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派兼用!最大多數人的支持!
趙頊政治成熟之後,不止一次跟高滔滔閑聊過這個話題,曾經好幾次想要啟用蘇軾,就是明證。
然而都被王珪、蔡確,甚至大蘇的親小麽叔出手給抹殺了。
王珪認為蘇軾是威脅,蔡確是想將蘇軾作為拖累蘇油和蘇頌的工具,而蘇油則是認為時機不到,與其讓大蘇到朝中來得罪人,還不如在外頭旅遊來得開心。
最起碼,兩篇《赤壁賦》給扁罐漏勺留下來!
蘇油現在又擺明了架勢不願意列位在司馬光和呂公著之前,表現出謙退和容讓。
其實也是因為他考慮到自己年輕了太多,不爭這一時。
職務不重要,影響力在就夠了。
但是高滔滔卻覺得虧欠了蘇油。
如今就是機會,將蘇軾蘇轍調入朝堂,是阻力最小的時候。
一個平衡的朝局在自己眼皮底下慢慢形成,高滔滔心裏還是很有成就感的。
改良的旗號,現在已經得到了改革派中章惇等的支持,保守派中呂公著、範純仁等的支持,而蘇油自己,一直就是改良派。
也就是說,將新政定義在「新法改良」框架內,能夠得到朝中最大多數人的擁護。
九月,乙未,高滔滔下詔,在全國範圍內,徹底罷廢免行錢。
免行錢最初是王安石讓行戶繳納,以免除「徵調物資」設立的名目,但是施行後效果很差。
之後蘇油上奏要求將政府採購通過招標和公示的方式進行,才算是給行戶們解除了負擔,「免行錢」得以真正的「免行」。
之後每當遇到什麽大災,寬罷受災地區當年的免行錢,就成了趙宋皇室顯示「畏天愛民」的作秀,如王珪去世前的那場小地震,便詔罷了一次京周三路的免行錢。
蘇油給高滔滔的四通拆分方案,會讓朝廷增加六百萬貫商稅,於是高滔滔在司馬光來奏請的時候,幹脆一揮手,全麵罷除。
而這次廢除免行錢的同時,卻沒有再恢復徵調的舊製,也就是說,這是一項完完全全解除行人負擔的德政。
錢沒多少,名聲不小,這個交換比,也讓高滔滔非常的滿意。
大宋朝局,就這樣在多方人士的共同努力下,漸漸安定了下來。
戊戌,上大行皇帝諡曰英文烈武聖孝皇帝,廟號神宗。
宋神宗!
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 定諡
後世很多人以為神宗這個廟號不好,作出了很多這樣那樣的解釋。
但是其實「神」這個字,乃是《諡法表》上的第一個號,足見其地位的尊崇。
民無能名曰神,靖民則法曰皇,化合神者曰皇,德象天地曰帝,德合天者曰帝,仁義所往曰王。
「神」,在「皇」、「帝」、「王」之前。
為何如此崇高?按照《諡法解》中的說法,是「民無能名」。
什麽叫民無能名?孔子曾經引用過《尚書》對堯帝的評價——「大哉,堯之為君也。巍巍乎!惟天惟大,惟堯則之。蕩蕩乎,民無能名焉。」
意思既是說堯為天子,太偉大了,就和天一樣的偉大。
他的恩惠是如此廣博,以至於老百姓都不知道怎麽稱讚他好了。
千古帝範,萬代民師,初肇文明,世人敬賴。
堯帝到了宋代,已經成了一個符號,是華夏文明史上最優秀君主的代名詞。
士大夫的事業,在立德立功立言,但入仕後的最高成就,卻都是——「致君堯舜」!
這個廟號之所以在後來成了惡號,是因為真實歷史上的幾個「神宗」,表現都不咋樣。
稱號與其實際成就,實在是相差太遠,活活將這個第一尊號,變成了笑話,諷刺。
甚至是詛咒。
但是在今天的大宋,這個廟號,無疑是最頂級的一個。
這個號的擬定,中間還發生了一場小插曲。
和真實歷史不同的是,司馬光對此廟號提出了反對意見,蘇油也提出了反對意見。
司馬光是覺得這個廟號對趙頊來說,有些過於拔高了。
而蘇油則是被後世「神宗」二字,搞出了心理陰影。
司馬光認為,趙頊應該對改革初期的彎路應該承擔連帶責任,不過好在成就不小,也屬於重開局麵之君,因此用「景」比較合適。
由義而濟曰景,布義行剛曰景,耆意大慮曰景。
而蘇油則認為趙頊雖然取得了光輝成就,但是畢竟沒有走完最後那一步,到底是沒有全部完成祖宗宏願,故而達不到「神」的級別。
司馬光建議那個號有瑕疵,由義而濟,是暗示趙頊對百姓先緊後鬆;布義行剛,是暗示趙頊不斷發動對外戰爭;耆意大慮,則是暗示趙頊在細節上有瑕疵。
蘇油覺得過苛,於是推薦了「昭」。
昭德有勞曰昭,容儀恭美曰昭,聖聞周達曰昭,非常完美。
趙頊很辛苦,很帥,很能採納建議還能推行來去,完美。
然並卵,兩人還沒來得及展開辯論,就被各地的實封淹沒了。
司馬光搞出來的「大開言路」這頭猛獸,第一次讓中書收到了反對他自己和蘇油的聲音。
老百姓、士大夫、太學生和廣大官吏,紛紛投書,不能忍!
先帝哪裏配不上這個神字?司馬學士和蜀國公是吹毛求疵,是敲開雞蛋找茬!
趙頊政治成熟之後,不止一次跟高滔滔閑聊過這個話題,曾經好幾次想要啟用蘇軾,就是明證。
然而都被王珪、蔡確,甚至大蘇的親小麽叔出手給抹殺了。
王珪認為蘇軾是威脅,蔡確是想將蘇軾作為拖累蘇油和蘇頌的工具,而蘇油則是認為時機不到,與其讓大蘇到朝中來得罪人,還不如在外頭旅遊來得開心。
最起碼,兩篇《赤壁賦》給扁罐漏勺留下來!
蘇油現在又擺明了架勢不願意列位在司馬光和呂公著之前,表現出謙退和容讓。
其實也是因為他考慮到自己年輕了太多,不爭這一時。
職務不重要,影響力在就夠了。
但是高滔滔卻覺得虧欠了蘇油。
如今就是機會,將蘇軾蘇轍調入朝堂,是阻力最小的時候。
一個平衡的朝局在自己眼皮底下慢慢形成,高滔滔心裏還是很有成就感的。
改良的旗號,現在已經得到了改革派中章惇等的支持,保守派中呂公著、範純仁等的支持,而蘇油自己,一直就是改良派。
也就是說,將新政定義在「新法改良」框架內,能夠得到朝中最大多數人的擁護。
九月,乙未,高滔滔下詔,在全國範圍內,徹底罷廢免行錢。
免行錢最初是王安石讓行戶繳納,以免除「徵調物資」設立的名目,但是施行後效果很差。
之後蘇油上奏要求將政府採購通過招標和公示的方式進行,才算是給行戶們解除了負擔,「免行錢」得以真正的「免行」。
之後每當遇到什麽大災,寬罷受災地區當年的免行錢,就成了趙宋皇室顯示「畏天愛民」的作秀,如王珪去世前的那場小地震,便詔罷了一次京周三路的免行錢。
蘇油給高滔滔的四通拆分方案,會讓朝廷增加六百萬貫商稅,於是高滔滔在司馬光來奏請的時候,幹脆一揮手,全麵罷除。
而這次廢除免行錢的同時,卻沒有再恢復徵調的舊製,也就是說,這是一項完完全全解除行人負擔的德政。
錢沒多少,名聲不小,這個交換比,也讓高滔滔非常的滿意。
大宋朝局,就這樣在多方人士的共同努力下,漸漸安定了下來。
戊戌,上大行皇帝諡曰英文烈武聖孝皇帝,廟號神宗。
宋神宗!
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 定諡
後世很多人以為神宗這個廟號不好,作出了很多這樣那樣的解釋。
但是其實「神」這個字,乃是《諡法表》上的第一個號,足見其地位的尊崇。
民無能名曰神,靖民則法曰皇,化合神者曰皇,德象天地曰帝,德合天者曰帝,仁義所往曰王。
「神」,在「皇」、「帝」、「王」之前。
為何如此崇高?按照《諡法解》中的說法,是「民無能名」。
什麽叫民無能名?孔子曾經引用過《尚書》對堯帝的評價——「大哉,堯之為君也。巍巍乎!惟天惟大,惟堯則之。蕩蕩乎,民無能名焉。」
意思既是說堯為天子,太偉大了,就和天一樣的偉大。
他的恩惠是如此廣博,以至於老百姓都不知道怎麽稱讚他好了。
千古帝範,萬代民師,初肇文明,世人敬賴。
堯帝到了宋代,已經成了一個符號,是華夏文明史上最優秀君主的代名詞。
士大夫的事業,在立德立功立言,但入仕後的最高成就,卻都是——「致君堯舜」!
這個廟號之所以在後來成了惡號,是因為真實歷史上的幾個「神宗」,表現都不咋樣。
稱號與其實際成就,實在是相差太遠,活活將這個第一尊號,變成了笑話,諷刺。
甚至是詛咒。
但是在今天的大宋,這個廟號,無疑是最頂級的一個。
這個號的擬定,中間還發生了一場小插曲。
和真實歷史不同的是,司馬光對此廟號提出了反對意見,蘇油也提出了反對意見。
司馬光是覺得這個廟號對趙頊來說,有些過於拔高了。
而蘇油則是被後世「神宗」二字,搞出了心理陰影。
司馬光認為,趙頊應該對改革初期的彎路應該承擔連帶責任,不過好在成就不小,也屬於重開局麵之君,因此用「景」比較合適。
由義而濟曰景,布義行剛曰景,耆意大慮曰景。
而蘇油則認為趙頊雖然取得了光輝成就,但是畢竟沒有走完最後那一步,到底是沒有全部完成祖宗宏願,故而達不到「神」的級別。
司馬光建議那個號有瑕疵,由義而濟,是暗示趙頊對百姓先緊後鬆;布義行剛,是暗示趙頊不斷發動對外戰爭;耆意大慮,則是暗示趙頊在細節上有瑕疵。
蘇油覺得過苛,於是推薦了「昭」。
昭德有勞曰昭,容儀恭美曰昭,聖聞周達曰昭,非常完美。
趙頊很辛苦,很帥,很能採納建議還能推行來去,完美。
然並卵,兩人還沒來得及展開辯論,就被各地的實封淹沒了。
司馬光搞出來的「大開言路」這頭猛獸,第一次讓中書收到了反對他自己和蘇油的聲音。
老百姓、士大夫、太學生和廣大官吏,紛紛投書,不能忍!
先帝哪裏配不上這個神字?司馬學士和蜀國公是吹毛求疵,是敲開雞蛋找茬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