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天師在研究鹽滷的過程中,發現芒硝在低溫是溶解度遠低於食鹽。
而太原的冬季異常寒冷,但是燃料卻非常豐富。
因此可以在冬季熬鹽,之後放到戶外冷凍,大量的芒硝就會析出,再加入鹼土溶液,如此反覆數次,在生產大量芒硝的同時,最終得到足夠濃度的鹽水。
再通過蜀中製鹽的方法,就可以得到「甘鹽」。
有了甘鹽,河東路麟府和五台山的夏鹽遼鹽走私才得到有效遏製,而大宋利用芒硝製作優質印染皮毛產品,以及琉璃、玻璃、瓷器、紙張,肥皂,開始反攻遼國和西夏,不但足以抵消造鹽的成本,還能獲取更大的收益。
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,至今都還在持續,不過麟府過來的夏鹽從私鹽變成了公鹽後,永利監生產食鹽的功能降到了次要位置,利用地理與氣候優勢大力生產芒硝,上升到了主要位置。
……
如今大宋有了合成氨工藝,通過氨氧化法,製作硝酸的效率遠遠大於酸塔法。
所以如今的河北三路,因為一個鹽山化工,就已經不缺三酸兩鹼了。
不過沈括也是能人,不等不靠,用河東生產的黃鐵礦通過酸塔法製造出大量的硫酸,再用硫酸與牲畜尿液混合熬硝製造炸藥。
然後用炸藥開礦,濕法煉銅,使河東路的銅產能連續翻番。
到現在又過去了一段時間,河東路銅料儲備已經到了四百萬貫,沈括之前方才敢上書說自己已經做好準備,可以修建鋼廠了。
就在奏章發出後不過三日,沈括就收到了鄭州機械廠讓他開著自行船去拉設備的通知,一期的煉焦爐、煉鋼爐、球磨機、工具機等等一係列的配套設備,原來蘇油早在半年前,就已經通過報表計算出了沈括的銅產能,然後掐著點兒,通過河北發展銀行提供貸款,找鄭州定下了。
沈括這才明白自己又被司徒耍了一道,其實司徒早就同意了自己的計劃,但是害怕自己不給力,故而設置了一個目標,讓自己努力去夠。
其結果就是河東路大爆政績。
這對沈括自己隻有好處沒有壞處,除了想著這一年來自己辛苦得跟狗一樣的日子,抹一把辛酸淚以外,朝廷的嘉獎和河東父老的稱讚,倒是讓沈括非常興奮。
司徒沒有放棄我!司徒他還在奶我!
蘇油當然不可能放棄,太原有大量的銅。
有了銅,就有了彈殼。
有了鐵路,太原與真定就能夠成為彈藥基地。
兩地離邊境前線也就三四百裏,新軍將有源源不斷的彈藥可用。
這,才是蘇油一定要修這條鐵路的原因。
第一千六百五十三章 脊樑
如今鋼鐵廠已經在晉州建立了起來,有了選礦廠,採用礦漿離心分離技術就能在離心塔底得到精選的鐵沙,產能大增。
如今大宋的鋼鐵基地都在改造,除了粉碎設備,選礦設備,還在高爐進氣處配備了球型熱風爐,利用煤氣加熱耐火黏土球,將空氣加熱到九百度的高溫再進入爐膛,這幾項改進,讓各基地的產能再次上了一個台階。
晉州的設備不是最先進的,三個高爐,也能夠日產鋼鐵十五噸。
不過蘇油知道這些對沈括來說不叫事兒,他更關心這條鐵路上最大的工程難題——石嶺關隧道。
這是宋人第一次需要在一座山體內打通長度近四百米,能夠架設鐵軌通行火車的隧道。
為了修建這條隧道,蘇油從四通礦冶司、將作監、北洋水師、陸軍炮兵調集了精強的力量,以爆破為主,開鑿這條通路。
沒有在太原城多作停留,當日晚上,蘇油便抵達了石嶺關。
石嶺關,太原城的北部咽喉,是太行山與呂梁山在晉中平原北部交匯處留下的天然隘口。
石嶺關過去就是忻州,沿著牧馬河穀行進數十裏就能抵達滹沱河邊的定襄。
那裏就是真太鐵路北線的終點。
按照蘇油的意思,這條鐵路在忻州還要修出一條支線,向北直達代州,徹底改觀雁門關守軍的後勤態勢。
「石嶺關隧道,第一百一十六次爆破,準備——引爆!」
「轟隆——」
已經成型的隧洞中爆發出一聲悶響,緊跟著一股氣浪攜裹著煙塵從洞裏噴了出來。
幾名軍士未待硝煙散盡,便帶著豬鼻口罩沖了進去。
不一會兒,幾名軍士又沖了出來,身上已經沒法看了:「可以施工,鐵鬥車,進!」
一列長長的鐵鬥車,被沿著鋪設在地上的鐵軌推了進去,工人們開始進入,往鐵鬥車上搬運石塊。
宋用臣聲音有些低沉:「從挖掘至今,已經犧牲了五個戰士,兩個被塌方的石塊壓死的,還有三個是排爆,那慘樣……」
蘇油問道:「他們的墓地在哪裏?」
宋用臣說道:「就在石嶺關下的隧道出口處,他們的英靈,會永遠守護著這裏。」
蘇油接過宋用臣手裏的頭盔:「走,進去看看。」
「這個……」宋用臣有些心慌:「裏邊可能還有危險……」
「危險也是分段的。」要瞞過蘇油這樣的工科狗也不容易:「最危險的地方我不回去。」
「那走吧。」宋用臣也無奈,將安全頭盔扣在自己頭上。
隧道已經掘進了百米,而忻州的那一邊,工程同樣在進行,算下來,已經完成了一半。
而太原的冬季異常寒冷,但是燃料卻非常豐富。
因此可以在冬季熬鹽,之後放到戶外冷凍,大量的芒硝就會析出,再加入鹼土溶液,如此反覆數次,在生產大量芒硝的同時,最終得到足夠濃度的鹽水。
再通過蜀中製鹽的方法,就可以得到「甘鹽」。
有了甘鹽,河東路麟府和五台山的夏鹽遼鹽走私才得到有效遏製,而大宋利用芒硝製作優質印染皮毛產品,以及琉璃、玻璃、瓷器、紙張,肥皂,開始反攻遼國和西夏,不但足以抵消造鹽的成本,還能獲取更大的收益。
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,至今都還在持續,不過麟府過來的夏鹽從私鹽變成了公鹽後,永利監生產食鹽的功能降到了次要位置,利用地理與氣候優勢大力生產芒硝,上升到了主要位置。
……
如今大宋有了合成氨工藝,通過氨氧化法,製作硝酸的效率遠遠大於酸塔法。
所以如今的河北三路,因為一個鹽山化工,就已經不缺三酸兩鹼了。
不過沈括也是能人,不等不靠,用河東生產的黃鐵礦通過酸塔法製造出大量的硫酸,再用硫酸與牲畜尿液混合熬硝製造炸藥。
然後用炸藥開礦,濕法煉銅,使河東路的銅產能連續翻番。
到現在又過去了一段時間,河東路銅料儲備已經到了四百萬貫,沈括之前方才敢上書說自己已經做好準備,可以修建鋼廠了。
就在奏章發出後不過三日,沈括就收到了鄭州機械廠讓他開著自行船去拉設備的通知,一期的煉焦爐、煉鋼爐、球磨機、工具機等等一係列的配套設備,原來蘇油早在半年前,就已經通過報表計算出了沈括的銅產能,然後掐著點兒,通過河北發展銀行提供貸款,找鄭州定下了。
沈括這才明白自己又被司徒耍了一道,其實司徒早就同意了自己的計劃,但是害怕自己不給力,故而設置了一個目標,讓自己努力去夠。
其結果就是河東路大爆政績。
這對沈括自己隻有好處沒有壞處,除了想著這一年來自己辛苦得跟狗一樣的日子,抹一把辛酸淚以外,朝廷的嘉獎和河東父老的稱讚,倒是讓沈括非常興奮。
司徒沒有放棄我!司徒他還在奶我!
蘇油當然不可能放棄,太原有大量的銅。
有了銅,就有了彈殼。
有了鐵路,太原與真定就能夠成為彈藥基地。
兩地離邊境前線也就三四百裏,新軍將有源源不斷的彈藥可用。
這,才是蘇油一定要修這條鐵路的原因。
第一千六百五十三章 脊樑
如今鋼鐵廠已經在晉州建立了起來,有了選礦廠,採用礦漿離心分離技術就能在離心塔底得到精選的鐵沙,產能大增。
如今大宋的鋼鐵基地都在改造,除了粉碎設備,選礦設備,還在高爐進氣處配備了球型熱風爐,利用煤氣加熱耐火黏土球,將空氣加熱到九百度的高溫再進入爐膛,這幾項改進,讓各基地的產能再次上了一個台階。
晉州的設備不是最先進的,三個高爐,也能夠日產鋼鐵十五噸。
不過蘇油知道這些對沈括來說不叫事兒,他更關心這條鐵路上最大的工程難題——石嶺關隧道。
這是宋人第一次需要在一座山體內打通長度近四百米,能夠架設鐵軌通行火車的隧道。
為了修建這條隧道,蘇油從四通礦冶司、將作監、北洋水師、陸軍炮兵調集了精強的力量,以爆破為主,開鑿這條通路。
沒有在太原城多作停留,當日晚上,蘇油便抵達了石嶺關。
石嶺關,太原城的北部咽喉,是太行山與呂梁山在晉中平原北部交匯處留下的天然隘口。
石嶺關過去就是忻州,沿著牧馬河穀行進數十裏就能抵達滹沱河邊的定襄。
那裏就是真太鐵路北線的終點。
按照蘇油的意思,這條鐵路在忻州還要修出一條支線,向北直達代州,徹底改觀雁門關守軍的後勤態勢。
「石嶺關隧道,第一百一十六次爆破,準備——引爆!」
「轟隆——」
已經成型的隧洞中爆發出一聲悶響,緊跟著一股氣浪攜裹著煙塵從洞裏噴了出來。
幾名軍士未待硝煙散盡,便帶著豬鼻口罩沖了進去。
不一會兒,幾名軍士又沖了出來,身上已經沒法看了:「可以施工,鐵鬥車,進!」
一列長長的鐵鬥車,被沿著鋪設在地上的鐵軌推了進去,工人們開始進入,往鐵鬥車上搬運石塊。
宋用臣聲音有些低沉:「從挖掘至今,已經犧牲了五個戰士,兩個被塌方的石塊壓死的,還有三個是排爆,那慘樣……」
蘇油問道:「他們的墓地在哪裏?」
宋用臣說道:「就在石嶺關下的隧道出口處,他們的英靈,會永遠守護著這裏。」
蘇油接過宋用臣手裏的頭盔:「走,進去看看。」
「這個……」宋用臣有些心慌:「裏邊可能還有危險……」
「危險也是分段的。」要瞞過蘇油這樣的工科狗也不容易:「最危險的地方我不回去。」
「那走吧。」宋用臣也無奈,將安全頭盔扣在自己頭上。
隧道已經掘進了百米,而忻州的那一邊,工程同樣在進行,算下來,已經完成了一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