至於長春洲水利大工程,遼人在大宋的幫助下已經完成了勘探和規劃,剩下的工程部分,便由李庸的遼國學生們接手了。


    耶律洪基命孫子燕國王耶律延禧,以師禮送李庸到錦州登船返宋。


    對於遼主贈送的厚禮,李庸一概拒絕,還在靈河之濱,寫下《尚書》裏的《五子之歌》,贈送給耶律延禧。


    夏朝君主太康,處在尊位而不理政事,喜好安樂,喪失君德,眾民都懷著二心;


    盤桓遊獵沒有節製,到洛水的南麵打獵,百天還不回返。


    有窮後羿因民弗忍,距於河。


    太康的弟弟五人,侍奉母親,在洛水灣等待。


    五子鹹怨,述大禹之戒以作歌勸諫他。


    其中首歌裏邊,就有「民惟邦本,本固邦寧」八個字。


    李庸在遼國兩年多,親眼見到遼國連年災荒,人民遭難,對遼國君臣的昏庸腐朽已然有了深刻的認識,對於宋神宗與王安石對改革的堅持,其認識同樣也加深了一層。


    安石相公和先帝的遠見卓識,實在是令人欽佩。


    然而他們隻是看到了問題,卻差在手段粗糙。


    好在天佑大宋,得降司徒。


    丙子,以軍事新立,並河北諸軍編練事,召巢穀、張散入京述職。


    ……


    六月的汴京氣候有些炎熱,西城外來了一支馬軍,嚴整威武。


    若是細看隊伍還分作了三支,都是新軍夏季禮服,當先三名將領,一名是汴京人常見的草黃色;一名比較少見,軍服為淡藍色;還有一名人比較年輕,卻是土灰色。


    西城軍人多,也有內行能看出門道,這隊伍看似一支,其實是三隊,分別屬於大宋的陸軍,海軍和工程兵部隊。


    其中海陸兩員將領的領章肩花有些嚇人,是如今大宋第二高的軍階——襄統。


    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 殺雞


    理論上,襄統軍階,能夠統領四萬新軍,也就是一個大軍區司令的級別。


    如今大宋襄統以上的大將隻有一個,那就是種詁。


    種詁以西軍領袖,軍機處創始人,皇家軍事學院第一任山長,大宋陸軍軍事教材總編纂,五路伐夏前線總參謀,如今又成了鎮守河北方麵八萬新軍「總司令」等諸多勳績,方才得到了最高的榮譽——都統。


    不算附屬隻算純戰鬥人員,都統理論上能夠統軍十二萬,按照遼國那般戰與非戰一比三計算的話,差不多遼國兵馬大元帥的級別。


    而都統之上還有都使、協使、襄使三個級別,基本上就是如朝中三司三少,用來榮遇新軍老臣所用了。


    不過如今的新軍還很年輕,將領們還沒攀爬到那份上。


    而剩下的那個,肩膀上卻沒有領花,沒有交卸差遣之前,理論上他現在還是文官,是朝廷的樞密副承旨,都田使,提舉遼國水利事。


    三人正是巢穀、張散和李庸。


    巢穀理論上是西夏降臣,關於他的任命,在朝堂上還起過一番爭議,認為河北不比西夏,巢穀要是在河北造反,那就是禍起蕭牆。


    高滔滔再次拿出女中堯舜的演技:「平夏之時,巢穀十萬騎兵臨大陷穀,以秉常一旨遺詔,束手來歸。」


    「之後統八部鐵騎,鑿通西域,逐黃頭回鶻,擒青唐阿裏骨,黑汗阿黜爾。」


    「功勳卓著,忠勇無倫,遣二子求學汴京,如今長子亦為朝官。」


    「朝命所遷,起不待日。豈有往日不反於數十萬部帳之間,今日反叛謀於烈士之營者?荒謬!」


    命蘇軾出草,保持任命,並善加言語安撫巢穀。


    蘇軾好氣哦,巢穀是他已故的好友,先帝不但以舊友名之,陳季常甚至在信裏稱他為元修,這就是連字都一樣!


    一介夏國降將,他何德何能?!


    等到巢穀還京,蘇軾才知道了真相,抱著巢穀又哭又笑。


    他不怪蘇油和陳季常,卻對巢穀展開了報復。


    一天蘇軾邀請巢穀到宜秋門吃飯,巢穀進門之後才發現蘇軾在辦喪事,然後蘇軾不由分說給巢穀穿上壽衣,將他按到椅子上,在他身前擺上香案,一本正經地祭奠,還念了一篇情真意切的祭文。


    蘇軾都還記得兩人之間的交情細節,聖散子方,就是蘇軾得自巢穀,在徐州救治過不少難民。


    巢穀最喜歡吃蜀中的豌豆尖,知道巢穀死在了夏國,蘇軾揪然不樂,將豌豆尖取名為「巢菜」。


    巢穀剛開始哭笑不得,繼而變得嚴肅,最後也感動得流下了眼淚。


    看著巍峨的汴京城牆,巢穀就不禁想起這些往事:「子瞻來信說京師大學堂裏邊諸多的新奇玩意兒,這次得去看看。」


    張散則看著城牆上突出的棱堡,知道裏邊安置著如今大宋最強大的火炮——鎮國大將軍,也在感慨:「不知道什麽時候,裏邊的玩意兒才能搬到旗艦上去。」


    李庸在兩人麵前就是子侄輩兒,聽到他們的談論不免尷尬:「叔啊,國家機密不好在城門口隨便說的……」


    張散哈哈笑著又抖出個秘密:「忘了你小子機宜出身,走吧走吧,先去兵部報導。」


    秋,七月,戊申。


    癸醜,太皇太後詔有司褒崇皇太妃,討論典故以聞。


    這是範純仁的建議,陛下生母雖然貞靜嫻淑,安分守己,但不能待之過薄。

章節目錄

閱讀記錄

蘇廚(下)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,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二子從周的小說進行宣傳。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二子從周並收藏蘇廚(下)最新章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