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奉太皇太後旨意,高家、荊王、揚王,同樣不得參與此次股權置換拍賣。」


    「說白了,這就是一次四通金融體係內的重大資產置換和調整,目的是發揮參與各家的自主性,獨立性和積極性。」


    「大宋皇室培養扶持了大家這麽多年,如今,到了撒手放大家飛騰的時候了!」


    會議室裏響起了長久而激烈的掌聲,如今大家對這種文雅的喝彩方式已經習慣了。


    雖然肉爛了在鍋裏,但是蜀國公犧牲自己的利益,為大家爭取到了這次重大轉型機會,都是心中佩服。


    各家都有信心,在自己熟悉的產業當中,一定能夠得到比過於穩健保守的四通更快更好的發展。


    七月,甲辰,從司馬光奏,天下並罷保甲、保馬、市易三法。


    而民間因保馬法所蓄養的馬匹,司馬光乞揀擇勾狀,遵從百姓個人意願,願意售馬的,太僕寺量給價錢,分配兩騏驥院。


    蔡確、章惇等執奏不行。


    的確不行,如司馬光之法,最多隻能解決汴京附近的問題,而解決不了全國性的問題。


    最後蘇油上書,正好皇家要整頓四通商務,其中皇家郵驛局又正好需要添置大量馬匹,這個單,隻能、剛好,可以讓皇家來買。


    對於高滔滔來說,這一把明顯是虧本生意,大宋民間所養的馬匹,用作驛馬,比從河西直接購進,品質上差了不是一星半點。


    而高滔滔此刻對蘇油當年的預見性也非常佩服。


    幸好當年保馬法推出的時候,蘇油建議趙頊玩了一把逐年減值、損傷保險,否則現在損失更加巨大。


    保馬法受害最重的地區,在北方,也幸好當年蘇油在陝西陽奉陰違,在京中也通過大力刺激交通,好歹保住了基本盤。


    因此雖然說起來是全國性廢法,實際操作主要就在一個河北。


    而河北對馬匹的需求量一直不小,地勢平曠買了也不至於廢置,即便如此,皇家郵驛局也耗費了幾十萬貫,才辦好了這件事兒。


    收集到的很多民間馬匹,還得要先送到相州馬場調理淘汰。


    這件事情的整個處理過程,讓高滔滔對「舊時代」的「惡法」,更加深惡痛絕。


    高滔滔不高興了,就想要處置幾個人來泄憤。


    正好第一批求直言的成果下來了,告狀的臣僚民庶,應詔言新法不便者,高達數千人。


    司馬光奏:「乞降付三省,委執政看詳,擇其可取者用黃紙簽出再進,或留置左右,或降付有司施行。」


    詔從之。並且要求對於民憤極大的官員,立案!派遣使臣核查!


    蘇油立刻上書,查可以,歸大理寺或者提刑司,不能是台諫。


    司馬光立刻推薦黃廉。


    黃廉是老台諫,以風骨稱聞,正好如今轉職做了京東路提刑使,司馬光建議高滔滔用他,既符合製度,又熟悉規則。


    詔從之。


    蘇油都不由得感慨,司馬光搞這個是真專業,這下連他都挑不出來毛病了。


    丁亥,一封經過三次修改的詔書,終於宣示內外:


    「朕初攬庶政,鬱於大道,夙夜祗畏,懼無以章先帝之休烈,而安輯天下之民。


    永惟古之王者,禦治之始,必明目達聰,以防壅蔽。


    《詩》不雲乎:『訪予落止。』此成王所以求助而群臣所以進戒,上下交儆,以遂文武之功,朕甚慕焉。


    應中外臣僚及民庶,並許實封直言朝政闕失,民間疾苦,在京於登聞鼓、檢院投進,在外於所屬州軍驛以置聞。


    朕將親覽,以考求其中而施之。」


    議者猶以為三年無改於父之道,司馬光和呂公著這一次予以了嚴正的駁斥,在蘇油的提醒下,牢牢把握住了「先王之道」的正確解釋權。


    改政於正,歸法於良,正是先帝自安石相公去相,獨攬朝政以來,孜孜不倦的追求!


    證據?證據多的是!


    這又是蘇油萬年老苟帶來的好處了。


    蘇油的奏章,從來都不是「陛下你應該怎樣怎樣」的格式,而是「致君堯舜」模式。


    「臣這裏遇到了什麽什麽問題……問題的原因大致應該如下一二三四五……臣覺得是不是可以嚐試一下這樣解決:方案甲,方案乙,方案丙……陛下明睿,煩請降敕,臣也好奉旨躬行。」


    而趙頊的回覆一般都是:「嗯,國公考慮得真細,朕覺得吧,方案乙看著就不錯,國公先試試看,記得反饋效果給我,不行咱們再及時調整……」


    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,雖然多數都發生在蘇油曾經治理過的地區,但是卻不妨礙呂公著現在拿出來說事兒——看看!研究蜀國公在外路和朝廷之間的公文來往,那些改良措施,一直就是先帝的本意嘛!


    「於是眾議乃息。」


    丙午,遼遣使來弔祭。


    遼國如今鴿派當政,與大宋處於「蜜月期」。


    傳聞耶律洪基得知南朝司馬光、呂公著、蘇油入朝,曾經嚴肅地告誡臣下:「今南朝賢臣主政,慎勿生事。」


    而此次遼使除了致哀,還有一係列的事務要與大宋「商議」。


    說白了,就是想利用大宋國喪,拿一筆好處。


    第一千四百七十章 綱要


    蘇頌和晁補之當年曾因為對遼態度過於「軟弱」,而被趙頊貶去了工部,可如今朝中的「遼國通」,隻有蘇頌和蘇油拿得出手,於是詔命復甦頌同知太常禮院,與蘇油一起應對遼國使團。

章節目錄

閱讀記錄

蘇廚(下)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,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二子從周的小說進行宣傳。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二子從周並收藏蘇廚(下)最新章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