卻聽趙仲遷說道:「不過這些,都是小頭。」
運費傭金,加起來不下三十萬貫了,還是小頭?!
「丞相要知道,大宋是不會收絹鈔的。」
「啊?對啊,那這生意不是做不成?」
「怎麽做不成?」趙仲遷一臉看小白的樣子:「沒有絹鈔,這不還有歲幣跟舶來錢嗎?」
「這個……」
「丞相,以往歲幣,遼國拿去不過是賞賜之用,如今遼國已經行了分粟之製,這歲幣的作用其實已經大減了。」
「這筆生意要讓兩邊都做成,最好的辦法,就是用七年的歲幣來購買!」
「大宋最重臉麵,能用這種方式免去七年歲幣賞賜,朝中諸公才不好阻撓,宗室遊說也更有把握。」
王經都驚呆了:「這不是……我大遼一文不出,白得三百五十萬貫的設備?」
「七年!」趙仲遷不禁翻起了白眼:「你們陛下能等這麽久?」
「那怎麽辦?」
趙仲遷說道:「國庫沒錢,可民間有啊,遼國沿海諸州,舶來錢何止三百五十萬貫?」
王經已經有些暈了:「那也是人家的錢啊?」
趙仲遷說道:「這就是豐錦錢莊的功能了,遼國可以委託大宋,印製三百五十萬貫的舶來債券,或者叫建設債券,總之不管叫什麽吧,以七年歲幣為抵押,將之發賣給商賈們,規定隻能用舶來錢購買,不就可以了?」
「他們會買?」
「給利啊!司徒訂購的高爐,那是日產萬斤鐵料的傢夥,一個廠三個爐,一天就是三萬斤。」
「一斤鐵料就算隻賺百文,一天就是三千貫,一年利潤就是一百一十萬貫。」
「這個鋼材預計三年就能回本,就算給商賈們一半的利息,五年時間就收回全部投資了。」
「本來七年才能投產的鋼廠,如今隻需要一年就可以投產,投產五年收回投資,是不是大功勞?」
王經點頭:「有五成利,商賈們定然樂意,老夫有把握籌集三百五十萬貫舶來錢,支付給大宋。」
「給什麽給啊?那就一噱頭!遼朝對大宋,隻以七年歲幣來支付,對內則通過發行債券,收取到三百五十萬貫舶來錢,自由使用到鐵廠出鋼為止!」
「有了這三百五十萬貫,數年之內,丞相能不能給遼國再造出幾個產糧之地?這一進一出,丞相又給國家賺了多少錢?省了多少錢?」
「可這還是沒咱們的啊?我讓豐錦錢莊出資認購債券?或者買地改田?」
「怎麽能這樣?」趙仲遷再次翻起了白眼:「認購債券,丞相想讓貴朝陛下知道你富可敵國?買地改田,那得多久才能回本?不怕讓禦史彈劾到灰頭土臉?」
王經打了個哆嗦,連連搖頭,卻又不甘心:「這也不行那也不行,那我們這還是啥都沒撈著啊?」
已經三十萬貫保底了還啥都沒撈著,趙仲遷聽得直樂:「丞相啊,我就問你,如果這事兒能成,這個債券,好不好賣?」
「穩穩噹噹五成利息,指定好賣。」
「那要是有商賈手裏沒有舶來錢,隻有絹鈔,卻又想買債券呢?」
「那舶來錢會變得搶手,與絹鈔交換的價格會出現變化!等下……我們可以賺這個差價啊!」
趙仲遷點頭,樂嗬嗬地道:「先不說這事兒能不能成,隻要透出個風去,舶來錢和絹鈔的比率立馬就會變化。」
「現在丞相就已經可以悄悄收納舶來錢了,待到消息傳出,丞相再將舶來錢換成絹鈔,這一進一出的差價,丞相自然賺得清清白白。」
「當然,要想利益最大化,那就得這事兒最終得徹底敲定,並且允許債券可以自由買賣,這樣的話,五年期的債券起碼還能搶手三年,丞相一共有四年的時間,操作鈔錢比價。」
「如果中間再出現幾次波折,比如談判陷入僵局啊,比如遭遇大風設備無法抵達啊……咱們或許還能在中間多賺幾波。」
王經快要被巨大的幸福擊暈了:「聽說現在大宋的海船不怕風浪……」
「這是消息!」趙仲遷再次拿摺扇點著王經的書桌:「隻要是消息,那當然就有真有假!」
「不過隻有我們才知道,什麽是真的,什麽是假的!穩賺!」
王經終於明白了,這是拿著老百姓的錢和國家的資產,給自己賺取利潤。
自己一文錢不用出,就穩穩噹噹做起三百五十萬貫的生意。
還好幾次!
無怪趙郎君說,之前那些都是蠅頭小利!
當然,這麽做其實就是從商賈身上刮油,肯定會坑死不少人。
但是願賭服輸,我管他們去死!
見王經終於明白了,趙仲遷對他拱手:「恭喜丞相,這回還要掙下天大的名聲。貴朝陛下那裏,必定看重。」
王經心想既然已經決心開始搶錢,那良心臉麵什麽的早都可以不要了:「怎麽還會有名聲?」
趙仲遷訝然道:「在舶來錢價值大增的時候,王相公為了穩定國家經濟,保障絹鈔的價值,毀家抒產,將家中舶來錢拿出來與商賈們置換。」
「在絹鈔價值回升的時候,相公又將之換成舶來錢,以滿足市場和經濟的需要。」
「這就是人棄我取,人取我棄。這是怎樣的大公無私?這是怎樣的為國為民?這是怎樣的清廉高潔,視錢財如糞土?」
運費傭金,加起來不下三十萬貫了,還是小頭?!
「丞相要知道,大宋是不會收絹鈔的。」
「啊?對啊,那這生意不是做不成?」
「怎麽做不成?」趙仲遷一臉看小白的樣子:「沒有絹鈔,這不還有歲幣跟舶來錢嗎?」
「這個……」
「丞相,以往歲幣,遼國拿去不過是賞賜之用,如今遼國已經行了分粟之製,這歲幣的作用其實已經大減了。」
「這筆生意要讓兩邊都做成,最好的辦法,就是用七年的歲幣來購買!」
「大宋最重臉麵,能用這種方式免去七年歲幣賞賜,朝中諸公才不好阻撓,宗室遊說也更有把握。」
王經都驚呆了:「這不是……我大遼一文不出,白得三百五十萬貫的設備?」
「七年!」趙仲遷不禁翻起了白眼:「你們陛下能等這麽久?」
「那怎麽辦?」
趙仲遷說道:「國庫沒錢,可民間有啊,遼國沿海諸州,舶來錢何止三百五十萬貫?」
王經已經有些暈了:「那也是人家的錢啊?」
趙仲遷說道:「這就是豐錦錢莊的功能了,遼國可以委託大宋,印製三百五十萬貫的舶來債券,或者叫建設債券,總之不管叫什麽吧,以七年歲幣為抵押,將之發賣給商賈們,規定隻能用舶來錢購買,不就可以了?」
「他們會買?」
「給利啊!司徒訂購的高爐,那是日產萬斤鐵料的傢夥,一個廠三個爐,一天就是三萬斤。」
「一斤鐵料就算隻賺百文,一天就是三千貫,一年利潤就是一百一十萬貫。」
「這個鋼材預計三年就能回本,就算給商賈們一半的利息,五年時間就收回全部投資了。」
「本來七年才能投產的鋼廠,如今隻需要一年就可以投產,投產五年收回投資,是不是大功勞?」
王經點頭:「有五成利,商賈們定然樂意,老夫有把握籌集三百五十萬貫舶來錢,支付給大宋。」
「給什麽給啊?那就一噱頭!遼朝對大宋,隻以七年歲幣來支付,對內則通過發行債券,收取到三百五十萬貫舶來錢,自由使用到鐵廠出鋼為止!」
「有了這三百五十萬貫,數年之內,丞相能不能給遼國再造出幾個產糧之地?這一進一出,丞相又給國家賺了多少錢?省了多少錢?」
「可這還是沒咱們的啊?我讓豐錦錢莊出資認購債券?或者買地改田?」
「怎麽能這樣?」趙仲遷再次翻起了白眼:「認購債券,丞相想讓貴朝陛下知道你富可敵國?買地改田,那得多久才能回本?不怕讓禦史彈劾到灰頭土臉?」
王經打了個哆嗦,連連搖頭,卻又不甘心:「這也不行那也不行,那我們這還是啥都沒撈著啊?」
已經三十萬貫保底了還啥都沒撈著,趙仲遷聽得直樂:「丞相啊,我就問你,如果這事兒能成,這個債券,好不好賣?」
「穩穩噹噹五成利息,指定好賣。」
「那要是有商賈手裏沒有舶來錢,隻有絹鈔,卻又想買債券呢?」
「那舶來錢會變得搶手,與絹鈔交換的價格會出現變化!等下……我們可以賺這個差價啊!」
趙仲遷點頭,樂嗬嗬地道:「先不說這事兒能不能成,隻要透出個風去,舶來錢和絹鈔的比率立馬就會變化。」
「現在丞相就已經可以悄悄收納舶來錢了,待到消息傳出,丞相再將舶來錢換成絹鈔,這一進一出的差價,丞相自然賺得清清白白。」
「當然,要想利益最大化,那就得這事兒最終得徹底敲定,並且允許債券可以自由買賣,這樣的話,五年期的債券起碼還能搶手三年,丞相一共有四年的時間,操作鈔錢比價。」
「如果中間再出現幾次波折,比如談判陷入僵局啊,比如遭遇大風設備無法抵達啊……咱們或許還能在中間多賺幾波。」
王經快要被巨大的幸福擊暈了:「聽說現在大宋的海船不怕風浪……」
「這是消息!」趙仲遷再次拿摺扇點著王經的書桌:「隻要是消息,那當然就有真有假!」
「不過隻有我們才知道,什麽是真的,什麽是假的!穩賺!」
王經終於明白了,這是拿著老百姓的錢和國家的資產,給自己賺取利潤。
自己一文錢不用出,就穩穩噹噹做起三百五十萬貫的生意。
還好幾次!
無怪趙郎君說,之前那些都是蠅頭小利!
當然,這麽做其實就是從商賈身上刮油,肯定會坑死不少人。
但是願賭服輸,我管他們去死!
見王經終於明白了,趙仲遷對他拱手:「恭喜丞相,這回還要掙下天大的名聲。貴朝陛下那裏,必定看重。」
王經心想既然已經決心開始搶錢,那良心臉麵什麽的早都可以不要了:「怎麽還會有名聲?」
趙仲遷訝然道:「在舶來錢價值大增的時候,王相公為了穩定國家經濟,保障絹鈔的價值,毀家抒產,將家中舶來錢拿出來與商賈們置換。」
「在絹鈔價值回升的時候,相公又將之換成舶來錢,以滿足市場和經濟的需要。」
「這就是人棄我取,人取我棄。這是怎樣的大公無私?這是怎樣的為國為民?這是怎樣的清廉高潔,視錢財如糞土?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