但是不得不說,呂惠卿在新法改革派中的巨大功績。


    範純粹是保守派,陝西也是保守派和改良派大本營,呂惠卿在這裏基礎薄弱,但是架不住他點子多。


    他的目標,就放在了鄉勇和蕃丁上。


    陝西義勇和蕃勇敢,乃是正軍的重要補充,甚至可以說,這就是大宋西軍的第二梯隊。


    蘇油的改良款保甲法,同樣利用了這些力量,但是更加偏向認為他們依舊是民力,主要是負責穩定和鞏固城鄉間的治安。


    但是呂惠卿顯然不這樣認為,他認為陝西義勇和蕃勇敢的戰力,比改造之前的汴京上四軍隻強不弱,這樣一支戰力被蘇油散於鄉間,是對大宋人力資源的一種巨大浪費。


    因此他建議將保甲法予以真正實施,鄉勇和蕃勇敢分春秋二時向州府聚集,校檢調閱,一旦有戰,也可以俾補戰力之不足。


    此舉遭遇到富弼、司馬光、範純粹的堅決反對,但是呂惠卿是做過參政的人,他手裏也是有密匣的,直接跳過轉運司,將密奏送到了趙頊的案前。


    這就直接讓範純粹和他撕破臉,兩人的關係降到了冰點。


    範純粹立刻上章彈劾呂惠卿好大喜功蔑視上司竭用民力,列舉了陝西百姓身上的勞役——治河、造渠、運糧、修城、協防、供輸,一年到頭就沒有休息的時候。呂惠卿純屬胡來,請求朝廷將他調離陝西。


    他的意見,和司馬光如出一轍,當年司馬光針對陝西問題,就曾經一針見血地指出,根本就不是兵力不足的問題,而是戰力不足的問題。


    司馬光看到了關鍵,大宋的冗兵問題,在當時的陝西同樣存在。


    但是他解決不了這個問題,他堅決要求軍人專業化,而不要讓百姓承擔軍事任務。


    因為對於當時的陝西來說,那是對百姓赤裸裸的壓榨和剝削,而且毫無用處。


    辛辛苦苦賣命一輩子,就算沒有死在戰場上,退伍之後也一無所長,下無立錐上無片瓦,淪為難民,死後一張葦席送亂葬堆草草掩埋,一生都沒體驗過做人的滋味。


    他認為守護邊疆的任務,就是該有大宋禁軍來完成,要是禁軍完不成,那就是禁軍的鍋,那就應該操練,選將,加強戰力,讓他們能夠勝任。


    但是這種想法也過於理想化,禁軍早已腐化墮落,不拿錢不挪窩,拿了錢出城門就四散奔逃,早已經爛泥糊不上牆了。


    蘇油到渭州,先是從蜀中調兩支土豪部隊入陝,讓西軍看看正經的精銳一個月能拿多少。


    然後大力搞土地,搞工業,搞貿易,搞裝備,待價而沽。


    重賞之下必有勇夫,接下來就是汰裁部隊。


    以囤安控鶴為模板挑選編練精銳,不合格的放出去當百姓,不再成為軍隊負擔。


    而留下來的那些,都是有自信能夠吃這碗飯,或者拚了命想吃這碗飯的人。


    皇家軍事速成班,給西軍批量培養出不少懂得新軍操典號令的基層軍官,即便僅僅將武器替換成了鶴脛弩,騎刀和震天雷,西軍之後的優良表現,讓朝廷上下振奮異常,甚至反過來推動了大宋的軍事改革進程。


    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官場


    而蘇油的各種軍人優待條例,軍人家屬優待條例,配合著一次次勝利,讓陝北的民風,也漸漸從畏戰,變成了好戰。


    因此呂惠卿到達陝西後,深覺民心可用,才提出了改造方案。


    這個方案要是真的實現,大宋在陝西可以一下多出十八萬軍隊,不由得趙頊不心動,找蘇油商議此事。


    蘇油也沒有說死,隻是藉機提出了西巡的請求,一切等視察之後,再做決定。


    風雪交加的渭州城,抵擋不住一城軍民的熱情,聽說蘇探花要來,紛紛擁到城外迎候。


    嘴裏還一個比一個能吹。


    你吹探花郎買過你家筷,我說探花郎用過我家碗;


    你吹涇河渠邊同上路,我說龍首村裏共進餐;


    你吹你挖水渠他送飯,我說他造龍廟我添磚;


    你吹探花郎受困囤安我守護,我說石娘子英勇救夫我追殘;


    你說我親經火龍燒諒祚,我說我曾見神雷毀蕭關……


    範純粹聽著百姓們越來越不靠譜的吹法,不由得笑道:「蘇明潤惠民留芳,真真要給百姓們說成書了……」


    呂惠卿笑道:「甘棠遺愛,千古猶褒。官做到這個份上,算是極致了。」


    範純粹看著前方風雪:「呂公既然知道,那為何還要加重百姓負擔?春秋兩校保甲,明潤早說過是陋政。十戶為保,十保為甲,能保護自己,讓鄉間不起盜賊就可以了,還真指望他們在沙場上拚命?」


    呂惠卿苦笑道:「運帥,凡事預則立,不預則廢。這幾年朝廷的風向,難道運帥一點都沒有察覺嗎?」


    範純粹說道:「有何風向?士大夫秉正道而直行,豈可首鼠兩端,早晚易節?刺探風向,尋機謀隙,那叫鑽營。」


    呂惠卿都無語了,蘇明潤那小狗日的不是照樣如此,為何你們對他倍加推崇?!而老子隻要一開口,你們就必定給貼上小人的標籤?!


    耐下性子說道:「陛下有意西事,陝西路首當其衝,如果不預作準備,到時候百姓隻怕是更加苦楚。」


    「與其那樣,不如先編閱起來,朝廷急令到來的時候,也不至於措手不及。」

章節目錄

閱讀記錄

蘇廚(下)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,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二子從周的小說進行宣傳。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二子從周並收藏蘇廚(下)最新章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