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到這裏時,對麵的外星人神情已經有些迷茫——至少苔蘚新加裝的表情分析模塊是這麽顯示——莫餘猜測,他可能是回憶起了那個搖籃中的靜謐時代。
“我們的定居點遍布了最初的星係,在最為嚴酷寒冷的地方,都有內部舒適宜人的庇護所在運行,而且絕大部分都能夠長久自持;我們利用了星係裏充沛的能源和物質,配合人口增長已趨平緩的現實,”
“總之,文明的繁榮讓我們十分自豪,我們仿佛是宇宙中的唯一文明。在這種情況下,未知的深空越來越讓我們好奇,無盡的星光一直在微微閃爍,仿佛在召喚我們去探索。”
“那個時候,一個很火熱的話題,就是我們碰到的第一個文明會是什麽樣子,我們需要探索多遠多久才可能碰到第一個文明,大家普遍很悲觀。”
“後來,載人飛船航行技術率先突破,我們派出的第一支探索艦隊,很快追上並超越了以前發射的各種無人探測器,然後——”
外星人輕輕搖晃著兩條長長的觸角,似乎使用了獨特的韻律,雖然搖晃的動作不大,但看起來賞心悅目。
如果莫餘這時候問一下苔蘚,就會知道這是對麵這個種族在愉悅放鬆時候的表現。
不過他的注意力都在對麵人的敘述上,聽見他放緩了講述,趕緊追問:
“接著發生了什麽?”
“——我們穿過了那道牆。”
“牆?”莫餘有些好奇。
旁邊樂尋北看他疑惑,很快明白莫餘並不知道這個,於是解釋道:“算是宇宙裏一個普遍規則,是對誕生了智慧生命的星係,所做的保護措施。”
“為了避免智慧文明在發展不成熟時,過早的接觸星際社會,我們讓一切通訊、航行、采礦都避開了具有智慧生命的星係,隻允許少量的探索與觀察活動。”
“隻有智慧生命用自己的力量走出星係時,才證明他們正式成年,有了接觸外麵社會的資格。”
他沒有強調“本宇宙”,而是用宇宙泛指,因為對這個宇宙的絕大多數文明來說,其他位麵的存在也是個不太適合聽到的信息,莫餘上課時候學過這個。
對於樂尋北的解釋,莫餘點點頭,表示理解。
不過對於為什麽智慧文明不適合太早接觸星際社會,他也沒有多問,而是在心裏微微存了個問號,重新把注意力轉回講述的外星人。
對於莫餘和樂尋北轉開注意力解釋名詞,外星人巴拉特並未有什麽不快。看到莫餘的視線重新轉回來,巴拉特繼續用他獨特的聲線講述。
“啊我要說的是為什麽我們感覺喧鬧。”
“就在穿過去的那一瞬間,屏障便已失效,我們曾經以為很久才會得到信息,很多都是從實驗室裏造出來的各種傳感器,瞬間擠滿了我們幾乎難以處理的龐大數據。”
“包括我們的通訊設備,也忽然嘈雜起來,船員們嚐試切換了頻道,也沒法避免。還好這時候那個叫星際聯合體的組織湊過來,邀請我們加入,他們的通訊設備具備一定的自動翻譯功能,這才讓一度以為儀器損壞的船員們鬆了一口氣。”
“於是剛出發沒多久的探索艦隊迅速返航,帶著數量龐大的垃圾信息,裏麵有廣告、招攬、聊天、打招呼,雖然那這些內容是我們一段時間以後才解譯出來的。但外麵星際社會的繁榮,以及探索時間之短暫,還是讓我們所有的個體感到震驚。”
“原來看似寧靜的宇宙,竟然如此熱鬧,如此生機勃勃。”
“接著,就是一個宛若夢幻的過程,隨著交流等級的提升,通訊和交通技術的交換,比以前更繁雜萬千倍的新奇信息湧進來,也有大量的成員個體去宇宙間遊覽,還好我們已經足夠成熟,撐得住這些。”
“但那個十分熱鬧的時代,還是給我們留下了永恒的印象,所以說我們對外界最大的感覺是喧鬧。”
莫餘表示理解,給對方道了謝,並讓苔蘚承擔了對方今天的消費。
然後他才重新轉向樂尋北,問道:“那我們的文明呢?當時是個什麽情況。”
聽到這個的巴拉特,立刻抖擻了起來。
他插言道:“這是個好問題,我可以旁聽麽?先驅者文明最初是什麽樣的?”
樂尋北點點頭,表示這完全沒什麽。
然後他轉向莫餘,開始講述:
“其實巴拉特他們的感覺,是我們宇宙中文明最普遍的感覺之一,絕大多數文明走出去時候,都接觸到的是一個成熟、秩序、繁榮的星際社會。”
“但我們當年很是不同,根據各種記載,我們最大的感覺是——恐懼。”
“恐懼?”巴拉特十分好奇,出聲問。
“沒錯,就是恐懼。”樂尋北對眼前二人說道,然後他狠狠地灌了一口飲料,接著說道:“之所以我們被見到的文明稱為先驅者文明,最大原因就是我們是最早一個踏出星係的,而且遠遠早於第二個文明,早得多。”
“我們最初的星際探索隊出去時,大家也抱著類似的憧憬,期待著找到同類,構思著該如何交流。”
“但是隨著時間過去,我們的腳步越來越遠,探索隊派出了一個又一個,結果所有對宜居星球的探測結果都表明,那裏沒有什麽文明存在。”
“生命的痕跡倒是很普遍,很多原始生物結構也十分眼熟,但這太可怕了。如果真的有智慧文明,他們在哪兒?是自行消失了,亦或是遇到了什麽不可抗力,還是……”
樂尋北沒有細講這些猜測,但莫餘理解了。
他抓著杯子,眼神卻望向空間站的舷窗外:“意識到這一點之後,大家先是懷疑,然後恐懼便開始蔓延。”
“更多的資源被投入到探索中來,除了登陸星球,我們也使用一切能夠想到的手段對外偵測,所有的波段,所有的傳感器……為了提供更廣闊的探索手段,科學家們提出了各種各樣奇葩的猜想,並實現了相當部分,可這些都一無所獲。”
“我們的定居點遍布了最初的星係,在最為嚴酷寒冷的地方,都有內部舒適宜人的庇護所在運行,而且絕大部分都能夠長久自持;我們利用了星係裏充沛的能源和物質,配合人口增長已趨平緩的現實,”
“總之,文明的繁榮讓我們十分自豪,我們仿佛是宇宙中的唯一文明。在這種情況下,未知的深空越來越讓我們好奇,無盡的星光一直在微微閃爍,仿佛在召喚我們去探索。”
“那個時候,一個很火熱的話題,就是我們碰到的第一個文明會是什麽樣子,我們需要探索多遠多久才可能碰到第一個文明,大家普遍很悲觀。”
“後來,載人飛船航行技術率先突破,我們派出的第一支探索艦隊,很快追上並超越了以前發射的各種無人探測器,然後——”
外星人輕輕搖晃著兩條長長的觸角,似乎使用了獨特的韻律,雖然搖晃的動作不大,但看起來賞心悅目。
如果莫餘這時候問一下苔蘚,就會知道這是對麵這個種族在愉悅放鬆時候的表現。
不過他的注意力都在對麵人的敘述上,聽見他放緩了講述,趕緊追問:
“接著發生了什麽?”
“——我們穿過了那道牆。”
“牆?”莫餘有些好奇。
旁邊樂尋北看他疑惑,很快明白莫餘並不知道這個,於是解釋道:“算是宇宙裏一個普遍規則,是對誕生了智慧生命的星係,所做的保護措施。”
“為了避免智慧文明在發展不成熟時,過早的接觸星際社會,我們讓一切通訊、航行、采礦都避開了具有智慧生命的星係,隻允許少量的探索與觀察活動。”
“隻有智慧生命用自己的力量走出星係時,才證明他們正式成年,有了接觸外麵社會的資格。”
他沒有強調“本宇宙”,而是用宇宙泛指,因為對這個宇宙的絕大多數文明來說,其他位麵的存在也是個不太適合聽到的信息,莫餘上課時候學過這個。
對於樂尋北的解釋,莫餘點點頭,表示理解。
不過對於為什麽智慧文明不適合太早接觸星際社會,他也沒有多問,而是在心裏微微存了個問號,重新把注意力轉回講述的外星人。
對於莫餘和樂尋北轉開注意力解釋名詞,外星人巴拉特並未有什麽不快。看到莫餘的視線重新轉回來,巴拉特繼續用他獨特的聲線講述。
“啊我要說的是為什麽我們感覺喧鬧。”
“就在穿過去的那一瞬間,屏障便已失效,我們曾經以為很久才會得到信息,很多都是從實驗室裏造出來的各種傳感器,瞬間擠滿了我們幾乎難以處理的龐大數據。”
“包括我們的通訊設備,也忽然嘈雜起來,船員們嚐試切換了頻道,也沒法避免。還好這時候那個叫星際聯合體的組織湊過來,邀請我們加入,他們的通訊設備具備一定的自動翻譯功能,這才讓一度以為儀器損壞的船員們鬆了一口氣。”
“於是剛出發沒多久的探索艦隊迅速返航,帶著數量龐大的垃圾信息,裏麵有廣告、招攬、聊天、打招呼,雖然那這些內容是我們一段時間以後才解譯出來的。但外麵星際社會的繁榮,以及探索時間之短暫,還是讓我們所有的個體感到震驚。”
“原來看似寧靜的宇宙,竟然如此熱鬧,如此生機勃勃。”
“接著,就是一個宛若夢幻的過程,隨著交流等級的提升,通訊和交通技術的交換,比以前更繁雜萬千倍的新奇信息湧進來,也有大量的成員個體去宇宙間遊覽,還好我們已經足夠成熟,撐得住這些。”
“但那個十分熱鬧的時代,還是給我們留下了永恒的印象,所以說我們對外界最大的感覺是喧鬧。”
莫餘表示理解,給對方道了謝,並讓苔蘚承擔了對方今天的消費。
然後他才重新轉向樂尋北,問道:“那我們的文明呢?當時是個什麽情況。”
聽到這個的巴拉特,立刻抖擻了起來。
他插言道:“這是個好問題,我可以旁聽麽?先驅者文明最初是什麽樣的?”
樂尋北點點頭,表示這完全沒什麽。
然後他轉向莫餘,開始講述:
“其實巴拉特他們的感覺,是我們宇宙中文明最普遍的感覺之一,絕大多數文明走出去時候,都接觸到的是一個成熟、秩序、繁榮的星際社會。”
“但我們當年很是不同,根據各種記載,我們最大的感覺是——恐懼。”
“恐懼?”巴拉特十分好奇,出聲問。
“沒錯,就是恐懼。”樂尋北對眼前二人說道,然後他狠狠地灌了一口飲料,接著說道:“之所以我們被見到的文明稱為先驅者文明,最大原因就是我們是最早一個踏出星係的,而且遠遠早於第二個文明,早得多。”
“我們最初的星際探索隊出去時,大家也抱著類似的憧憬,期待著找到同類,構思著該如何交流。”
“但是隨著時間過去,我們的腳步越來越遠,探索隊派出了一個又一個,結果所有對宜居星球的探測結果都表明,那裏沒有什麽文明存在。”
“生命的痕跡倒是很普遍,很多原始生物結構也十分眼熟,但這太可怕了。如果真的有智慧文明,他們在哪兒?是自行消失了,亦或是遇到了什麽不可抗力,還是……”
樂尋北沒有細講這些猜測,但莫餘理解了。
他抓著杯子,眼神卻望向空間站的舷窗外:“意識到這一點之後,大家先是懷疑,然後恐懼便開始蔓延。”
“更多的資源被投入到探索中來,除了登陸星球,我們也使用一切能夠想到的手段對外偵測,所有的波段,所有的傳感器……為了提供更廣闊的探索手段,科學家們提出了各種各樣奇葩的猜想,並實現了相當部分,可這些都一無所獲。”