陛見回來,呂大防具出天下新軍、舊軍人數,如今大宋新軍,河北八萬,汴京八萬。寧夏五萬,另有南洋、東洋、北洋三支艦隊,連後勤港口諸軍人員一起,約有六萬,合計二十七萬,約支十三萬緡,各地舊軍工程兵二十餘萬人,約支七萬緡,共計二十萬緡。


    如果加上折衝司,又是二十餘萬,差不多三十萬緡了。


    王岩叟表示反對:「錢雖不多,事體甚大。聖意令執政熟議,那就應當根據以往的事實,情理,妥行商議。」


    呂大防不以為意:「昨者聖意亦謂錢不多,待用右曹錢、封樁錢、上供錢等支給,似不費力。」


    王岩叟道:「動用軍庫、內帑,的確不費力,但縱不惜錢,亦須惜禮。」


    呂大防道:「禮亦是臨時施宜,有所變通的嘛。」


    王岩叟搖頭:「沒有舊例援引,且比照光獻太後為例,又等於太皇太後冊封之時,此皆所係甚大,已是違禮,不是變通,不可輕為。」


    呂大防終於沉吟了起來。


    蘇轍思量了一陣,說道:「最好還是以不行特支為主,如果太皇太後執意堅持,大家方別商量,豈可隨便承當?」


    「前人沒有做好,為吾儕所笑,豈可卻令後人復笑吾輩也!」


    大防默然。


    王岩叟退下來,向韓忠彥表示對呂大防的不滿:「如此大事,呂相便承當得穩便?如此事不理會,不知何事大臣合理會!」


    韓忠彥說道:「後日且當以非故事,踰光獻對太皇太後開陳。」


    王岩叟說道:「對嘛,景佑故事,豈是今日攀援得的?」


    後兩日,呂大防再次召集同列:「檢得四例:天聖二年明肅受冊,內外特支;景佑元年冊光獻,在京特支;熙寧二年光獻及太皇太後、皇太後受冊,隻執仗人特支;元佑二年太皇太後受冊,內外特支。」


    這兩天,呂大防查閱舊檔,也發現了不妥,開始傾向於王岩叟等人的意見了。


    進呈之後,高滔滔看過:「不為受冊,為納後耳。呂卿所引的這些例子,不合。」


    呂大防躬身道:「景佑乃納後例也。」


    王岩叟立即插嘴:「若內外皆有特支,即是母後例。朝廷雖不惜錢,然當惜事體製度,不可輕加。」


    高滔滔說道:「其實我也沒有別的意思,隻是害怕這些人得不到賞賜,怨望罷了。」


    王岩叟趕緊說道:「不會的。如今郊禮已近,他們都指望著這個。若與分外之財,今後卻生僥倖之心。」


    高滔滔嘆了口氣:「如此,就作罷了吧。」


    呂大防聽高滔滔的語氣似乎有些不悅,斟酌道:「或者過後三兩日,別作名目,減數略與之?」


    韓忠彥及王岩叟都表示反對:「如此又無名目。」


    呂大防對兩人說道:「戍邊的將士們也不容易,宜略與之。」


    高滔滔沉吟了一陣:「要是無名,就還是作罷吧。」


    王岩叟繼續奏道:「立後特支,初無故例,便是起於光獻。當時明肅喪未除,此事大為失禮。朝廷花費錢財事小,為後世所譏事大。」


    高滔滔問道:「當年與神宗也曾論及此事,先帝亦不知曉,愛卿可知何故?」


    王岩叟回道:「當年舊事,臣倒是有所聞於韓公,應是……妃嬪中有驟進者。」


    高滔滔立刻就明白了,仁宗名為立後,實為進妃。


    溫成是光獻的敵人,高滔滔是光獻的侄女,因此高滔滔的屁股天然歪,頓時譏笑道:「此等寧識君臣事體?吾固疑其必有以也。」


    王岩叟說道:「故須先正後,則事體自正。」


    高滔滔笑道:「老身亦嚐詔皇帝,選得賢後,有內助之功,此非細事。」


    「仁宗朝後宮不寧,進人失當,是重要原因。」


    王岩叟道:「內助則賴賢後,其如正家須在皇帝。聖人言正家而天下定,自當謹於初始。」


    高滔滔笑著對趙煦說道:「官家聽見了嗎?正家須在皇帝。」


    趙煦現在隻想趕快將小姐姐娶進門,卻不料結一個婚這麽多的麻煩,趕緊應道:「是。」


    王岩叟退朝後,取歷代皇後事跡可以為法者,編成一書,名曰《中宮懿範》,上之。


    第一千六百八十七章 麻魚


    廣州,番禺縣,王河村。


    一名小秀才領著另一名小秀才來到村口:「先生,這便是後學的家鄉了。」


    漏勺看著大榕樹下村子,說道:「嗯,綠意盎然,清幽雅靜,地方不錯。」


    村口幾個小屁孩正在玩耍,一見到二人,丟了竹馬木刀就朝村子裏跑,邊跑還邊喊:「秀才哥哥回來了!秀才哥哥回來了!」


    村裏頓時一番攪擾,不多時,一名老員外出現在村口:「子正回來了?哎呀還有這位小郎君,可是子正的同窗啊?」


    要說年紀,漏勺比州學秀才王樹還要小些,王樹嚇得趕緊擺手:「阿爹啊,這位是我師長,官家伴讀,我廣南東路的轉運判官,廣州通判,天下聞名的小蘇探花!」


    王老員外看著自家兒子身邊的小秀才,不由得驚疑交集,拱著手道:「運判……運判……」


    後邊帶習慣了的「老父母」三個字,這回卻是怎麽都說不出口。


    漏勺不以為意,擺著手道:「老賢達可別這麽叫,這一沒有儀仗,二沒有官服,就是過來考察一下貴村的。」

章節目錄

閱讀記錄

蘇廚(下)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,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二子從周的小說進行宣傳。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二子從周並收藏蘇廚(下)最新章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