歐陽發大感不好意思:「這可如何使得?」
蘇油笑道:「你要覺得不好意思,那就一起去,一會兒你會帳。」
歐陽發叫來一位老門頭:「這位是府中門頭管事,在衙門裏行走幾十年的了,老劉,這是我一位故交,性好美食……」
蘇油笑著製止了歐陽發:「接下來的我來說,你搞不清楚裏邊的路數。」
「老劉啊,鄭州城裏有些什麽老字號,新吃食,市井當中的小門臉,物美價廉客人多的那種?」
劉王一聽就明白了:「北門下頭的每日等著進城的牛馬行人很多,那裏開著不少的食肆,每日裏生意很火爆的。嗯……如孫家胡辣湯,油饃頭,黃家的燴麵,都是大受歡迎的吃食。」
「對對對就是那種!」蘇油說道:「那就走吧,今天我們就吃那個!」
「這……」歐陽發一臉的糾結,最後還是下定決心:「那就走!等我換一身衣服!」
不一會兒,歐陽發穿著一身絳色綢袍出來,頭上還頂著一個烏紗的高高方冠。
「咦?」蘇油有些訝異:「這玩意兒都流傳到鄭州來了?」
這個帽子,名叫「東坡冠」,是大蘇在黃州發明的,結果士大夫們紛紛效仿,成為了今年的流行趨勢。
大蘇現在的帶貨能力,算是大宋超一流了。
歐陽發有些得意:「我這可是黃山穀給我寄來的,說是和子瞻的一模一樣,怎麽樣?他說的對不對?」
蘇油有些不耐煩:「這個我也不知道,我一向對這些東西不感興趣。」
歐陽發有些擔心:「明潤你這人吧,明明玲瓏心竅,優雅非常,卻喜歡自降身份,裝飾簡潔。你不會走安石相公的舊路吧?」
蘇油打了一個寒顫:「那不行,我兩天不洗澡就不舒服,把衣領穿黑這種事情我可幹不出來。」
「哈哈哈……」歐陽發笑道:「這就是明潤和安石相公的最大區別,也是我們最欣賞你的地方。持中而有度,這才是士大夫風範。走吧,我倒要看看,你說的鄭州美食到底是啥樣。」
老劉當嚮導,帶著自家太守和不知道什麽身份的年輕人,以及年輕人的兩位僕從,一路朝城北走去。
鄭州也是歷史名城,夏商古都,兩周重鎮,這裏發生的故事,三天三夜都說不完。
熙寧五年,因為鄭州嵩陽書院大量理工人才出現,加上煤鐵工業,金屬加工業,軍工產業的興盛,皇家各項產業紛紛移駐,加上吸納了一部分汰裁的廂軍,成為產業工人和營造工人,讓鄭州繁華興盛了起來。
當時有人建議,大宋守內虛外,鄭州產業這麽大,宜分管城、新鄭入開封府,而以滎陽、滎澤三縣為鎮,入新管城。
這個建議明顯的格局太小,等到蘇油的三畿四輔的環首都經濟區大規劃一出台,立刻引來了朝臣們的喝彩,分裂鄭州的建議理所當然的就被拋棄了。
而鄭州不但沒有被分割,反而因為大規劃加強了建設,增長了人口,分配了駐軍,成為了拱衛汴京西麵的重要大城市。
一路走過來,看著繁華的街麵,歐陽發說道:「說起來,我在鄭州壓根就沒做什麽,這些景象,都與明潤你眼光長遠,局麵開闊的大計分不開的。明潤實在是我大宋百年難得的宰執之才。看這些百姓,他們不會知道,帶給他們美好生活的人,現在就行走在他們中間。」
劉門頭在前邊帶路,這時候才嚇了一大跳,這年輕人,竟然是涪國公蘇探花!
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胡辣湯
我的個天神爺呢!這要是讓老百姓知道,還不得把城北都給圍堵了!
來到城北,沿著城門出去的主幹道兩側,果然有不少的食肆,瓦舍,甚至還有勾欄。
蘇油笑道:「老劉帶的好地方,這裏有點兒汴京城的意思了。」
老劉賠笑道:「敢叫明公得知,這十來年裏,鄭州城可是發生了天翻地覆的大變化。國朝輸天下財用於京師的舊製,經明公一改,帶來的,就是三畿四輔的繁華景象。」
蘇油搖頭:「國朝製度,每一項都有它的時代背景,這項製度立國之初不但沒錯,反而是必須的,是對穩定國家有好處的。」
「在多年發展之後,製度才漸漸不能適應形勢,汴京城上千萬人聚集,廂軍禁軍問題,成了我朝冗兵的巨大毒瘤,侵吞了國家海量的財政收入,弊端遠遠大過了好處,這才不得不改。」
歐陽發笑道:「都說蘇家人陛下也陪得,小孩童也陪得,這還真是見識了,老劉就一老門頭,他這麽隨口一說,你就給他耐心解釋國家大政。」
蘇油也笑:「越多一個人理解朝廷政策製度,就越多一個支持者嘛,汴京時報上每一期可都是要登載這些的,就是要讓百姓知道朝廷的大政方針後邊的政策背景,也歡迎大家提出問題。」
「天下興亡,匹夫有責。老劉頭知道了這些,說不定回家就給子孫講解,一傳十,十傳百,這就算是為國家做貢獻了,老劉頭你說是不是?」
老劉頭滿臉窘態:「豈敢豈敢,其實太守說得是對的,老漢真就隨口一說而已。」
「哈哈哈……」蘇油也不計較:「也是,說這麽多其實也沒用,最要緊先讓老百姓吃得飽飯才是正經。就好像你家太守拉著我聊了一天,什麽用都沒有,關鍵是這一頓得讓我吃飽吃好了我才沒怨氣。」
蘇油笑道:「你要覺得不好意思,那就一起去,一會兒你會帳。」
歐陽發叫來一位老門頭:「這位是府中門頭管事,在衙門裏行走幾十年的了,老劉,這是我一位故交,性好美食……」
蘇油笑著製止了歐陽發:「接下來的我來說,你搞不清楚裏邊的路數。」
「老劉啊,鄭州城裏有些什麽老字號,新吃食,市井當中的小門臉,物美價廉客人多的那種?」
劉王一聽就明白了:「北門下頭的每日等著進城的牛馬行人很多,那裏開著不少的食肆,每日裏生意很火爆的。嗯……如孫家胡辣湯,油饃頭,黃家的燴麵,都是大受歡迎的吃食。」
「對對對就是那種!」蘇油說道:「那就走吧,今天我們就吃那個!」
「這……」歐陽發一臉的糾結,最後還是下定決心:「那就走!等我換一身衣服!」
不一會兒,歐陽發穿著一身絳色綢袍出來,頭上還頂著一個烏紗的高高方冠。
「咦?」蘇油有些訝異:「這玩意兒都流傳到鄭州來了?」
這個帽子,名叫「東坡冠」,是大蘇在黃州發明的,結果士大夫們紛紛效仿,成為了今年的流行趨勢。
大蘇現在的帶貨能力,算是大宋超一流了。
歐陽發有些得意:「我這可是黃山穀給我寄來的,說是和子瞻的一模一樣,怎麽樣?他說的對不對?」
蘇油有些不耐煩:「這個我也不知道,我一向對這些東西不感興趣。」
歐陽發有些擔心:「明潤你這人吧,明明玲瓏心竅,優雅非常,卻喜歡自降身份,裝飾簡潔。你不會走安石相公的舊路吧?」
蘇油打了一個寒顫:「那不行,我兩天不洗澡就不舒服,把衣領穿黑這種事情我可幹不出來。」
「哈哈哈……」歐陽發笑道:「這就是明潤和安石相公的最大區別,也是我們最欣賞你的地方。持中而有度,這才是士大夫風範。走吧,我倒要看看,你說的鄭州美食到底是啥樣。」
老劉當嚮導,帶著自家太守和不知道什麽身份的年輕人,以及年輕人的兩位僕從,一路朝城北走去。
鄭州也是歷史名城,夏商古都,兩周重鎮,這裏發生的故事,三天三夜都說不完。
熙寧五年,因為鄭州嵩陽書院大量理工人才出現,加上煤鐵工業,金屬加工業,軍工產業的興盛,皇家各項產業紛紛移駐,加上吸納了一部分汰裁的廂軍,成為產業工人和營造工人,讓鄭州繁華興盛了起來。
當時有人建議,大宋守內虛外,鄭州產業這麽大,宜分管城、新鄭入開封府,而以滎陽、滎澤三縣為鎮,入新管城。
這個建議明顯的格局太小,等到蘇油的三畿四輔的環首都經濟區大規劃一出台,立刻引來了朝臣們的喝彩,分裂鄭州的建議理所當然的就被拋棄了。
而鄭州不但沒有被分割,反而因為大規劃加強了建設,增長了人口,分配了駐軍,成為了拱衛汴京西麵的重要大城市。
一路走過來,看著繁華的街麵,歐陽發說道:「說起來,我在鄭州壓根就沒做什麽,這些景象,都與明潤你眼光長遠,局麵開闊的大計分不開的。明潤實在是我大宋百年難得的宰執之才。看這些百姓,他們不會知道,帶給他們美好生活的人,現在就行走在他們中間。」
劉門頭在前邊帶路,這時候才嚇了一大跳,這年輕人,竟然是涪國公蘇探花!
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胡辣湯
我的個天神爺呢!這要是讓老百姓知道,還不得把城北都給圍堵了!
來到城北,沿著城門出去的主幹道兩側,果然有不少的食肆,瓦舍,甚至還有勾欄。
蘇油笑道:「老劉帶的好地方,這裏有點兒汴京城的意思了。」
老劉賠笑道:「敢叫明公得知,這十來年裏,鄭州城可是發生了天翻地覆的大變化。國朝輸天下財用於京師的舊製,經明公一改,帶來的,就是三畿四輔的繁華景象。」
蘇油搖頭:「國朝製度,每一項都有它的時代背景,這項製度立國之初不但沒錯,反而是必須的,是對穩定國家有好處的。」
「在多年發展之後,製度才漸漸不能適應形勢,汴京城上千萬人聚集,廂軍禁軍問題,成了我朝冗兵的巨大毒瘤,侵吞了國家海量的財政收入,弊端遠遠大過了好處,這才不得不改。」
歐陽發笑道:「都說蘇家人陛下也陪得,小孩童也陪得,這還真是見識了,老劉就一老門頭,他這麽隨口一說,你就給他耐心解釋國家大政。」
蘇油也笑:「越多一個人理解朝廷政策製度,就越多一個支持者嘛,汴京時報上每一期可都是要登載這些的,就是要讓百姓知道朝廷的大政方針後邊的政策背景,也歡迎大家提出問題。」
「天下興亡,匹夫有責。老劉頭知道了這些,說不定回家就給子孫講解,一傳十,十傳百,這就算是為國家做貢獻了,老劉頭你說是不是?」
老劉頭滿臉窘態:「豈敢豈敢,其實太守說得是對的,老漢真就隨口一說而已。」
「哈哈哈……」蘇油也不計較:「也是,說這麽多其實也沒用,最要緊先讓老百姓吃得飽飯才是正經。就好像你家太守拉著我聊了一天,什麽用都沒有,關鍵是這一頓得讓我吃飽吃好了我才沒怨氣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