於是這個年底官吏們也不相互串門了,都在家給自己孩子們做榜樣——看看你老子我!參加工作都這麽多年了,臘月二十七底下都還在攻書,你有啥權利不愛學習?!
……
王晦每到冬日就比較清閑,學生們都散館了,要到過完十五才回來。
幾家學生家長,還有以往子弟得中進士的那些家庭,年前都送來了年貨,王晦將之都交給了娘子歸氏打理。
自己趁著空閑,翻看今年一年來收集成冊的邸報、《汴京時報》,從中尋找時政脈絡,不時還要做些筆記,為來年給學生們打題做準備。
偶爾興致來了,就讓歸氏熱一壺酒,賞賞院子裏飄落的雪花,填上兩首詩詞,一天也就過去了。
這樣的清淨,王晦其實很喜歡。
今日吃過早飯,王晦將自己珍愛的法帖本子搬了出來,準備臨摹。
《時報》說了,西京留守,提舉商周文字考義局韓嘉彥上書朝廷,要以唐玄宗親書的石台《孝經》與唐文宗時期的《開成石經》為首,在西京文廟樹立碑林,將近年在唐代核心政治區域長安、洛陽周遭發現的重要散落石碑,都移送到碑林妥善保護起來。
這又是一件文化盛事,除了原碑,各地官員還紛紛捐贈出自己珍藏的拓本,墨寶,雙勾本,供韓嘉彥復刻成碑,陳列於碑林。
其中就有鄭文寶後人捐贈的秦代丞相李斯書寫的《嶧山石刻》原石拓本。
這塊原石早已經被毀,拓本隻在太宗年間翻刻過一次,此後就被鄭文寶後人珍藏密不示人,到今日才重新拿了出來。
類似的秘本還有很多,包括了從漢代到當代諸多著名書家的作品,其中有鍾繇、王羲之、顏真卿、柳公權、虞世南、褚遂良、懷素、張旭等人的墨跡。
王晦現在手上有的,是出仕為官的學生千方百計從汴京可貞堂周圍的文玩店搜羅到的,程家印書坊第一版雙勾法帖《萬歲通天貼》中的一幅,王羲之的《初月帖》。
雖然是仿品,但是第一版法帖是程家印書坊在汴京城裏打響名號之作,這一套絹本做工之精良,可謂不計成本,與真跡幾乎完全一致,到如今也成了稀罕物件兒,成了大宋文人墨客競逐的寶貝。
王晦每次臨此貼,都是抱著朝聖的心態,要挑心情舒暢而平靜的時候,焚香淨手,方才開卷觀賞臨摹。
不過今天還沒來得及動筆,門口就響起「咣咣咣」的敲門聲,將王晦的好興致給徹底打散了。
起身開門,卻見風雪當中站著一名鐵塔般的漢子,雙手籠在皮袍裏,頭戴著厚重的大風帽,鬍子拉茬,正是對門徐公子家的惡奴吳仁。
王晦嚇了一跳,此人可不是什麽善輩,這是自己寫給徐公子的信被他發現,打上門來理論來了?
趕緊拱手,小心翼翼地問道:「原來是吳管家,不知有何見教?」
第一千六百一十一章 王晦
吳仁見到王晦,大咧咧地道:「原來夫子在家啊,年節下關門閉戶的也不怕晦氣,走吧去對門,我家公子請夫子喝酒!」
王晦哪裏願意招惹這般是非,趕緊說道:「不必了不必了,拙荊已然……」
吳仁一伸手拿住了王晦衣袖,卻露出自己肋下的長劍:「哪裏這麽多矯情,去不去?」
「去去我去……」王晦臉都白了:「遠親不如近鄰,早該拜望……」
吳仁也不鬆手,牽狗一般將王晦拉到了對門。
一進院門繞過花牆,王晦就不由得眼前一亮,一時間連自己是被脅迫而來都拋之腦後。
這小院兒之前王晦也來過幾次,先前的兩任主人盛林和李珪,都曾經邀請他來宴飲過。
不過兩人畢竟是商賈,雖然都通文墨,但是當時院子氣韻和如今相比,不啻天壤之別。
幾天沒有關注的這個小院,現在已經變得風雅不凡。
院中幾株老梅開得紅白相雜十分熱鬧,正堂兩側還擺放了幾塊怪石,院裏地麵鋪上了印著圖案的方磚,廊榭也重新經過粉刷修繕,臨院一側還添了美人靠,可以供人任意行坐,欣賞景色。
通往中堂的道路上還開挖了幾口形狀自然的池塘,道路在池塘中變成了石蹬,中間被池塘圍起來的一處空地上,還擺放了一張花斑石桌,周圍一圈石座。
院子中最貴的怕就得是這石桌,表麵打磨成如鏡麵般光滑,石頭的花斑,構成了一幅天然的黃竹牡丹圖,與環境相合,簡直巧奪天工。
池中水色清澈,遊動著不少紅的黃的花的大鯉魚,一下子就讓這院子活了。
水池邊種植著一些親水植物,似乎不畏嚴寒,菖蒲葉子上還頂著積雪,反倒更顯蒼翠。
入水口的泉水無聲地流出,卻不知道水源來自何處,池塘也不見溢出,同樣看不到出水口在哪裏。
吳仁帶著王晦從廊榭繞過這美輪美奐的花園,進入正堂。
一推開門,一股帶著清香的熱氣就撲麵而來。
王晦這才發現,大堂的窗戶都被換成了巨大的玻璃窗,可以隔絕外邊的冷空氣。
屋內鋪著厚厚的西域緙花絨毯,脫了鞋走在上麵,能夠感受到地下傳來的熱氣,這是堂屋之下,還設有走水或者走氣的地暖。
王晦小心地打量著周圍,發現堂屋裏的陳設也一體更換了,變得富貴而不失清雅。
……
王晦每到冬日就比較清閑,學生們都散館了,要到過完十五才回來。
幾家學生家長,還有以往子弟得中進士的那些家庭,年前都送來了年貨,王晦將之都交給了娘子歸氏打理。
自己趁著空閑,翻看今年一年來收集成冊的邸報、《汴京時報》,從中尋找時政脈絡,不時還要做些筆記,為來年給學生們打題做準備。
偶爾興致來了,就讓歸氏熱一壺酒,賞賞院子裏飄落的雪花,填上兩首詩詞,一天也就過去了。
這樣的清淨,王晦其實很喜歡。
今日吃過早飯,王晦將自己珍愛的法帖本子搬了出來,準備臨摹。
《時報》說了,西京留守,提舉商周文字考義局韓嘉彥上書朝廷,要以唐玄宗親書的石台《孝經》與唐文宗時期的《開成石經》為首,在西京文廟樹立碑林,將近年在唐代核心政治區域長安、洛陽周遭發現的重要散落石碑,都移送到碑林妥善保護起來。
這又是一件文化盛事,除了原碑,各地官員還紛紛捐贈出自己珍藏的拓本,墨寶,雙勾本,供韓嘉彥復刻成碑,陳列於碑林。
其中就有鄭文寶後人捐贈的秦代丞相李斯書寫的《嶧山石刻》原石拓本。
這塊原石早已經被毀,拓本隻在太宗年間翻刻過一次,此後就被鄭文寶後人珍藏密不示人,到今日才重新拿了出來。
類似的秘本還有很多,包括了從漢代到當代諸多著名書家的作品,其中有鍾繇、王羲之、顏真卿、柳公權、虞世南、褚遂良、懷素、張旭等人的墨跡。
王晦現在手上有的,是出仕為官的學生千方百計從汴京可貞堂周圍的文玩店搜羅到的,程家印書坊第一版雙勾法帖《萬歲通天貼》中的一幅,王羲之的《初月帖》。
雖然是仿品,但是第一版法帖是程家印書坊在汴京城裏打響名號之作,這一套絹本做工之精良,可謂不計成本,與真跡幾乎完全一致,到如今也成了稀罕物件兒,成了大宋文人墨客競逐的寶貝。
王晦每次臨此貼,都是抱著朝聖的心態,要挑心情舒暢而平靜的時候,焚香淨手,方才開卷觀賞臨摹。
不過今天還沒來得及動筆,門口就響起「咣咣咣」的敲門聲,將王晦的好興致給徹底打散了。
起身開門,卻見風雪當中站著一名鐵塔般的漢子,雙手籠在皮袍裏,頭戴著厚重的大風帽,鬍子拉茬,正是對門徐公子家的惡奴吳仁。
王晦嚇了一跳,此人可不是什麽善輩,這是自己寫給徐公子的信被他發現,打上門來理論來了?
趕緊拱手,小心翼翼地問道:「原來是吳管家,不知有何見教?」
第一千六百一十一章 王晦
吳仁見到王晦,大咧咧地道:「原來夫子在家啊,年節下關門閉戶的也不怕晦氣,走吧去對門,我家公子請夫子喝酒!」
王晦哪裏願意招惹這般是非,趕緊說道:「不必了不必了,拙荊已然……」
吳仁一伸手拿住了王晦衣袖,卻露出自己肋下的長劍:「哪裏這麽多矯情,去不去?」
「去去我去……」王晦臉都白了:「遠親不如近鄰,早該拜望……」
吳仁也不鬆手,牽狗一般將王晦拉到了對門。
一進院門繞過花牆,王晦就不由得眼前一亮,一時間連自己是被脅迫而來都拋之腦後。
這小院兒之前王晦也來過幾次,先前的兩任主人盛林和李珪,都曾經邀請他來宴飲過。
不過兩人畢竟是商賈,雖然都通文墨,但是當時院子氣韻和如今相比,不啻天壤之別。
幾天沒有關注的這個小院,現在已經變得風雅不凡。
院中幾株老梅開得紅白相雜十分熱鬧,正堂兩側還擺放了幾塊怪石,院裏地麵鋪上了印著圖案的方磚,廊榭也重新經過粉刷修繕,臨院一側還添了美人靠,可以供人任意行坐,欣賞景色。
通往中堂的道路上還開挖了幾口形狀自然的池塘,道路在池塘中變成了石蹬,中間被池塘圍起來的一處空地上,還擺放了一張花斑石桌,周圍一圈石座。
院子中最貴的怕就得是這石桌,表麵打磨成如鏡麵般光滑,石頭的花斑,構成了一幅天然的黃竹牡丹圖,與環境相合,簡直巧奪天工。
池中水色清澈,遊動著不少紅的黃的花的大鯉魚,一下子就讓這院子活了。
水池邊種植著一些親水植物,似乎不畏嚴寒,菖蒲葉子上還頂著積雪,反倒更顯蒼翠。
入水口的泉水無聲地流出,卻不知道水源來自何處,池塘也不見溢出,同樣看不到出水口在哪裏。
吳仁帶著王晦從廊榭繞過這美輪美奐的花園,進入正堂。
一推開門,一股帶著清香的熱氣就撲麵而來。
王晦這才發現,大堂的窗戶都被換成了巨大的玻璃窗,可以隔絕外邊的冷空氣。
屋內鋪著厚厚的西域緙花絨毯,脫了鞋走在上麵,能夠感受到地下傳來的熱氣,這是堂屋之下,還設有走水或者走氣的地暖。
王晦小心地打量著周圍,發現堂屋裏的陳設也一體更換了,變得富貴而不失清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