趙煦就捧著一本書,給三位講解書中的內容。


    「高昌地無雨雪而極熱,每盛暑,居人皆穿地為穴以處,飛鳥群萃河濱,或起飛即為日氣所鑠,墜而傷翼。屋室覆以白堊。雨及五寸,即廬舍多壞。」


    向太後不禁訝異道:「哎喲,那樣的地方不是阿鼻地獄嗎?卻怎麽還能住人?」


    「不是啊。」趙煦說道:「那地方好著呢。剛剛說得是天山之南,天山之北可是好地方。」


    說完繼續念道:「北庭有水,源出金嶺,導之周圍國城,以溉田園,亦作水磑。」


    「地產五穀,惟無養麥。貴人食馬,餘食羊及鳧雁。」


    高滔滔問道:「貴人食馬?那裏的馬這麽多嗎?」


    「多。」趙煦說道:「娘娘你聽啊,『地多馬,王及王後、太子各養馬,放牧平川中,彌亙百餘裏,以毛色分別為群,莫知其數。北庭川長廣數千裏,鷹鷂雕鶻之所生,多美草,不生花,沙鼠大如兔,鷙禽捕食之。』」


    「樂多琵琶、箜篌,出貂鼠、白氎、繡文花蕊布。俗好騎射。婦人戴油帽,謂之蘇幕遮。用開元七年曆,以三月九日為寒食,餘二社、冬至亦然。以銀或鍮石為筒,貯水激以相射,或以水交潑為戲,謂之壓陽氣去病。好遊賞,行者必抱樂器。」


    「北庭北山中出硇砂,山中常有煙氣湧起,無雲霧,至夕光焰若炬火,照見禽鼠皆赤。采硇砂者著木底鞋取之,皮者即焦。下有穴生青泥,出穴外即變為砂石,土人取以治皮。」


    說完停了一下,對幾位娘娘解釋道:「這硇砂我估計就是芒硝。」


    「城中多樓台卉木。人白皙端正,性工巧,善治金銀銅鐵為器及攻玉。」


    說完又跟幾位娘娘解釋:「西崑玉工極為精巧,以前非我朝可以匹敵,直到蘇頌改良琢玉機械後,國中玉匠方勝西崑一籌。」


    「高昌玉工,與西崑同出一脈。」


    高滔滔將簸籮取出來晾曬:「國朝取長安,曾經得到過幾件玉器、瑪瑙器,極為精湛。帥臣送入,將作監以為鬼工,傳為昆吾刀法。現在看來,估計其實就是哥兒說的西崑玉工了。」


    趙煦覺得自己可以叉腰得意一會兒:「如今南海諸國,卻以大宋將作監的手藝為神技了。」


    「幾件玉器,也值不得多少。」高滔滔嘆息一聲:「司徒在河北使民畝增三石,那才是真正的神技。」


    趙煦點頭表示同意,繼續念道:「……佛寺五十餘區,皆唐朝所賜額,寺中有《大藏經》、《唐韻》、《玉篇》、《經音》等。」


    「居民春月多群聚遨樂於其間。遊者馬上持弓矢,射諸物,謂之禳災。有敕書樓,藏唐太宗、明皇禦劄詔敕,緘鎖甚謹。」


    「復有摩尼寺,波斯僧各持其法,佛經所謂外道者也。」


    「所統有南突厥、北突厥、大眾熨、小眾熨、樣磨、割錄、黠戛司、末蠻、格哆族、預龍族之名甚眾。國中無貧民,絕食者共賑之。人多壽考,率百餘歲,絕無夭死。」


    高滔滔點頭:「如此說來,高昌本也是一片樂土,卻因教義之爭分崩離析,這就是季氏之憂了。」


    趙煦說道:「也沒有那麽好,既然有需要共賑的絕食者,又何來國中無貧民之說?此句本就不通。」


    「我北路大軍不戰而收山南諸城,包括高昌城守李延慶,閉門不納國主甘八爾,說明天山南北,矛盾日久,且頗為尖銳。」


    高滔滔未置可否:「繼續念書吧。」


    第一千六百七十四章 高昌


    趙煦說道:「高昌國王,自稱『阿斯蘭汗』。阿斯蘭在回鶻語中意為獅子,因唐朝曾將公主嫁給回鶻可汗,曾在高昌設立西州,所以他們在朝貢的國書裏,一般自稱是『西州外甥師子王』。」


    「太平興國六年三月,獅子王來貢,太宗於五月遣殿前供奉官王延德與殿前承旨白勛二人為使,率百餘人的使團回訪高昌,自夏州渡河,經沙磧,歷伊州,望北庭萬五千裏。歷時四年的艱辛跋涉,於雍熙二年使還,撰了這本《西州程記》以獻。」


    「當時河西走廊尚為甘州回鶻所占,王延德一行無法通過。隻有向西北取道韃靼,於次年四月抵達高昌。」


    高滔滔將向太後整理出來的簸籮浸泡到石灰水裏,聞言就不禁皺眉:「這道路可太遠了,也不知章學士他們如今到了哪裏。」


    趙煦說道:「好叫娘娘得知,如今和那時候不一樣,於闐在我控製之下,相較當年從夏州出發,我大宋國土已經西進了五千裏。」


    「章學士他們出發之處沙州,到於闐三千裏,這段路程安然無恙;童貫他們的北路,從沙州到龜茲,也是三千裏,一路都是崇信佛教的城市,因此這段路也不用擔憂。」


    高滔滔立即糾正:「童貫乃是監軍,軍臣正帥乃是劉昌祚,官家言語可要小心,不然諫官又該說官家親近侍而遠正官了。」


    趙煦不禁有些無語:「我連童姥姥的麵都沒見過幾次,他一直就在外統軍,哪裏說得上親近,就是記住了他當年宣稱要秣馬天山的典故。」


    說起這個向太後就不禁好笑:「汴京城百姓裏促狹鬼也多,或者也是天意,這天山童姥的外號,還不就應了真兒了?」


    朱太妃看著日漸顯露出君王之氣的英拔兒子,心滿意足,手中拿剪子剪齊草杆,隻微笑不語。

章節目錄

閱讀記錄

蘇廚(下)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,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二子從周的小說進行宣傳。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二子從周並收藏蘇廚(下)最新章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