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因為呂公相信,隻要自己蹈仁義,行正直,無私無愧,那就清者自清。」
「根本就不需要計較別人說了什麽,也根本無需為自己辯解什麽。」
見小破孩神色漸漸變得和緩,蘇油說道:「明日臣讓扁罐將那硯台交給陛下,算是恭賀陛下進學之喜吧。也請陛下時時記得其背後的銘文,學習呂公的風節。」
說完一擺手裏的柳枝:「一會兒到了學院,我們先解決這根柳枝的遺留問題。」
……
當晚散學後,趙煦回到宮內,手裏還多了一個小包。
高滔滔也聽說了今日講讀的事情,過來看趙煦的反應,卻見趙煦正站在矮凳上,打開大魚缸上的過濾槽,將包裏邊的物事一個個放到過濾槽裏的石頭上。
「哥兒這是做什麽呢?」高滔滔不由得問道。
趙煦說道:「今日進講,程夫子見我折了一根柳枝,責我摧折春和。」
「司徒便將那柳枝撿起,待散學之後,帶我去理工學院,說這柳枝不是不可救,皇祖母你看。」
高滔滔接過趙煦手中的物事,卻是一小段柳樹枝,上邊有一兩個芽頭,頭上封了蠟,底下包著個紗布包,裏邊料想就是一些營養土之類的東西。
趙煦一邊擺放柳枝一邊說道:「司徒說隻要紗布包保持濕潤,這些柳枝會生出根,發出芽,待到小苗長成,就可以移入土中,變成一棵棵的柳樹。」
高滔滔不再說話,將手裏的柳枝遞了回去。
趙煦興致勃勃地將柳枝擺好,取過過濾槽的薄蓋板蓋上一多半,說道:「我和司徒商議了幾處地方,司徒誇我找得好,說過濾槽的濕度應該能夠保證柳枝生長。」
高滔滔看著趙煦高興的樣子,暗自嘆了一口氣:「哥兒進學辛苦,祖母那邊做了哥兒最喜歡的馬鈴薯燒豬排,今日陪祖母用飯吧。」
次日,趙煦的書桌上多了個硯台。
高滔滔命人取來,又叫來服侍趙煦讀書的老內官問話。
趙煦也繼承了自家老爹喜歡顯擺的性格,不過比趙頊好的是隻對自己喜歡的人。
蘇油告訴他的故事,當晚他就告訴了宮人。
聽老內官講清來歷,高滔滔翻過硯台來,看了底下的銘文,也沒說什麽,隻讓老內官將東西放了回去,原樣擺好,別讓官家發現。
……
司馬府邸,呂公著正坐在榻邊,正與病榻上的司馬光商議國事。
呂公著這段時間主抓京周幾路對於役法的利弊條陳,對司馬光說道:「君實,從目前情況看來,河北兩路,對免役法的意見比較大,但是京東兩路和京西兩路,地方州縣對於免役法卻是非常支持的。」
「尤其開封府,應天府,河南府,甚至更遠的京兆府,都認為免役法是良法。」
「看他們條陳裏的道理,其實很簡單,這些地方老百姓不缺錢,隻要不多納所謂的『寬剩』,僅僅承擔役務所需要的那部分錢糧,他們是很樂意的。」
「而且這幾個州府都有專業的工程建設團隊和物資運輸團隊,現在又有了折衝司這個專業治安的行伍,商業發達百姓手裏也有寶鈔,不會遭受換錢納錢的盤剝,我看了看各州縣的意思,都稱便利。」
「還有重要的一條,這些地方不差錢,之前已經徵收的寬剩錢,結餘也最多。」
「我讓蔡京盤過帳,開封府界內,今後六年的差役都夠支應。」
「也就是說,如果繼續施行免役法,開封府就算一文錢不收,帳上的寬剩錢都能夠支撐府界六年。」
「如果改了免役法,那老百姓被多收的六年寬剩就白交了,之後又要開始承擔役務,很多州縣百姓也是出於這個原因,不願意改回差役。」
「現在問條已經搜集得差不多了,我發現很多事情並不如我們之前想像的那樣簡單。」
「現在最大的問題,已經不是差役免役的問題,反而是『寬剩錢』的問題。」
「這個要不管理好,百姓膏血,就有被州府利用此次役法調整,大肆吞沒之虞!」
司馬光眉頭緊皺:「這些數據都拿得確實嗎?」
呂公著說道:「君實,這是陛下親自辦理的,每日數據抄錄得認真,數據之下還有分析總結,雖然不文,但卻周盡,連我都大有所得。」
司馬光說道:「陛下年歲尚幼,卻已有聖明之相,程正叔授講我也沒能參加,那天的講解怎麽樣,陛下覺得有得嗎?」
呂公著嘆了一口氣:「正叔乃是正人,文義道理倒是講解得很不錯的,不過就如君實所言,陛下年紀還小,正叔講解得……我覺得有些深了……」
「反倒是蘇軾在經筵所言,我以為頗有見地。」
司馬光問道:「蘇子瞻作何說?」
呂公著說道:「蘇子瞻說,人君之學與臣庶當異。」
「他告訴陛下,他和明潤小時候,為老泉先生驅率讀書,初甚苦之。」
「等漸漸知道好學,則自知趣向。」
「等到揣摩既久,則中心樂之。」
「既有樂好之意,則自進不已。」
「這就是夫子所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,好之者不如樂之者。」
「他稱讚陛下上聖,固與中人不同,然必欲進學,亦須自好樂中有所悟入。」
「他說陛下之學,不在求名與求知,也不為章句科舉。而是為了周知天下章疏,觀其人文章事實,總理萬機之政。」
「根本就不需要計較別人說了什麽,也根本無需為自己辯解什麽。」
見小破孩神色漸漸變得和緩,蘇油說道:「明日臣讓扁罐將那硯台交給陛下,算是恭賀陛下進學之喜吧。也請陛下時時記得其背後的銘文,學習呂公的風節。」
說完一擺手裏的柳枝:「一會兒到了學院,我們先解決這根柳枝的遺留問題。」
……
當晚散學後,趙煦回到宮內,手裏還多了一個小包。
高滔滔也聽說了今日講讀的事情,過來看趙煦的反應,卻見趙煦正站在矮凳上,打開大魚缸上的過濾槽,將包裏邊的物事一個個放到過濾槽裏的石頭上。
「哥兒這是做什麽呢?」高滔滔不由得問道。
趙煦說道:「今日進講,程夫子見我折了一根柳枝,責我摧折春和。」
「司徒便將那柳枝撿起,待散學之後,帶我去理工學院,說這柳枝不是不可救,皇祖母你看。」
高滔滔接過趙煦手中的物事,卻是一小段柳樹枝,上邊有一兩個芽頭,頭上封了蠟,底下包著個紗布包,裏邊料想就是一些營養土之類的東西。
趙煦一邊擺放柳枝一邊說道:「司徒說隻要紗布包保持濕潤,這些柳枝會生出根,發出芽,待到小苗長成,就可以移入土中,變成一棵棵的柳樹。」
高滔滔不再說話,將手裏的柳枝遞了回去。
趙煦興致勃勃地將柳枝擺好,取過過濾槽的薄蓋板蓋上一多半,說道:「我和司徒商議了幾處地方,司徒誇我找得好,說過濾槽的濕度應該能夠保證柳枝生長。」
高滔滔看著趙煦高興的樣子,暗自嘆了一口氣:「哥兒進學辛苦,祖母那邊做了哥兒最喜歡的馬鈴薯燒豬排,今日陪祖母用飯吧。」
次日,趙煦的書桌上多了個硯台。
高滔滔命人取來,又叫來服侍趙煦讀書的老內官問話。
趙煦也繼承了自家老爹喜歡顯擺的性格,不過比趙頊好的是隻對自己喜歡的人。
蘇油告訴他的故事,當晚他就告訴了宮人。
聽老內官講清來歷,高滔滔翻過硯台來,看了底下的銘文,也沒說什麽,隻讓老內官將東西放了回去,原樣擺好,別讓官家發現。
……
司馬府邸,呂公著正坐在榻邊,正與病榻上的司馬光商議國事。
呂公著這段時間主抓京周幾路對於役法的利弊條陳,對司馬光說道:「君實,從目前情況看來,河北兩路,對免役法的意見比較大,但是京東兩路和京西兩路,地方州縣對於免役法卻是非常支持的。」
「尤其開封府,應天府,河南府,甚至更遠的京兆府,都認為免役法是良法。」
「看他們條陳裏的道理,其實很簡單,這些地方老百姓不缺錢,隻要不多納所謂的『寬剩』,僅僅承擔役務所需要的那部分錢糧,他們是很樂意的。」
「而且這幾個州府都有專業的工程建設團隊和物資運輸團隊,現在又有了折衝司這個專業治安的行伍,商業發達百姓手裏也有寶鈔,不會遭受換錢納錢的盤剝,我看了看各州縣的意思,都稱便利。」
「還有重要的一條,這些地方不差錢,之前已經徵收的寬剩錢,結餘也最多。」
「我讓蔡京盤過帳,開封府界內,今後六年的差役都夠支應。」
「也就是說,如果繼續施行免役法,開封府就算一文錢不收,帳上的寬剩錢都能夠支撐府界六年。」
「如果改了免役法,那老百姓被多收的六年寬剩就白交了,之後又要開始承擔役務,很多州縣百姓也是出於這個原因,不願意改回差役。」
「現在問條已經搜集得差不多了,我發現很多事情並不如我們之前想像的那樣簡單。」
「現在最大的問題,已經不是差役免役的問題,反而是『寬剩錢』的問題。」
「這個要不管理好,百姓膏血,就有被州府利用此次役法調整,大肆吞沒之虞!」
司馬光眉頭緊皺:「這些數據都拿得確實嗎?」
呂公著說道:「君實,這是陛下親自辦理的,每日數據抄錄得認真,數據之下還有分析總結,雖然不文,但卻周盡,連我都大有所得。」
司馬光說道:「陛下年歲尚幼,卻已有聖明之相,程正叔授講我也沒能參加,那天的講解怎麽樣,陛下覺得有得嗎?」
呂公著嘆了一口氣:「正叔乃是正人,文義道理倒是講解得很不錯的,不過就如君實所言,陛下年紀還小,正叔講解得……我覺得有些深了……」
「反倒是蘇軾在經筵所言,我以為頗有見地。」
司馬光問道:「蘇子瞻作何說?」
呂公著說道:「蘇子瞻說,人君之學與臣庶當異。」
「他告訴陛下,他和明潤小時候,為老泉先生驅率讀書,初甚苦之。」
「等漸漸知道好學,則自知趣向。」
「等到揣摩既久,則中心樂之。」
「既有樂好之意,則自進不已。」
「這就是夫子所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,好之者不如樂之者。」
「他稱讚陛下上聖,固與中人不同,然必欲進學,亦須自好樂中有所悟入。」
「他說陛下之學,不在求名與求知,也不為章句科舉。而是為了周知天下章疏,觀其人文章事實,總理萬機之政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