……


    青唐,邈川,李憲率領蘇烈,王文鬱,王厚,李庸,還有幾路蕃人大頭領,前來與董氈會師出界。


    如今青唐的局麵非常微妙,董氈因為病體沉重,政權實際控製在夫人喬氏和繼子阿裏骨手中。


    而此次李憲還帶來了熟蕃軍,統帥者乃是趙思忠,包順,溫溪心和藺逋比,局麵頓時就變得更加的微妙。


    十年人事盡成非。


    青唐在唃廝囉死後陷入了衰亂,長子瞎氈三子董氈爭權分裂。


    蘇油抵達渭州大開榷市,扶持當時勢力較弱的董氈,一起遏製瞎氈。


    王韶開邊,對青唐大打出手,董氈退往邈川,而瞎氈當時已死,其長子木征受家梁的蠱惑,奮勇抵抗,結果被王韶一套神奇的組合拳打得滿地找牙,大宋拓地兩千裏,進占河湟。


    董氈趁火打劫,要求木征帶領部眾前往邈川接受庇護,實際上就是要吞併這個侄子的勢力。


    木征怒了,與其投降董氈,我投大宋不更香嗎?於是一掉頭成了大宋青唐名臣趙思忠。


    論起來木徵才是唃廝囉的長子長孫,擁有青唐大地的理論繼承權,不過人家蠻夷唯力是尚,不認這個。


    但是吐蕃人又重「貴種」,當年西夏李立遵樹立起祖宗畫像,就能讓地斤澤各部小族紛紛來投。


    木征這個標準的「貴種」,這些年就成了大宋招納青唐蕃人的金字招牌。


    在宋人的刻意經營下,木征在青唐人裏邊的名聲,在投宋之後,一再爆表。


    「小王子管亂,幹王子管戰,大王子管飯。」


    雖然是機宜司刻意在河湟編造的順口溜,但是不能不說,順口溜能得以流傳,有它一定的必然。


    這麽多年下來,木征為大宋招募了數十萬蕃眾,和已經被賜名為包順的俞龍珂一起,成為大宋穩定西蕃的兩大吉祥物。


    而底下的真正措施,則是青儲和家庭式圈養農場技術的成熟,讓被招募過來的蕃人過上了天翻地覆的日子。


    漢人負責培育羔、駒、犢,蕃人負責飼養。再由漢人統銷統購。


    這種包幹方式和家庭聯產方式,讓蕃人小家庭畜牧業的抗風險能力大大提升。


    而相應的,就是部落的瓦解和蕃人對宋國的依賴和崇慕。


    酥油茶,馬奶酒,這些以前隻有貴人們才吃得起的東西,如今也漸漸走進了普通牧民的帳篷。


    如今河湟和岷洮,對大宋忠誠度極高的蕃落,整整多達六十萬戶!


    不過這一帶還沒有設置流官,各地知州都是將領兼任。


    為了彌補行政上的粗放,避免大軍閥的形成,蘇油給神廟寫信,從二林部輸送了大量的巫僧,去岷湟一帶傳播教義。


    蕃人們很吃這一套,包順和趙思忠都在自己的駐地修建了巨大的廟宇。


    那裏同時還會傳授漢字和知識,接收蕃人小孩子學習,而且規模比傳統吐蕃僧人們的佛寺大得多。


    現在的吐蕃教義還相當粗糙,教典中還有不少的糟粕,還有大量的苯教習俗留存,在先進性上,無法與結合了二林巫法,儒家禮法,大理佛法,宋朝佛法的二林教典相比。


    加上宋朝政府的暗中鼓勵,六十萬戶蕃落的實際行政管理機構,漸漸從軍政府轉移到了寺院的身上。


    蘇油並不願意見到這一幕的發生,但是歷史巨大的慣性讓他一時無法製止,能把摻雜著大量私貨的二林巫典在岷湟一帶推廣開,取代吐蕃教義,已經可以算是一個巨大的勝利。


    其副作用就是,一手是代表公平和溫暖的光明,一手是代表豐收與美好的智慧,光明智慧上師益西威舍的美名,在青唐各地傳揚。


    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 矛盾


    與宋人控製地區不同的是,董氈控製的青唐,如今卻矛盾重重。


    董氈是唃廝囉的三子,年輕時也算是一代雄傑,可如今老病纏身,權力逐漸被其妻喬氏奪走。


    喬氏為了鞏固其權位,排斥了長子藺逋比,卻和繼子阿裏骨打得火熱,青唐勢力,幾乎被二人抓在手中。


    阿裏骨本於闐人,少從其母給事董氈,故養為子。


    在阿裏骨崛起的過程中,董氈的兩大舊臣,青宜結鬼章和溫溪心,又被侵占了很多利益。


    由於阿裏骨非唃氏家族,所以部族中反對他當權的也不少。


    青宜結鬼章的忠誠度尚可,卻被喬氏和阿裏骨忌憚,不是特殊情況下,不會再讓他掌握兵權。


    而溫溪心則直接倒向了大宋,尋找到機會突然偷偷離開了青唐城,回到了自己部族所在地邈川,甚至還帶走了董氈的親子藺逋比。


    這是王厚在青唐秘密外交事業上取得的突破性勝利,之後宋人就好像當年扶持董氈那樣,開始扶持藺逋比。


    而喬氏屢召無用,董氈卻不聞不問甚至暗中縱容,讓藺逋比已經處於實際上的半獨立狀態。


    可以說,青唐如今已經是一個巨大的火藥桶,多方勢力糾纏在一起,處於隨時爆發的邊緣。


    李憲如今攜唃廝囉長子長孫木征,董氈長子藺逋比,舊臣溫溪心帶著大軍前來,大軍沿著青唐重要的河流宗哥川河穀一路前進。


    這一帶的景色,與洮河、黃河諸水兩岸又有了些不同。


    這一帶,還是以畜牧業為主,所謂「善逐水草,以牧放射獵為主,多不粒食。」

章節目錄

閱讀記錄

蘇廚(下)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,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二子從周的小說進行宣傳。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二子從周並收藏蘇廚(下)最新章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