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還沒有議到領土主權,雙方就已經在談判桌上唇槍舌劍,吵得不可開交。


    梁屹多埋此次來靈州,待遇雖然不減,蘇油也一如既往地熱情,不過要在談判桌上占得他一點便宜,那也非常艱難。


    而且蘇油藉口戰時混亂為理由,限製了夏國使團的行動範圍,隻能在港口水寨內活動。


    其理由是梁永能在旱海的大屠殺,已經徹底引燃了河內蕃人對梁氏的怒火,宋人蘇油能夠完全約束住,但是新投的蕃人還在學規矩,難保不會有亡命刺客。


    梁屹多埋也表示了理解,除了與沈括蘇油輪流扯皮,就沒有出呂家渡。


    而蘇油在考察了梁屹多埋的坐船之後,很快就在碼頭上打造船塢,開始了造船工作。


    不過據梁屹多埋觀察,進展很不順利,因為熟練的工匠,都被梁令通早一步就送到對岸去了,靈州周圍,也搜集不到大木料。


    就這樣溫吞吞地拖到十二月五日,形勢突然大變!


    熙河軍應理關守將蘇烈、包順奏報,十二月朔,夏將嵬名阿吳、仁多保忠,率領十萬大軍,強攻應理關!


    而涼州守將劉昌祚奏報,就在同日,驍銳、豹捷、虎翼三軍,在涼州西北三百裏的胭脂山,大破甘肅軍司副都管覺勒瑪組織來犯的西域聯軍,斬虜兩萬。


    與此同時,六路都經略機宜司涼州分司李庸上奏,休屠澤口,也出現了夏軍家梁部偵騎。


    宋夏戰事,再次打響!


    蘇油拿著奏報,心急火燎地找到梁屹多埋:「都管,這就是你口口聲聲的和談誠意?!」


    梁屹多埋一臉的愧色,起身對蘇油深施一禮:「國難當頭,屹多埋隻能無所不用其極,益西威舍要責我欺君子以方,用殺用剮,悉聽尊便。」


    「夏國這是處心積慮,行險一搏?」蘇油跺著腳:「早就告訴過你們不要一次次的拿國運關撲!梁兄當我是為自己擔心?跟我來!」


    帶著梁屹多埋來到靈州城頭,卻見沈括站在城上,看著黃河下遊。


    梁屹多埋震驚的發現,宋軍不知道怎麽在一夜之間,變出近兩百艘巨舶!


    每艘巨舶,由一百二十八個牛皮胎組成,皮胎的間隔木架,由矩形改成三角形,整體由無數個小三角形支架構成,設計依舊精巧簡便,但是強度得到大大加強。


    每艘巨舶,還有兩支長槳,一支大舵,載滿了新軍,浩浩蕩蕩地向著下遊進發。


    見到梁屹多埋被蘇油帶來,沈括冷冷地說道:「夏國狡險,窮極不悟,興倔強之衰旅,欺大宋之至誠。」


    「大宋其實早已有備,隻因夏國來興和議,故而暫停伐罪之師,以期爾等能幡然痛悔,以期河外有萬一之和平。」


    「現在正式知會貴使,鑑於夏國不知悔改,狡詐無信的態度;鑑於夏國將宗主陛下的仁慈,當做可供利用之弱點,以和議為謀的無信背義,鑑於當前已經無法和平的局勢,六路都轉運司決心放棄對梁氏的幻想,以武力徹底解決夏國外戚之患,拯救夏主,還國統與李氏!」


    梁屹多埋驚得一屁股坐在了地上:「你們……你們怎麽突然變出這麽多的大……大船?」


    「一而再,再而三!」蘇油一臉恨鐵不成鋼的樣子:「告訴過你們不要拿國運做關撲,怎麽就聽不進去?從靈州到靜州,不過百裏之遙,半日可至,靜州一下,興慶府便門戶大開。」


    「即便嵬名阿吳和仁多保忠回軍,那也得奔行四百裏,家梁更是尚在六百裏之外!急切之間能至?我隻需五千兵力駐守靜州以逸待勞,你們拿得下來?」


    「餘部將繼續沿河北上,攻取懷州,定州,徹底斷絕興慶府與外界的聯繫。事到如今,我想問問都管,這三州,你們留了多少人馬?能不能阻擋我三萬精銳?如果不能,就該好好想想,今日之後,該何去何從!」


    梁屹多埋慌亂地抓著蘇油的袖子,冷汗滿臉:「益西威舍,救我梁氏一族則個!」


    蘇油都傻了,老子的演技,已經好到敵人都來求救的地步了嗎?!


    嗯,是時候該檢討一下了……


    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 風雲再起


    黃河在峽口,也就是後世青銅峽以上,到應理關以下,在如今有個特殊的名稱——鳴沙河。


    峽口往上遊兩百裏,黃河南岸是鳴沙城,再上兩百裏,黃河北岸是應理關。


    這裏離寧夏平原繁華地區,有四百裏,地處賀蘭山的最南麓,與南邊的六盤山餘脈,形成了一條狹窄的通道,黃河剛好從這個通道裏通過。


    因為黃河的存在,讓北岸與賀蘭山間原本就狹窄的通道,變得更加狹窄。


    而在其西北側後,則是茫茫沙漠,後世著名的景區沙坡頭就在這裏,形成了對這個小出口後方巨大完美的屏障。


    在秦、漢兩朝,這裏便修築了長城、關塞以禦北胡。


    而在宋後明代,這裏更是被重點修築,成為寧夏西路最重要的要隘之一,得名勝金關。


    所謂「黑山之南支,如怒犀奔飲於河,即勝金關也。石峰橫峙,隔河與南岸泉眼山相對,拱抱縣城,為一關鍵雲。」


    「謂其過於金徙、潼關,故名勝金。」


    後人有詩歌形容這個地方——「浮沙高擁隱邊牆,渺渺煙雲接大荒。山引賀蘭峰積翠,河通星宿水流黃。」

章節目錄

閱讀記錄

蘇廚(下)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,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二子從周的小說進行宣傳。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二子從周並收藏蘇廚(下)最新章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