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一是發生在後晉開運三年,黃河決堤,水圍博州城,博州太守羊公率軍民治水,但無論如何拚命搶險,也無法奈何洪水泛濫。


    麵對城陷民亡的慘狀,羊公向天痛呼:「黎民何罪,遭此浩劫?我請願以死殉職,祈求蒼天免這方百姓災難!」


    呼罷,投水而亡,洪水即落。


    洪水退去後,羊公的屍首在一處村莊發現,百姓感念羊公,便將之葬於那個地方,並立祠奉祀。


    宋得天下,太宗長子楚王趙元佐聽聞此事,曾賦詩讚嘆,詩雲:「身為犧生禱於洪水,水勢難清沒而水止。民思其仁立祠以祀。嗚呼,偉勞不書於史!」


    其二就發生在數十年前,大宋狀元李迪有個叔叔輩,也到了博州當太守,不過很遺憾和羊公一樣,同樣沒留下名字。


    一日李公在城門等候監司派來的使者,屬下官吏報酉時已到,李公便急命閉關。


    一會兒使者到了,因城門已經關閉,不得入內。


    李公與之語於門隙,使者請入見,李公回答:「朝廷法製酉時必須關閉城門,這門我不能開,請使者於城外委屈一宿,明日相見吧。」


    又有一天,李公收到來自京中的郵件包裹,打開來發現裏邊還夾著家書。


    於是李公立即熄滅了官燭,點燃私燭閱讀家書,讀完之後,才重新點起官燭,繼續閱讀公文。


    當時遂有「閉關迎使者,滅燭看家書」之句。


    兩個無名太守的故事都很簡單,然而晏小山敏銳地發現了這篇文章對報紙銷量的價值,立刻原文刊載。


    果然,當期報紙銷量激增,汴京城中展開了大討論。


    沒有別的原因,匡師古偽鈔案,同樣發生在博州,他的身份,同樣是博州知州!


    人雖然死了,但是匡師古在朝中尚不乏有同情者,還是拿著「刑不上大夫」那一套說事兒,認為朝廷量刑過重,誅殺過速。


    等到博州兩位曾經清廉奉公的無名太守事跡被挖掘出來,刊載於報紙之後,匡師古立刻就失去支持。


    這就叫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。


    開封府老百姓的想法很簡單,同樣是一個地方的主官,差別怎麽能如此之大呢?


    朝中大佬們,你們的同情心,是不是該放到本應青史留名,卻遺憾隻留下事跡的羊李二公身上,而不是放在那偽鈔犯身上?!


    第一千六百一十三章 彩票漏洞


    高滔滔也看報,同樣發現了這篇文章的價值。


    大宋有匡師古那種貪濫枉法的官員,同樣也有羊李二公那樣廉白自守的官員,這完全夠給大宋官員洗地了啊!


    這段時間因為匡師古案,百姓們對官員也多了些看法。


    立刻下詔,查查這二公。


    最終查到李工乃李迪從父李淞,而羊公事跡久遠,已經無法知道姓名。


    不過楚王詩是真的。


    既然事有可考不是編造,高滔滔便命立羊李二公像於博州城隍廟,將博州南北向的一條街道命名為「羊使君巷」,東西向的一條街道命名為「李使君巷」。


    匡師古案,到此徹底定論,廉潔奉公的羊李二公這下成了博州城隍,那作為反麵對比的匡師古,自然就隻好成為臭狗屎。


    就算是神仙下界,也翻不過這個案子來了。


    晏幾道也是宰相之家出身,又多年擔任報人,對這些門道也算內行,於是寫信給蘇油,盛讚使相幕府有高人。


    書法卓絕,文辭老練,博學多聞,政治敏感,智慧超人。


    簡簡單單百十字,兩個太守三件事,就將京中輿論爭議徹底平息下來,還讓案件處理得到了最大的支持。


    堪稱施輕風而化雪嶺,加片羽而轉鈞衡。


    其著力之處,簡直妙到毫顛。


    蘇油收到信之後莫名其妙,不過晏小山的推斷不能說錯,從政治考量來說,最大的受益人就是始作為者,大概率錯不了。


    或者這高人,真出在自己幕府?


    讓晏小山將那篇文章原稿寄回給自己,蘇油一看就知道是誰了。


    王彥弼也是個有福的娃,機緣巧合,這回真是撿到寶了。


    不過蘇油也沒有與王彥弼詳說此事,隻告訴他要尊重王晦,老人家無兒無女寄於你門下,這是看得起你,不能辜負老人家對你的期許。


    之後蘇油便撂開手不再管這事兒,全身心投入到如何讓四路百姓過好一個和諧安寧的年節上頭。


    ……


    汴京,鍾萃宮,高滔滔怒氣沖沖地走進殿來。


    向太後趕緊站起身來迎接,高滔滔問道:「官家沒在這裏?」


    向太後感到奇怪:「官家怎麽會在這裏?」


    高滔滔停了一下:「範祖禹、劉安世上奏,謂官家權罷經筵,意謂將有燕享。今復半月,講臣不得望清光。」


    「又說城中民間喧傳禁中見求乳母,遂謂官家近女寵,此聲流播,實損帝德。」


    「範祖禹說官家年才十四,非近女色之時,上疏勸進德愛身,還乞保護上躬,這是怨我看顧不周……」


    卻見向太後給她使臉色,不由得住了嘴:「怎麽了?」


    卻聽向太後輕咳一聲:「端儀你先出去吧。」


    簾後走出一個小女孩,耳朵上還夾著一支細管鋼筆,手裏抱著幾本帳冊。


    小女孩驚惶地將帳冊放到向太後的桌上,跟高滔滔和向太後福了一福,細聲細氣地道了聲:「端儀請問太皇太後起居,端儀請先告退。」

章節目錄

閱讀記錄

蘇廚(下)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,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二子從周的小說進行宣傳。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二子從周並收藏蘇廚(下)最新章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