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如今內中隻有二殿安穩,便將官家移到慶壽殿安養,哥兒由老身親自照應。」


    「至於你二兄,也隻能先出外就第。眼看春末了,盛暑一至,又多受一年摧殘。」


    舒國長公主低著頭:「一切自由母後做主。」


    高滔滔拉著舒國長公主,眼淚又下來了:「或許這就是你皇兄至仁純孝的福報,形勢所格,不得不如此啊……」


    ……


    政事堂,現在應該叫都省了。


    蔡確得到了章惇的回覆,表示他願意支持趙傭。


    而且章惇做得更絕,約知開封府蔡京日領壯士在外廷待變,私下告訴蔡京「大臣共議建儲,若有異議者,當以壯士入斬之。」


    今天三省、樞密問疾之後出來,大家一起到樞密院南廳議事。


    所有人都知道,皇帝的日子不多了。


    大家坐定之後,蔡確首先發難,對王珪說道:「相公為群臣之首,到今天還拿不出章程嗎?」


    王珪沒有說話。


    章惇說道:「唯今之計,是不是先請立東宮?」


    王珪還是沒有說話。


    蔡確站起身來:「相公,今日不吐一言,怕是出不得此廳。」


    王珪抬起頭:「兩位什麽意思?今上還在,立儲之意,當出於上,此豈是為臣者所當為?」


    章惇也站了起來:「如今天下沸議,何不早立儲君,以安天下?相公是不以天下為念嗎?」


    蔡確陰惻惻地說道:「早立東宮,明正而言順,相公一味推搪,莫非另有異謀?」


    王珪訝然,不覺口吃:「什麽……什麽異謀?上自有子,復何異!」


    蔡確與章惇相視一眼,卻是完全沒有想到王珪會這樣答覆。


    章惇是狠人,既然王珪這樣說,幹脆一不做二不休,以免再生反覆:「既然如此,何不再請入宮,今日便定下來?」


    王珪說道:「才問了起居,豈可又打擾陛下安養?何妨明日?」


    章惇冷笑:「擇日,何如撞日?」


    王珪尚在堅持,卻見門外遠遠走來一個中官,正是高太後的中官梁惟簡。


    王珪如蒙大赦,趕緊上前問道:「梁都管,可是內中……」


    梁惟簡說道:「原來三位都在這裏,那倒是省卻咱家多跑腿了,太後懿旨,明日裏問定起居,改在慶壽宮。」


    王珪詫異道:「卻是為何?」


    梁惟簡說道:「太後的意思,是慶壽宮有花園池沼,風景,氣候,房間,都遠比舊宮福寧殿舒適,離寶慈宮也不遠,有太後看顧著,宮人們也得更盡心。」


    「對了,還有延安郡王,太後已經收育於寶慈宮,明日起居,她會帶郡王過去。」


    對三人施了一禮:「咱家就不耽誤相公們料理大政了,幾位相公辛苦。」


    說完拋下瞠目結舌的三人,施施然地去了。


    王珪看著章惇蔡確滿臉的失落之色,心中暗爽,卻沒有露出一點幸災樂禍的表情,認真地問道:「兩位,還要現在就入內請起居嗎?」


    ……


    癸巳,帝大漸,遷禦慶壽宮。


    以延安郡王沖幼,太後親育於寶慈宮。


    出雍王趙顥就第。


    雍王請見太後,母子相哭,然事終不回。


    王乃請日問起居,從之。


    翌日,三省、樞密院入問,見帝於榻前。


    王珪言:「去冬嚐奉聖旨,皇子延安郡王來春出閤,願早建東宮。」


    凡三奏,帝三顧,微首肯而已。


    又乞皇太後權同聽政,候康復日依舊,帝亦顧視首肯,珪等乃出。


    ……


    對於朝臣來說,這是太後屬意延安郡王的明確信號。


    還能不明確嗎?移陛下到離寶慈宮最近的慶壽宮,讓延安郡王趙傭住進自己的宮裏,同時將趙顥移居宮外王府。


    還能有比這更明確的信號了嗎?


    據說幾人出來的時候,正逢雍、曹二王等候入見,章惇厲聲道:「已得旨,立延安郡王為皇太子矣。奈何?」


    雍王道:「如此,天下幸甚。」


    已而禁中按堵如故,蔡確、章惇、邢恕,各言有定策之功。


    ……


    開封府,城北李氏莊園。


    桃李正艷,換做往年,汴河大堤,城北各處對外開放私家園林,那是畫舫穿梭,遊人如織。


    不過今年因為皇帝陛下的病情,再美的美景,也讓開封府的百姓也高興不起來。


    平心而論,大宋官家真的不錯,雖然之前走了些彎路,搞得開封府沸沸揚揚,但是自打安石相公第一次去相後,各項對小民不利的律法、機構逐漸裁汰。


    之後幾任開封府尹都是能吏,打小蘇探花訂立開封府製度起,整個帝畿,包括三畿四輔十幾個縣,日子真是一天天的好過了起來。


    到如今剛好十年,這十年,是金子都換不來的十年。


    尤其是最近三年,宋國連續大豐收,各路漕糧,源源不斷地送到京師,前年更是高達一千多萬石,去年也多達八百多萬石。


    民間積蓄也變得豐厚起來,物價在悄悄上漲,但是百姓的日子卻不但不覺得煎迫,反而變得寬裕。


    原因就是東西多了,老百姓收入的增加,遠遠超過了物價的上升。


    叫苦的大概就是官吏,但是官家早在十年前就給他們漲了俸祿,他們才是最早一批受益者,如今隻是漸漸被百姓追平而已。

章節目錄

閱讀記錄

蘇廚(下)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,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二子從周的小說進行宣傳。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二子從周並收藏蘇廚(下)最新章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