勢未可為而欲為之,則青苗雖廢將復散,況未廢乎?市易雖罷且復置,況初罷乎?
役錢、鹽法,亦莫不然。
以此救前日之弊,如人久病而少間,其父子兄弟喜見顏色而未敢賀者,以其病之猶在也。」
畢仲遊的意思,是新法的目的就是為了撈錢,如果錢不夠用,根本問題不解決,不管怎麽廢,最終都會死灰復燃。
然而錢並非不夠用,而是地方將國用截留了太多,畢仲遊建議將財政權完全收歸國家,從根本上解決國家的財政問題。
財政問題解決了,役法問題同時也就解決了。
手段有點想當然,但是思路卻不錯。
蘇油之所以要給宰執們看這封信,是因為畢仲遊從根本上解決矛盾的建議,非常具有參考價值。
司馬光不由得悚然而驚:「畢仲遊料畫精明,臣在洛陽亦有所知,然此議也未免太過空談。」
「他的意思,是國家錢糧,一歸戶部管理,地方不得插手,此舉比役法更難。」
「再說了,若國家有二十年之積,那臣等所議這些問題,還是問題?」
呂公著說道:「當年明潤治開封,雖然也是大興工役,擴汴渠,修城池,但日給三餐兩百錢,役後還能領地,又有四通營造司分派役務,役夫們幹得歡喜。」
「當時連碼頭扛活的力夫都主動去參加役務,還被船行投金匱告禦狀,陛下調用了一部廂軍,才解決了汴京碼頭商號的上下貨問題。」
「然諸臣非皆有明潤之能,大宋亦非處處皆繁華如汴京。若是國家有二十年之積,那差役免役又有何分別?」
第一千五百零六章 利弊之爭
「有了二十年之積,行差役則如明潤那般發給日工錢,發助役地;」
「行免役,則役輕之區,收納的免役錢,百姓不覺負擔;役重之區,國家也盡可撥款貼補。」
章惇突然開口:「二十年之積,其實也不是沒有。」
韓縝不由得色變:「章惇,休得胡言亂語!」
章惇對著簾幕躬身:「太皇太後,陛下,別忘了,我們有一個東勝洲。」
司馬光立刻說道:「金銀不是糧食田地。」
「可金銀能夠開發出田地,種出糧食,促進流通!」
哎呀又失態了,章惇趕緊躬身:「畢仲遊所議,乃大舉天下之計,深明出入之數,以諸路所積之錢粟,一歸地官。」
「然臣以為,此積者非二十年之國用,乃二十年……司徒曾與我討論過,說這叫國家發展專項資金。」
「按照他的說法,可不光光是大舉天下之計,深明出入之數,還要造出國家每年在軍備、交通、城池、水利、農田、工商上需要支出的預算,還要根據歷年的統計,找出發展趨勢,估計未來幾年所需,以及花費之後,能達到的效果。」
「臣以為有些異想天開,但是如果我們將這個發展資金,僅僅限製在國家役務這一點上,是不是就可行了呢?」
「國家役務,平時盡有常數,不過承平日久,陋患叢生。」
「於立國初到現在,已近百年,而這個常數現在該是多少,沒有詳盡調查過。」
「役務一般包括土木工程、造橋修路、治理河渠、轉輸漕穀等,很多事情,如今都有專司料理。」
「近年來機械大行,帑庾、場務、綱運等,所需人手已經減少,而州縣役人未變;」
「至於弓手、耆長、丁壯、承符、散從、手力、胥史之類,很多完全可以交由折衝府完成。」
「這是有先例的,呂惠卿曾布,曾在許州以軍校代領役務,許州至今稱便。」
「不過役法後來變了質,苛索過甚,沒有依役募錢,導致弊端。」
「兩浙提點刑獄王庭光、提舉常平張靚率民助役錢至七十萬貫,致成科配。」
「勒民輸錢,有一戶多至三百千者。」
「免役之利一,而難行有五。」
「章惇請先言其利。」
「民田有一家而百頃者,亦有戶才三頃者,其戶等乃俱在第一。」
「以百頃而較三頃,則已三十倍矣,而受役月日,均齊無異;」
「如是官戶,除耆長外皆應無役。」
「今例使均出雇錢,則百頃所輸必三十倍於三頃者,而又永無決射之訟,此其利也。」
「然難行之說,以臣之見,初行之時,實則有五。」
「民惟種田,而責其輸錢,錢非田之所出,一也。」
「但是如今寶鈔得用,民間不再錢荒,輸錢也不再是難事,這一難,其實已經不難。」
「近邊州軍,就募者非土著,奸細難防,二也。」
「然西夏已平,四海賓服,除河北遼境之區稍有計較,在其餘地方,這一難,又已經不難。」
「逐處田稅,多少不同,三也。」
「那就按照不同的田稅,抽固定之比例,如此亦不難。」
「耆長僱人,則盜賊難止,四也。」
「這一條,已經是折衝司的職責,完全可以免除。」
「衙前僱人,則失陷官物,五也。」
「那就取消衙前,以招投標的方式招引行人來舉役,比如蒸汽船、火車負責漕運、鐵路運輸,功效比以前的衙前,不知道提高了多少倍,由專人負責,也不至容易失陷。」
役錢、鹽法,亦莫不然。
以此救前日之弊,如人久病而少間,其父子兄弟喜見顏色而未敢賀者,以其病之猶在也。」
畢仲遊的意思,是新法的目的就是為了撈錢,如果錢不夠用,根本問題不解決,不管怎麽廢,最終都會死灰復燃。
然而錢並非不夠用,而是地方將國用截留了太多,畢仲遊建議將財政權完全收歸國家,從根本上解決國家的財政問題。
財政問題解決了,役法問題同時也就解決了。
手段有點想當然,但是思路卻不錯。
蘇油之所以要給宰執們看這封信,是因為畢仲遊從根本上解決矛盾的建議,非常具有參考價值。
司馬光不由得悚然而驚:「畢仲遊料畫精明,臣在洛陽亦有所知,然此議也未免太過空談。」
「他的意思,是國家錢糧,一歸戶部管理,地方不得插手,此舉比役法更難。」
「再說了,若國家有二十年之積,那臣等所議這些問題,還是問題?」
呂公著說道:「當年明潤治開封,雖然也是大興工役,擴汴渠,修城池,但日給三餐兩百錢,役後還能領地,又有四通營造司分派役務,役夫們幹得歡喜。」
「當時連碼頭扛活的力夫都主動去參加役務,還被船行投金匱告禦狀,陛下調用了一部廂軍,才解決了汴京碼頭商號的上下貨問題。」
「然諸臣非皆有明潤之能,大宋亦非處處皆繁華如汴京。若是國家有二十年之積,那差役免役又有何分別?」
第一千五百零六章 利弊之爭
「有了二十年之積,行差役則如明潤那般發給日工錢,發助役地;」
「行免役,則役輕之區,收納的免役錢,百姓不覺負擔;役重之區,國家也盡可撥款貼補。」
章惇突然開口:「二十年之積,其實也不是沒有。」
韓縝不由得色變:「章惇,休得胡言亂語!」
章惇對著簾幕躬身:「太皇太後,陛下,別忘了,我們有一個東勝洲。」
司馬光立刻說道:「金銀不是糧食田地。」
「可金銀能夠開發出田地,種出糧食,促進流通!」
哎呀又失態了,章惇趕緊躬身:「畢仲遊所議,乃大舉天下之計,深明出入之數,以諸路所積之錢粟,一歸地官。」
「然臣以為,此積者非二十年之國用,乃二十年……司徒曾與我討論過,說這叫國家發展專項資金。」
「按照他的說法,可不光光是大舉天下之計,深明出入之數,還要造出國家每年在軍備、交通、城池、水利、農田、工商上需要支出的預算,還要根據歷年的統計,找出發展趨勢,估計未來幾年所需,以及花費之後,能達到的效果。」
「臣以為有些異想天開,但是如果我們將這個發展資金,僅僅限製在國家役務這一點上,是不是就可行了呢?」
「國家役務,平時盡有常數,不過承平日久,陋患叢生。」
「於立國初到現在,已近百年,而這個常數現在該是多少,沒有詳盡調查過。」
「役務一般包括土木工程、造橋修路、治理河渠、轉輸漕穀等,很多事情,如今都有專司料理。」
「近年來機械大行,帑庾、場務、綱運等,所需人手已經減少,而州縣役人未變;」
「至於弓手、耆長、丁壯、承符、散從、手力、胥史之類,很多完全可以交由折衝府完成。」
「這是有先例的,呂惠卿曾布,曾在許州以軍校代領役務,許州至今稱便。」
「不過役法後來變了質,苛索過甚,沒有依役募錢,導致弊端。」
「兩浙提點刑獄王庭光、提舉常平張靚率民助役錢至七十萬貫,致成科配。」
「勒民輸錢,有一戶多至三百千者。」
「免役之利一,而難行有五。」
「章惇請先言其利。」
「民田有一家而百頃者,亦有戶才三頃者,其戶等乃俱在第一。」
「以百頃而較三頃,則已三十倍矣,而受役月日,均齊無異;」
「如是官戶,除耆長外皆應無役。」
「今例使均出雇錢,則百頃所輸必三十倍於三頃者,而又永無決射之訟,此其利也。」
「然難行之說,以臣之見,初行之時,實則有五。」
「民惟種田,而責其輸錢,錢非田之所出,一也。」
「但是如今寶鈔得用,民間不再錢荒,輸錢也不再是難事,這一難,其實已經不難。」
「近邊州軍,就募者非土著,奸細難防,二也。」
「然西夏已平,四海賓服,除河北遼境之區稍有計較,在其餘地方,這一難,又已經不難。」
「逐處田稅,多少不同,三也。」
「那就按照不同的田稅,抽固定之比例,如此亦不難。」
「耆長僱人,則盜賊難止,四也。」
「這一條,已經是折衝司的職責,完全可以免除。」
「衙前僱人,則失陷官物,五也。」
「那就取消衙前,以招投標的方式招引行人來舉役,比如蒸汽船、火車負責漕運、鐵路運輸,功效比以前的衙前,不知道提高了多少倍,由專人負責,也不至容易失陷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