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二就是原夏國邊貿禁令,一概取消。
其三就是在原夏國疆域的幾處邊區,設立榷市,招誘邊蕃前來貿易。
其四就是比照大宋今春派遣使臣、內官,隨蒲珊去南海準備舟船,計劃前往大西州探訪那樣,大宋也應該遣使臣、內官出河西、漠北,進行外事活動。
其五就是人口問題,需要效仿漢朝,從內地充實廂軍至河西,套外,進行屯墾。
……
關於西夏的人口數量,一直以來就是一個迷,甚至就連軍隊數量,都統計得不怎麽靠譜。
最詳細的記錄,大概就是《宋史·夏國傳》的記載。
「自河北至午臘蒻山七萬人,以備契丹;
河南洪州、白豹、安鹽州、羅落、天都、惟精山等五萬人,以備環、慶、鎮戎、原州;
左廂宥州路五萬人,以備鄜、延、麟、府;
右廂甘州路三萬人,以備西蕃、回紇;
賀蘭駐兵五萬、靈州五萬人、興州興慶府七萬人為鎮守,總五十餘萬。」
通過戰爭,蘇油感覺這個數字是比較靠譜的,宋軍此次殲滅的正軍當中,包括了西夏備契丹的七萬;備大宋的十萬、備青唐的三萬、仁多零丁從興慶府帶過黃河的七萬,加上其餘零散的三萬,總數在三十萬左右。
剩下的二十萬,是夏國的僕從軍。
如果軍隊數字正確,按照夏國軍製,四丁出一兵,那麽西夏的丁口,當在四百萬左右。
這些丁口,加上差不多對等的女性和孩童,當在八百萬左右。
這個數字遠比很多專家們推斷的要高,但是不怪他們,因為哪怕夏人自己都搞不清楚自己有多少人口。
因為還有大量的遊牧部落,夏人自己都沒有在歷史資料裏統計進去。
文彥博曾經說陝西一路人口可當西夏全境,那是說的大家都能夠控製的那部分基數。
當然,就算按八百萬人計,現在也有約一百萬已經被山南陝西四路招納,三十多萬消失在了茫茫旱海,二十萬消失在了大軍征討的途中,比如差點讓王中正掉腦袋的那數萬燒死在葭蘆川的那種,現在蘇油管理的地區,僅存六百萬左右。
而這六百萬,大多散落在「東盡黃河,西界玉門,南接蕭關,北控大漠」的茫茫萬餘裏疆域裏邊。
夏國的控製區域當中,多沙漠、戈壁,大概有一半的國土不適於人類生存,因此其人口密度遠低於北宋控製區,甚至連河北都不如。
蘇油目前能夠控製的,也就是固定不動的農耕漢人,以及幾個大草場大綠洲大河流沿岸的人口聚居區,算下來一半都不到,大約也就兩三百萬。
這兩三百萬人,基本就分布在套內九原,套外興慶府,河西居延澤和休屠澤兩大水係地帶。
真正的地廣人稀。
因此關於這次戰爭的賞給問題,蘇油建議朝廷,一律以土地作為獎賞。
但是這樣就會遇到一個問題,而且很嚴重——戰功卓著的那幫子,都是朝廷的重要倚仗,職業軍人。
不可能讓他們放下武器去當地主去。
最終的商議結果,就是朝廷將這部分土地的租賦,同樣免收十年。
而皇宋銀行和四通商號參與進來,將這部分土地的所有權和經營權進行分離。
皇宋銀行背書,貸款五百萬貫給四通商號,四通商號將它們作為租本,從將士們手裏租賃這些土地,用於發展農牧業。
所得利潤分作三部分,一部分歸還皇宋銀行,一部分歸有功將士,一部分用作商號西北的運營。
這實際上是對將士們的軍功來了個分期付款,但是光首付都能讓將士們滿意,何況以後還有十年為期的收益。
而且十年之後,這些地還是將士們的!
四通也缺人,不過四通是專業幹這個的,他們可以招募夏國的人口來幹這個,這對蘇油在三路推廣新型農業,轉化地方經濟結構,改變夏人的民族屬性,是有大有好處的。
而這些人經過培養之後,就會成為大宋的順民,成為專業的農夫,十年後,還將是這批土地的第一批接盤俠。
這項舉措,極大地減輕了因功賞帶來的財政負擔,蜀國公真是能人所不能,愣是讓朝廷在平夏大業上,既得了麵子,又保住了裏子。
西夏的漢人本來就很多,蘇油有信心,以農耕對畜牧,隻要不是動刀子,大家比產值的話,漢人和選擇漢人生活方式的蕃人,很快就會成為這片土地上的主流。
加上文化、飲食、生活習慣上的無情入侵,黨項這個民族,很快就會融進民族大家庭當中。
鑑於這一點自信,蘇油最終在嵬名濟的哭訴下,從其所請,向趙頊申請,對已經存在的西夏書籍、碑記,隻要是沒有僭越之詞的那些,比如佛經之類,予以了保留。
西夏文字是野利仁榮硬生生創造出來的,筆畫非常繁複,對記憶並不友好,而且比漢字還難理解。
和後世越南人和韓國人創造的文字還不一樣,至少人家還算做到了簡潔易記。
所以蘇油知道這種文字如果不是政治勢力的強行幹預,其實是沒有生命力的,在夏國重新推行漢字之後,西夏文字,註定會被歷史淘汰。
與歷史還有區別的是,這種文字推行不過才幾十年,而且現在西夏的讀書人總共都沒多少,蘇油覺得自己推行漢字的能力,那可得比李元昊強出不知道多少倍去。
其三就是在原夏國疆域的幾處邊區,設立榷市,招誘邊蕃前來貿易。
其四就是比照大宋今春派遣使臣、內官,隨蒲珊去南海準備舟船,計劃前往大西州探訪那樣,大宋也應該遣使臣、內官出河西、漠北,進行外事活動。
其五就是人口問題,需要效仿漢朝,從內地充實廂軍至河西,套外,進行屯墾。
……
關於西夏的人口數量,一直以來就是一個迷,甚至就連軍隊數量,都統計得不怎麽靠譜。
最詳細的記錄,大概就是《宋史·夏國傳》的記載。
「自河北至午臘蒻山七萬人,以備契丹;
河南洪州、白豹、安鹽州、羅落、天都、惟精山等五萬人,以備環、慶、鎮戎、原州;
左廂宥州路五萬人,以備鄜、延、麟、府;
右廂甘州路三萬人,以備西蕃、回紇;
賀蘭駐兵五萬、靈州五萬人、興州興慶府七萬人為鎮守,總五十餘萬。」
通過戰爭,蘇油感覺這個數字是比較靠譜的,宋軍此次殲滅的正軍當中,包括了西夏備契丹的七萬;備大宋的十萬、備青唐的三萬、仁多零丁從興慶府帶過黃河的七萬,加上其餘零散的三萬,總數在三十萬左右。
剩下的二十萬,是夏國的僕從軍。
如果軍隊數字正確,按照夏國軍製,四丁出一兵,那麽西夏的丁口,當在四百萬左右。
這些丁口,加上差不多對等的女性和孩童,當在八百萬左右。
這個數字遠比很多專家們推斷的要高,但是不怪他們,因為哪怕夏人自己都搞不清楚自己有多少人口。
因為還有大量的遊牧部落,夏人自己都沒有在歷史資料裏統計進去。
文彥博曾經說陝西一路人口可當西夏全境,那是說的大家都能夠控製的那部分基數。
當然,就算按八百萬人計,現在也有約一百萬已經被山南陝西四路招納,三十多萬消失在了茫茫旱海,二十萬消失在了大軍征討的途中,比如差點讓王中正掉腦袋的那數萬燒死在葭蘆川的那種,現在蘇油管理的地區,僅存六百萬左右。
而這六百萬,大多散落在「東盡黃河,西界玉門,南接蕭關,北控大漠」的茫茫萬餘裏疆域裏邊。
夏國的控製區域當中,多沙漠、戈壁,大概有一半的國土不適於人類生存,因此其人口密度遠低於北宋控製區,甚至連河北都不如。
蘇油目前能夠控製的,也就是固定不動的農耕漢人,以及幾個大草場大綠洲大河流沿岸的人口聚居區,算下來一半都不到,大約也就兩三百萬。
這兩三百萬人,基本就分布在套內九原,套外興慶府,河西居延澤和休屠澤兩大水係地帶。
真正的地廣人稀。
因此關於這次戰爭的賞給問題,蘇油建議朝廷,一律以土地作為獎賞。
但是這樣就會遇到一個問題,而且很嚴重——戰功卓著的那幫子,都是朝廷的重要倚仗,職業軍人。
不可能讓他們放下武器去當地主去。
最終的商議結果,就是朝廷將這部分土地的租賦,同樣免收十年。
而皇宋銀行和四通商號參與進來,將這部分土地的所有權和經營權進行分離。
皇宋銀行背書,貸款五百萬貫給四通商號,四通商號將它們作為租本,從將士們手裏租賃這些土地,用於發展農牧業。
所得利潤分作三部分,一部分歸還皇宋銀行,一部分歸有功將士,一部分用作商號西北的運營。
這實際上是對將士們的軍功來了個分期付款,但是光首付都能讓將士們滿意,何況以後還有十年為期的收益。
而且十年之後,這些地還是將士們的!
四通也缺人,不過四通是專業幹這個的,他們可以招募夏國的人口來幹這個,這對蘇油在三路推廣新型農業,轉化地方經濟結構,改變夏人的民族屬性,是有大有好處的。
而這些人經過培養之後,就會成為大宋的順民,成為專業的農夫,十年後,還將是這批土地的第一批接盤俠。
這項舉措,極大地減輕了因功賞帶來的財政負擔,蜀國公真是能人所不能,愣是讓朝廷在平夏大業上,既得了麵子,又保住了裏子。
西夏的漢人本來就很多,蘇油有信心,以農耕對畜牧,隻要不是動刀子,大家比產值的話,漢人和選擇漢人生活方式的蕃人,很快就會成為這片土地上的主流。
加上文化、飲食、生活習慣上的無情入侵,黨項這個民族,很快就會融進民族大家庭當中。
鑑於這一點自信,蘇油最終在嵬名濟的哭訴下,從其所請,向趙頊申請,對已經存在的西夏書籍、碑記,隻要是沒有僭越之詞的那些,比如佛經之類,予以了保留。
西夏文字是野利仁榮硬生生創造出來的,筆畫非常繁複,對記憶並不友好,而且比漢字還難理解。
和後世越南人和韓國人創造的文字還不一樣,至少人家還算做到了簡潔易記。
所以蘇油知道這種文字如果不是政治勢力的強行幹預,其實是沒有生命力的,在夏國重新推行漢字之後,西夏文字,註定會被歷史淘汰。
與歷史還有區別的是,這種文字推行不過才幾十年,而且現在西夏的讀書人總共都沒多少,蘇油覺得自己推行漢字的能力,那可得比李元昊強出不知道多少倍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