攝提東直鬥杓寒,驟覺中原氣象寬。
天為兩宮同號令,不教春歲各開端。
元祐八年的春節比較奇特,因為元日與立春是同一天,蘇油隻會抱怨老天剋扣了自己的假日,而秦觀卻以此立意,在詩中將之譽為是上天給予「兩宮同號令」的祝福。
這個馬屁精巧絕倫,趙煦果然「龍顏大悅」,還特意去翰林院表揚了兩句。
乙巳,梁燾再次上奏:「先帝大臣多以材進,可稍復用,委以別都名籓,以全終始。」
這又是揣摩聖意。
一朝天子一朝臣,趙煦親政之後,朝中肯定要大換血,梁燾的意思是要讓先帝與太皇太後重用過的那些大臣能得優去。
言外之意,還是提醒趙煦,該著手換班子了。
同樣,奏章被趙煦留中。
甲申,一道比放免天下積欠還要重要的詔書出台:「朝官、宗室,大中大夫、觀察使以上,許各占永業田十頃。餘官及民戶願以田宅供祖宗饗祀之費者,亦有等差,聽官給公據,改正稅籍。」
這又是一項大德政。
永業田是唐時的稱呼,唐代行軍功爵製度,丁口永業田二十畝,此外的土地,必須靠軍功獲得。
主人死後,除了永業田可以由兒孫繼承外,其餘功賞土地,國家收回,重新分配。
到了宋代,永業田的性質發生了變化,高滔滔這項措施,規定了官員、宗室占有免稅土地的上限——十頃,這遠比以前的規定縮減了很多。
第一千七百零二章 沒想到
而且這道詔書驚世之處,在於還特意為百姓,也打開了減稅的口子。
百姓可以向官府申請「祭田」,用於「供祖宗饗祀之費」,這其實就是變相免稅!
根據所在地區不同,百姓「祭田」的畝數申報上限也不同,大體為當地百姓平均擁有土地的兩成。
什麽意思呢?用河北舉例,平均一丁百畝,則可以申請二十畝的祭田,朝廷不收稅。
那些本來該收的稅,現在作為老百姓供奉自己祖先的「補貼」,不收了!
對於占有土地很少的百姓,還是拿河北舉例——凡占地在二十畝以下的百姓,實際上能夠享受到農稅全免的政策!
這項措施,其實非常類似後世分級稅製,但是通過更加符合大宋人倫道德觀念的方式,加以體現。
占有土地越多的人,交稅的田畝比例越大;而占有土地越少的農人,交稅的田畝比例就越小。
而對於那些隻占有極少土地,在祭田畝數規定以下窮苦百姓來說,全免!
而且這項措施巧妙就巧妙在,高舉「仁孝」的大旗作為擋箭牌。
這既是推行和倡導文教,同時又能減免五等下戶的負擔,還讓朝臣們除了支持之外,無法提出任何的質疑!
在大宋百姓眼裏,仁孝和祖宗,差不多跟天一樣大。
民間的歡呼,輿論的歌功頌德就不說了,這道詔命之後,趙煦雖然還是在朝堂上擺著撲克臉,但是任何大佬見到他,都再不敢不恭敬異常。
這是施政藝術,這道詔命背後,是對天理人情的精準把握。
高大上,偉光正,誰敢反對,誰就是和整個社會相抗,無疑是自取滅亡!
陛下這一招,實在是太高明,太厲害了,這才叫手握天憲,無可抗衡。
蘇油畢竟受後世的記憶和影響太深刻,從來沒有想到過,還能夠用這樣的方式來為百姓們減免負擔。
這件事情,最先是漏勺在密折中給趙煦提了一嘴,然後趙煦看過就算。
但是幾位同齡近臣的密折,孟家小妹崽也當做家書在看,她敏銳地發現其中的價值,於是再次給趙煦提了出來,建議他予以重視。
趙煦想了想,也沒有在朝臣裏聲張,而是先通過密折又告知了王彥弼,詢問可行性。
王彥弼拿到後,第一感覺就是很好,於是找了王晦定主意,看該如何給趙煦回信。
王晦一看大驚失色,連忙跑去找了蘇油。
蘇油一看也嚇了一大跳,這尼瑪,政治天才啊!
老子絞盡腦汁幾十年,呼籲號召幾十年,要給貧困戶解綁、減負、脫貧,一步步辛辛苦苦,勞心勞力,可從來都是雷聲大,雨點小,費力不討好。
因為要讓朝廷明確免除五等戶以下的租稅,阻力一定會非常巨大,蘇油用腳趾頭都想得到,官員們一將以這麽做會讓老百姓故意析產降等為由,予以反對,認為是培養刁民偷稅漏稅惡習,導致和睦大家庭分崩離析的「不良之法」。
減稅導致朝廷損失是小事,讓老百姓生出機心,民風不再敦厚,可是有違教化的大事。
蘇油也沒有什麽好的辦法,他要「團結最大多數人」,就不能向王安石那樣「明知不可為而為之」。
因為任何一項措施的強行推廣,帶來的必將是強烈的社會反彈,大宋可經不起這樣的折騰。
而且對如今的自己來說,後遺症會非常嚴重。
所以他隻能努力讓百姓增加收入,通過這樣的方式,讓五等戶納完稅之後,能夠依舊有口飽飯吃。
結果漏勺一招劍走偏鋒,不對,在大宋如今,這該叫最大正確,輕輕鬆鬆就解決了當爹的從穿越大宋到現在都沒能解決的問題。
雖然此舉對於無地的佃戶來說,依然無法惠及,但是隻需要稍加引導,無疑就能極大地刺激佃戶朝移民戶的積極轉變。
天為兩宮同號令,不教春歲各開端。
元祐八年的春節比較奇特,因為元日與立春是同一天,蘇油隻會抱怨老天剋扣了自己的假日,而秦觀卻以此立意,在詩中將之譽為是上天給予「兩宮同號令」的祝福。
這個馬屁精巧絕倫,趙煦果然「龍顏大悅」,還特意去翰林院表揚了兩句。
乙巳,梁燾再次上奏:「先帝大臣多以材進,可稍復用,委以別都名籓,以全終始。」
這又是揣摩聖意。
一朝天子一朝臣,趙煦親政之後,朝中肯定要大換血,梁燾的意思是要讓先帝與太皇太後重用過的那些大臣能得優去。
言外之意,還是提醒趙煦,該著手換班子了。
同樣,奏章被趙煦留中。
甲申,一道比放免天下積欠還要重要的詔書出台:「朝官、宗室,大中大夫、觀察使以上,許各占永業田十頃。餘官及民戶願以田宅供祖宗饗祀之費者,亦有等差,聽官給公據,改正稅籍。」
這又是一項大德政。
永業田是唐時的稱呼,唐代行軍功爵製度,丁口永業田二十畝,此外的土地,必須靠軍功獲得。
主人死後,除了永業田可以由兒孫繼承外,其餘功賞土地,國家收回,重新分配。
到了宋代,永業田的性質發生了變化,高滔滔這項措施,規定了官員、宗室占有免稅土地的上限——十頃,這遠比以前的規定縮減了很多。
第一千七百零二章 沒想到
而且這道詔書驚世之處,在於還特意為百姓,也打開了減稅的口子。
百姓可以向官府申請「祭田」,用於「供祖宗饗祀之費」,這其實就是變相免稅!
根據所在地區不同,百姓「祭田」的畝數申報上限也不同,大體為當地百姓平均擁有土地的兩成。
什麽意思呢?用河北舉例,平均一丁百畝,則可以申請二十畝的祭田,朝廷不收稅。
那些本來該收的稅,現在作為老百姓供奉自己祖先的「補貼」,不收了!
對於占有土地很少的百姓,還是拿河北舉例——凡占地在二十畝以下的百姓,實際上能夠享受到農稅全免的政策!
這項措施,其實非常類似後世分級稅製,但是通過更加符合大宋人倫道德觀念的方式,加以體現。
占有土地越多的人,交稅的田畝比例越大;而占有土地越少的農人,交稅的田畝比例就越小。
而對於那些隻占有極少土地,在祭田畝數規定以下窮苦百姓來說,全免!
而且這項措施巧妙就巧妙在,高舉「仁孝」的大旗作為擋箭牌。
這既是推行和倡導文教,同時又能減免五等下戶的負擔,還讓朝臣們除了支持之外,無法提出任何的質疑!
在大宋百姓眼裏,仁孝和祖宗,差不多跟天一樣大。
民間的歡呼,輿論的歌功頌德就不說了,這道詔命之後,趙煦雖然還是在朝堂上擺著撲克臉,但是任何大佬見到他,都再不敢不恭敬異常。
這是施政藝術,這道詔命背後,是對天理人情的精準把握。
高大上,偉光正,誰敢反對,誰就是和整個社會相抗,無疑是自取滅亡!
陛下這一招,實在是太高明,太厲害了,這才叫手握天憲,無可抗衡。
蘇油畢竟受後世的記憶和影響太深刻,從來沒有想到過,還能夠用這樣的方式來為百姓們減免負擔。
這件事情,最先是漏勺在密折中給趙煦提了一嘴,然後趙煦看過就算。
但是幾位同齡近臣的密折,孟家小妹崽也當做家書在看,她敏銳地發現其中的價值,於是再次給趙煦提了出來,建議他予以重視。
趙煦想了想,也沒有在朝臣裏聲張,而是先通過密折又告知了王彥弼,詢問可行性。
王彥弼拿到後,第一感覺就是很好,於是找了王晦定主意,看該如何給趙煦回信。
王晦一看大驚失色,連忙跑去找了蘇油。
蘇油一看也嚇了一大跳,這尼瑪,政治天才啊!
老子絞盡腦汁幾十年,呼籲號召幾十年,要給貧困戶解綁、減負、脫貧,一步步辛辛苦苦,勞心勞力,可從來都是雷聲大,雨點小,費力不討好。
因為要讓朝廷明確免除五等戶以下的租稅,阻力一定會非常巨大,蘇油用腳趾頭都想得到,官員們一將以這麽做會讓老百姓故意析產降等為由,予以反對,認為是培養刁民偷稅漏稅惡習,導致和睦大家庭分崩離析的「不良之法」。
減稅導致朝廷損失是小事,讓老百姓生出機心,民風不再敦厚,可是有違教化的大事。
蘇油也沒有什麽好的辦法,他要「團結最大多數人」,就不能向王安石那樣「明知不可為而為之」。
因為任何一項措施的強行推廣,帶來的必將是強烈的社會反彈,大宋可經不起這樣的折騰。
而且對如今的自己來說,後遺症會非常嚴重。
所以他隻能努力讓百姓增加收入,通過這樣的方式,讓五等戶納完稅之後,能夠依舊有口飽飯吃。
結果漏勺一招劍走偏鋒,不對,在大宋如今,這該叫最大正確,輕輕鬆鬆就解決了當爹的從穿越大宋到現在都沒能解決的問題。
雖然此舉對於無地的佃戶來說,依然無法惠及,但是隻需要稍加引導,無疑就能極大地刺激佃戶朝移民戶的積極轉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