾,需要宗主出麵的時候,由藩屬國提出求請,大宋才會出手。
占城官民請附,便是例子。
因此從外交製度上來說,大宋冊封韃靼和女直,沒有任何做錯的地方。
如果遼國希望大宋採取不一樣的辦法,也不是不可以,從製度上講,也是有路可走的。
首先,遼國得將自己置於大宋的朝貢體係之內,也就是說和韃靼女直一樣,先成為大宋的藩屬國。
然後才能以藩屬國的身份,提出提案,要求大宋調停遼國與韃靼之間的爭端,這樣就成了宗主國調停兩個藩屬國之間的矛盾,也才合乎大宋的外交製度。
第一千七百六十七章 新年
戶部尚書劉正夫則指出,大宋與藩屬國之間的關係,從來都是幫助和扶持為主,其目的,是使藩屬國的人民,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。
國有道,宗主就會獎勵;國無道,宗主就會懲罰。
阻卜、白韃、準布,不管他們與遼國的關係如何,但是站在大宋的角度,在宋取西夏後,三部人民與大宋開始有了接觸,並且在民間的宗教、商貿交往交流過程中,向大宋寧夏路、西域都護府的人民學習,選擇了更加適合自己的生活。
崇尚佛法,急公好義,能歌善舞。
為了解救被黑汗壓榨的佛徒,韃靼諸部自帶牛羊,隨軍數千裏,這些都是符合公義的,符合維護文明的標準的。
又說耶律延禧上任以來,妥善處理和解決了國內外的諸多矛盾,對外沉重打擊了分裂勢力,對內大力掃清了奸臣耶律伊遜的殘餘影響,恢復了祖母蕭觀音和生父耶律濬的地位,大力提拔賢臣名將,這是明君有為之相。
對於蕭觀音的遭遇,趙煦表示了極大的同情,和遼使議論之時,指出當時的大臣蕭惟信說得非常正確——「懿德賢明端重,化行宮帳,且誕育儲君,為國大本,此天下母也!而可以叛家仇婢一語動搖之乎?」
然後告訴遼使,遼國涿州人王鼎,曾經整理過一部《焚椒錄》,後來由遼朝商賈帶來大宋。
書裏將蕭觀音冤案的詳細過程,以及當時蕭觀音自白的奏摺、詩詞全部收錄,極力為故懿德皇後鳴不平、道冤情。
大宋文人以之為藍本,創作出了名劇《回心院》。
這部書估計在遼國早被禁絕,遼皇可能並不知道當時的真相,因此自己特意命密閣將這部書找尋出來,將之交給使臣,請你帶回給貴朝皇帝。
遼使趕緊謝恩。
然而遼使不知道的是,關於耶律洪基的評價,是趙煦從蘇油的密奏裏摘取出來的,後邊還跟著另外一段——「及謗訕之令既行,告訐之賞日重,群邪並進,賊及骨肉,諸部浸叛,用兵無寧歲。唯一歲飯僧三十六萬,一日而祝髮者三千人,崇佛無度,罔知國恤,遼亡征見矣。」
而關於蕭觀音,王鼎也在書裏評價她之所以遭遇不幸,原因隻在於「好音樂,與能詩善書耳」。假如她不作《回心院》,也就不會有《十香詞》一事;假如她不善書,也不會一時技癢而為單登手書艷詞。
不過書裏也承認,《懷古》詩的「巧合」,實在是難以解釋。
然而讓遼人措手不及的是,私下接見時,趙煦真是人如其名,如春風一般和煦,心心念念的就是兩國關係融洽和睦,世代兄弟友好,然而正旦大朝會上,卻出現了韃靼人和女直人的身影!
而且趙煦似乎對韃靼和女直異常感興趣,接連冊封了他們四路節度使的官職!
遼使當然要提出抗議,韃靼乃是遼國的叛蕃,如今遼國與他們還處於戰爭狀態,女直也不柔順,希望大宋和遼國站在一起。
否則就成了鼓勵反叛行為,與大宋秉持的「仁道」大相逕庭。
然而大宋的準備非常充分,遼使的論調,立即就招來無數的反擊。
於是遼朝使節,結結實實地體驗了一把什麽叫做「大宋嘴炮」。
蔡京首先發難,有一個問題先要搞清楚,遼國與宋國雖然是兄弟之邦,但是並不意味著在對待藩屬的問題上,就一定要持相同的立場。
大宋最早的叛蕃西夏,就是最好的例子。
遼國不但接受了它的朝貢,冊封了李元昊的官職,還大力資助李元昊立國,不斷地「調停」甚至進行武裝幹涉。
遼國能做初一,我大宋為何不能做十五?
還有高麗,高麗最早是大宋的藩屬,後來被遼國威逼,被迫斷絕與大宋的朝貢關係,成了遼國的單獨藩屬。
後來在高麗君臣的努力下,終於打通了海上朝覲之路,這才重新變成兩國的共同藩屬。而到現在,又重新變成了大宋的獨有藩屬。
這些都是有先例的,而且這些先例,都是遼國首先做下的。
既然遼國作俑於前,就不能怪我大宋如今,效法於後。
禮部尚書許將聲若洪鍾,老頭年紀雖大,但是吟嘯功夫出類拔萃,聲音在大殿裏迴響,竟然引得大金鍾都嗡嗡作應。
許將聲明,大宋對待藩屬的態度,從來都非常明確,那就是不幹涉他國內政。
隻要藩屬在大宋朝貢體係範圍之內,恭順守禮,那麽大宋作為宗主,就應當給予他們公正的待遇。
至於調停與幹涉,那也是限於藩屬之間發生矛盾,需要宗主出麵的時候,由藩屬國提出求請,大宋才會出手。
占城官民請附,便是例子。
因此從外交製度上來說,大宋冊封韃靼和女直,沒有任何做錯的地方。
如果遼國希望大宋採取不一樣的辦法,也不是不可以,從製度上講,也是有路可走的。
首先,遼國得將自己置於大宋的朝貢體係之內,也就是說和韃靼女直一樣,先成為大宋的藩屬國。
然後才能以藩屬國的身份,提出提案,要求大宋調停遼國與韃靼之間的爭端,這樣就成了宗主國調停兩個藩屬國之間的矛盾,也才合乎大宋的外交製度。
第一千七百六十七章 新年
戶部尚書劉正夫則指出,大宋與藩屬國之間的關係,從來都是幫助和扶持為主,其目的,是使藩屬國的人民,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。
國有道,宗主就會獎勵;國無道,宗主就會懲罰。
阻卜、白韃、準布,不管他們與遼國的關係如何,但是站在大宋的角度,在宋取西夏後,三部人民與大宋開始有了接觸,並且在民間的宗教、商貿交往交流過程中,向大宋寧夏路、西域都護府的人民學習,選擇了更加適合自己的生活。
崇尚佛法,急公好義,能歌善舞。
為了解救被黑汗壓榨的佛徒,韃靼諸部自帶牛羊,隨軍數千裏,這些都是符合公義的,符合維護文明的標準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